板蓝根是一种怎样的植物?都种在什么地区?
叶子:基部生长的叶子像莲座状,有叶柄;叶片常倒披针形,长约十公分,蓝绿色,肥厚,叶边全缘或有波状齿;茎干上生长的叶无柄,叶片披针形,长五公分左右,表面有白霜,叶边全缘。根(板蓝根)、叶(大青叶)都可药用,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止痛等功效,可治疗急性扁桃腺炎、丹毒、咽喉肿痛、肝炎等多种疾病。药用时请遵医嘱。叶可提取蓝色染料;种子榨油可工业用。
其实板蓝根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中药,被经常用于流行性感冒的预防和治疗。在市场上含有板蓝根提取物这类的药物有很多,像板蓝根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板蓝根茶等。那今天借着这位网友的提问,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板蓝根的功效及用法用量。主要用于温热病发热、头痛、喉痛、或温毒发斑、痄腮、痈肿疮毒、丹毒、大头瘟疫等多种热毒炽盛之证。本品有类似于大青叶的清热解毒凉血之功,而更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如用于外感风热头痛或温病初起有上述证候者,
板蓝根又叫蓝靛根等,板蓝根顾名思义它是植物的根,大家可能都不知道,板蓝根是一个统称,板蓝根又分为北板蓝根和南板蓝根,前者是草大青的根,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板蓝根,后者是马蓝的根。
整地施肥:板蓝根种植地结合深翻整地合理施肥,亩施农家肥3000~4000千克、二铵15千克、生物钾肥4千克,均匀地撒到地内并深翻30厘米以上,再做成1米宽的平畦。板蓝根又被称为“蓝靛根”,“大青根”,属于十字花科2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主要以根叶入药,药用价值很高。它原产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对气候适应性强,现在在我国的很多省份都有栽培,
中草药:山芝麻的功效与作用
黑面叶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异名黑面神、狗脚利(《生草药性备要》),蚊惊树(《岭南杂记》),夜兰(《粤语》),山夜兰(《本草求原》),田中逵(《岭南采药录》),四眼叶(《南宁市药物志》),夜兰茶(《岭南草药志》),铁甲将军、老鸦写字,庙公仔(《广东中药》Ⅱ),青凡木、四眼草(《广西中草药》),鸡肾叶(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黑面叶的嫩枝叶。
植物形态黑面叶
直立灌木,高2~3米。树皮灰棕色,枝圆柱状,多叉状弯曲,表面有白色细小皮孔。单叶互生;有短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3~5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形或短尖,基部楔形,全缘,叶脉细小,下面隆起,叶革质,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绿色,干后变黑色。花极小,2~4朵腋生,单性,同株;无花瓣和花盘;雄花花萼呈陀螺形或半圆形,截头状,边缘甚厚,有时分裂;雄蕊3,花丝合生成一柱;退化子房缺;雌花花萼稍大,基部呈陀螺形,上部扩张,结果时扩大成盘状或杯状;退化雄蕊缺;子房球形,花柱3枚,2裂。核果球形,径约6毫米,位于宿存萼上。花期4~9月。
生于灌木林中。分布我国南部及云南、贵州、浙江、福建。
本植物的根(黑面叶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
药材新鲜枝叶深绿色,干后成黑色。枝扁圆形,表面有棱及沟,并有白色细小的皮孔,质硬而脆,断面灰棕色,中有髓腔。叶表面黑色有光,背面灰黑带红。质脆易碎。
产广西、广东等地。
化学成分枝、叶和茎皮均含鞣质,茎皮中含量为12.02%。叶含酚类与三萜。种子含脂肪油。
药理作用抗菌作用。1:1200黑面神流浸膏稀释浓在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甲型链球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其中所含鞣质有关。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5%黑面神注射液(去鞣质)0.4毫升/只,观察2周无死亡。家兔静脉注射上述制剂40毫升,以后每日注射4次,每次20毫升,连续10天,一般情况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15天后解剖作病理检查,各脏器未见任何改变。
