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上种植蔬菜的原理是什么?怎么种植?

近日,湖南长沙望城乌山镇农民傅珍检通过水上种菜种花获得12项水上种植专用设备和技术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的消息迅速占据各大头条。

水上种植蔬菜的原理是什么?怎么种植?

据悉,如今傅珍检已经建起了自己的电商平台,在网上销售自己的水上种植产品,来自长沙本地以及广东、四川、云南、湖北等地的客商纷纷下单,用来打造当地生态景观。

这不禁让人对水生蔬菜及其种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水上种菜主要是利用了植物的吸收作用、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根系的吸附、过滤和沉淀作用以及植物对藻类的抑制作用原理达到蔬菜、花卉净化水源,水中有机质为其生长提供养分的双赢作用。

水生蔬菜可分为浅水生和深水生两大类。可作浅水栽培的有荸荠、芋头等,能适应深水的有莼菜等,莲藕既有浅水也有深水之分。下面就对这几种水生蔬菜的特点及种植进行简单的介绍。

荸荠

又称马蹄,主要分布于广西、江苏、安徽、浙江、福建_广东、湖南、湖北、江西、贵州等低洼地区,可在7月底~8月初移植,冬春上市。

肥水管理

整个生育期不能缺钾,特别是进入结球期。缺钾严重时,地上部生长不壮,球茎不够充实。可在分蘖、分株初期,结球初期和中期应适量施用钾肥,每次每亩施氯化钾10千克。

此外,在球茎膨大始期喷施1/1000的乙烯利或0.2%的磷酸二氢钾,也对球茎的膨大作用明显。

早水荸荠一般5、6月份分株定植,晚水荸荠可在7、8月份采用球茎苗定植,定植初期灌水宜浅,2~3厘米为宜,以后随着叶状茎伸长逐渐加深灌水,但一般不超过10厘米。

在分蘖、分株和结荠期,田间不能缺水。但在施氮肥后为避免徒长,可短时间浅水管理,出现徒长趋势时可适时搁田。在地下球茎充实膨大后,地上部叶状茎常会倒伏,此时必须排干田水,以免早熟的球茎萌芽。

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是秆枯病和枯萎病。

干枯病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状茎,可用50%果病克1500克/公顷或粉霉灵1500克/公顷对水750千克喷雾。

荸荠枯萎病俗称荸荠瘟,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从播种至收获皆可为害,致荸荠烂芽、枯苗和球茎腐烂,尤以成株期受害最重。可用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600~7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干悬粉500倍液喷雾1次,安全间隔期10天。

荸荠生产上危害最严重的虫害是白禾螟。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荸荠生育期间发生,发生时间为6月上旬~9月中旬,其中7~8月是发生量最大、危害最重的阶段,也是防治的重点。宜在孵化高峰前2~3天进行,过迟则失去防治意义。

药剂可用40%稻虫净乳剂或80%敌敌畏乳剂,每亩每次150毫升加水400升泼浇。严重发生区,种苗在移栽前2~3天用药剂处理1次。在白螟二三代孵化高峰后1~2天,用80%杀虫单或60%敌螟丹1000倍液喷雾防治,施药时间应保持水层,以提高防效。

水芋头

以珠江流域及台湾省种植最多,长江流域次之,一般可在3、4月份定植,9、10月份可上市。

肥水管理

苗期施少量稀薄肥料。以后随着地上部分的生长逐渐加旺,结合培土追肥3~4次。

第一次,在幼苗第一片叶展开时,进行深中耕,每亩施尿素20千克。3~4片叶时,进行第2次中耕。每亩用饼肥50千克、复合肥25千克,封行前进行第三次追肥,每亩施复合肥25千克,并加施钾肥。7月底以前追肥必须施完,生长后期应控制肥水。

水芋苗定植成活后,可将田水放干晒田,以提高土温,促进生长。以后施肥培土前可暂时将水放干,培土后经常保持4~7厘米浅水。

7、8月间,水深可加深到13~17厘米;天气转凉后淹浅水;9月后排干田水,以便采收,也有利于芋的贮藏。

病虫害防治

芋头上常见的病害是软腐病、疫病。

软腐病剧发时病部迅速软化、腐败,全株枯萎以至倒伏,病部散发出臭味。可实行2~3年的轮作,及时排水晒田,发病初期可喷洒1:1:100波尔多液。

疫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及球茎。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等,只喷1次。