性味苦,寒,有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寒。"
②《本草求原》:"苦甘,微寒。"
③《广西中药志》:"味苦涩微甘,性寒。"
功用主治清湿热,化瘀滞。治腹痛吐泻,疔毒,疮疖,湿疹,皮炎,漆疮,鹤膝风,跌打肿痛。
①《生草药性备要》:"散疮消毒。洗烂肉、漆疮,解牛毒。偶见诸毒,食此必觉香甜。"
②《岭南杂记》:"治一切风寒诸病,取树叶煎汤服之,少顷大吐盛涎。或行路寒暑所侵,吐泻腹痛,虽危笃者,采摘数叶嚼之,或吐或不吐,病徐即愈。"
③《陆川本草》:"清热解毒,止泻,破积。治湿热腹痛,腹泻,鹤膝风,跌打肿痛。"
④《岭南草药志》:"解热散毒,化瘀化滞。"
⑤《广东中药》Ⅱ:"研末外用治刀伤出血,煎水洗冻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捣敷或研末撒。
宜忌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疔疮:黑面叶捣烂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②治乳管不通而乳少:黑面叶捣烂,和酒槽、蜜糖服之。(《岭南采药录》)
③治湿疹、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黑面叶枝叶煎水洗或鲜叶捣汁涂。(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烂疮:青凡木叶一两,半边莲五钱,黑墨草二钱。捣烂敷。(《广西中草药》)
⑤治疮疖,蜘蛛咬伤,刀伤出血:青凡木叶捣烂敷。(《广西中草药》)
临床应用治疗慢性气管炎
黑面神(鲜)1两,东风橘5钱,芒果叶5钱,红糖3钱,1日2次煎服,10天为一疗程。治疗872例,近期控制271例,显效294例,好转234例,总有效率为91.63%,无效73例。服药后部分病人有头昏、无力、胃部不适等副作用。
毒性曾有报道,4例患者因服黑面神鲜品1~3两(煎剂)后,引起中毒性肝炎,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上腹不适,繁频呕吐,胃纳减退,黄疸,甚者出现深度昏迷,肝肿大、压痛,肝功能检查损害明显。经中西药综合治疗,3例治愈,1例小儿因肝昏迷而终致死亡。有人认为,应用黑面神时宜将其根部表皮刮净,并用蜜糖冲服,可降低毒性;用量以不超过0.5~1两为宜。
提醒您:黑面叶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山芝麻
(《福建民间草药》)
异名岗油麻(《生草药性备要》),岗脂麻(《岭南采药录》),山油麻(《广州植物志》),田油麻、仙桃草(《福建民间草药》),野芝麻、狗屎树(《广西中兽医药植》),假芝麻(《广西药植图志》);山麻(《闽南民间草药》),假油麻、芝麻头(《岭南草药志》),牛釜尾(《广西中草药》),山野麻(《福建中草药》),白头公、油麻甲(江西《草药手册》),野麻甲、假麻甲(《广东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山芝麻的全株。
植物形态山芝麻
小灌木,高约1米。小枝密被灰黄绿色短柔毛。叶互生,线状披针形或长圆状线形,长4~8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圆形,脉3出,全缘,上面无毛或几无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或淡**星状柔毛;叶柄长5~7毫米。花序腋生,密生小花;花苞1片,线状尖针形;花柄短;萼简状,长6~7毫米,5裂,被星状短柔毛;花瓣5,淡紫色,线形,长约1厘米;雄蕊10,连合成雄蕊柱,雄蕊柱与雄蕊柄合生,顶端5裂,花药群集在裂齿间,退化雄蕊5;子房5室,被毛,花柱柔弱。蒴果卵状长圆形,长12~20毫米,先端短尖,密被星状柔毛。花期6~7月。果期11~12月。
生于荒山、丘陵、荒坡、路边。分布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及西南等地。
采集6月前采其全株,切段,晒干。
化学成分根含黄酮甙、酚类、鞣质。
性味辛微苦,凉。
①《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凉。"
②《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无毒。"
③《南宁市药物志》:"辛微苦,凉。"
功用主治解表清热,消肿解毒。治感冒发热、头痛,口渴,痄腮,麻疹,痢疾,肠炎,痈肿,瘰疬,疮毒,湿疹,痔疮。
①《生草药性备要》:"根:治疮,去毒,止血,埋口;又能开大肠,食多大便必快。"
②《广州植物志》:"叶:捣烂敷患处,治疮毒。"
③《福建民间草药》:"去瘀生新,消痈解毒。"
④《南宁市药物志》:"解表清热,治痧气,热性感冒,毒疮。"
⑤《泉州本草》:"清热止渴,祛痰止咳。治肺病,瘰疬。"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鲜者1~2两)。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药植图志》:"虚寒症忌服。"
选方①治外感痧气,阳黄疸,热疟:山芝麻、古羊藤根、两面针等分。共磨粉。每服一钱。开水送下,日服二、三次。(《广西药植图志》)
②治痢疾:鲜山芝麻一两。酌加水煎。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③治风湿痛:山芝麻根二两,黄酒四两。酌加水煎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风毒流注:鲜山芝麻一至二两。洗净切碎,鸭蛋一枚,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⑤治痈疽肿毒:鲜山芝麻叶。捣敷。(《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痄腮:山芝麻叶二至三两。捣敷患处。(《岭南草药志》)
⑦治睾丸炎:鲜山芝麻七至八钱。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⑧治肺痨咳嗽:鲜山芝麻根三至五钱。洗净切片,和冰糖适量加水煎服。(《闽南民间草药》)
⑨治骨结核病:山芝麻根一两,和小雄鸡一只(去肠内杂物),酌加清水炖熟,分二、三次服。(《福建民间草药》)
⑩治淋巴结核:山芝麻根二两。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⑾治毒蛇胶伤:山芝麻根二至三两。用酒煎饮;另搽擦患处。(《岭南草药志》)
⑿治漏管:山芝麻根二两,羊肉半斤。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志》)
⒀治肠炎腹泻:山芝麻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⒁治湿疹:山芝麻干根研粉,米酒调涂患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⒂治乳痈:山芝麻鲜稂一两。酒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外敷。(《福建中草药》)
⒃治蛇头疔:山芝麻鲜叶和红糖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临床应用①治疗高血压病
以干根1两作煎剂或流浸膏冲服,一般每日1剂,个别病例日服2剂或半剂,2次分服。治疗18例,其中属于I期1例,Ⅱ期4例,Ⅲ期13例;服药最短者7天,最长者70天,平均34.3天。治疗结果,按北京阜外医院规定估计标准,显效5例,有效4例,轻效2例,无效7例。其中Ⅲ期者显效4例,有效2例,轻效1例。症状的改善,似以心悸、失眠、面红、夜间多尿、头晕等较为显著。8例在治疗前后作了血清胆甾醇检查,其中6例阼低,2例不变,服药期间心、肾、血液等未见严重毒性表观,仅少数出现腹泻、腹痛、头痛、恶心、呕吐、多汗、眼皮震颤、四肢麻感等副作用,但无影响治疗的情况。
②治疗痔疮
取山芝麻根8斤,芭蕉叶(烧灰存性)1斤,石灰乳(即浓石灰液)1斤,制成澄清透明注射液供局部注射。注射方法: *** 常规消毒,普鲁卡因局麻,用止血弯钳固定痔根部,然后从痔顶缓慢注入药液0.3~0.6毫升,俟痔核变灰黑色后约15分钟,去钳,用新洁尔灭冲洗,塞入凡士林纱布,覆盖固定。治疗215例,1例无效,其余均于治疗后3~5天痔核枯落,10天左右愈合。凡有严重的肾脏病、循环系统疾病、活动期肺结核及孕妇,均忌用。对 *** 部有急性感染者以及痔核正在发炎出血者,须待炎症消退后方可注射。每次注射最多不超过两个痔核,第2次需间隔半月左右。此外,注射时还需注意保护痔核周围腱膜,以防药液损害。经常保持大便通畅,每日用高锰酸钾液行局部坐浴3~4次,忌吃辛辣 *** 性食物。注射后未见全身反应,少数病例有局部胀辣感,均能忍受。
提醒您:山芝麻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87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