常见虫害是斜纹夜蛾和朱砂叶螨。

斜纹夜蛾主要以幼虫危害,喷施4.5%溴氰菊酯、20%灭扫利乳油(甲氰菊酯)、80%敌百虫晶体或可湿性粉剂等,喷1次。施药在傍晚前后进行。

朱砂叶螨在高温低湿的6~8月份危害严重,发生时,喷施20%螨克乳油(双甲脒)、20%灭扫利乳油(甲氰菊酯)等,喷1次。

莲藕

为南方常见,但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均有种植。

肥水管理

莲藕是喜肥作物,施肥要把握薄肥勤施的原则,叶面喷施新高脂膜可促使枝叶翠绿茂盛、提高光合作用产物积累。

喷施地果壮蒂灵可促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使藕身肥大,肉质脆嫩,水分多而甜,优质高产。

莲藕的整个生长期不可缺水,夏季是需水高峰期,要注意保持池塘内水量。

病虫害防治

莲藕上常见的病害有蚜虫、斜纹夜蛾、刺蛾等,危害立叶和花蕾。

可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

常见的三大病害是腐败病、叶枯病、叶斑病,注意轮作,选用5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隔7~10天一次,连防2~3次。

莼菜

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省可种植,以太湖莼菜较为出名,一年四季均可种植,但3月下旬至4月中旬是定植的好时机。

肥水管理

莼菜最适宜在微酸性土壤上生长,PH5.5~6.6为宜。土质要求富含有机质,淤泥厚度以20~30厘米为佳,尤以围垦活水的低荡田最适宜。莼菜吸收N、P、K、Ca、Mg的比例为1.49:1.71:1.0:1.1:0.28,对土壤含磷量要求较高。

生长期间,如遇叶黄、叶小、芽细、胶质少,要适时补充养分,但忌用有机肥,可改施尿素,每亩施用4~8千克。

萌芽期,水深20~30厘米,旺盛生长期水深60~70厘米,最高不超过1米,缓慢生长期水深80~90厘米,入冬以后仍应保持水深50~60厘米。注意水位涨落幅度在10厘米以内为宜。

病虫害防治

莼菜上普遍发生的病害是褐斑病。

可在发病初期,喷70%代森锰锌或70%托布津或75%百菌清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立叶的正面、反而都喷上药。

喷药时,先喷田中间的叶片,后喷田四周的叶片,以免操作时碰掉植株叶面上的药液。

长在水中的蔬菜有哪几种?

水稻: 性喜温凉,水分条件和光热较好的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位于湖北宜昌以东的长江中下游沿岸,系由两湖平原(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总称)、鄱阳湖平原、苏皖沿江平原、里下河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组成,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两湖平原以荆江为界,其北称江汉平原,其南为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主要由长江和汉江冲积而成,自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分流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完全堵塞后,汉江所带泥沙对江汉平原的发育起主要作用,其三角洲即成为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江三角洲地势亦自西北向东南微倾,湖泊成群挤集于东南前缘。洞庭湖平原主要则由通过荆江南岸太平、藕池、松滋、调弦(1958年堵塞)四口南下的长江泥沙冲积而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势北高南低,水网密布,土壤肥沃。 鄱阳湖平原除边缘红土岗丘外,中部的泛滥平原主要是由赣、抚、信、鄱、修等河流冲淤而成,其中又以赣江为主。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地势低平,大部海拔50米以下,水网稠密,地表覆盖为红土及河流冲积物。苏皖沿江平原主要指湖口以下到镇江之间沿长江两岸分布的狭长的冲积平原,其中包括芜湖平原和巢湖平原。平原宽窄相间,江流时束时放,流速平缓;自大通以下,每受江潮顶托,流速更缓,泥沙沉积加强,尤当 河道越过岩丘逼岸的矶头后,江流分汊,汊河间出现沙洲。沿江两岸湖泊众多。自镇江以下的河口段发育了长江三角洲。三角洲以北即为里下河平原。平原为周高中低的碟形洼地。洼地北缘为黄河故道;南缘为三角洲长江北岸部分;西缘是洪泽湖和运西大堤;东缘则是苏北滨海平原。

中国长江三峡以东的中下游沿岸带状平原。北界淮阳丘陵和黄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闽丘陵。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面积约20多万平方千米。地势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江西鄱阳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长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苏、浙江、上海间的长江三角洲。气候大部分属北亚热带,小部分属中亚热带北缘。年均温14~18℃,最冷月均温0~5.5℃,绝对最低气温-10~-20℃,最热月均温27~28℃,无霜期210~270天。农业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于春、夏两季。地带性土壤仅见于低丘缓冈,主要是黄棕壤或黄褐土。南缘为红壤,平原大部为水稻土。农业发达,土地垦殖指数高(上海62.1%,江苏45.6%),是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盛产稻米、小麦、棉花、油菜、桑蚕、苎麻、黄麻等。河汊纵横交错,湖荡星罗棋布,湖泊面积2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平原面积10%。两湖平原上,较大的湖泊有1300多个,包括小湖泊,共计1万多个,面积1.2万多平方千米,占两湖平原面积的20%以上,是中国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大淡水湖,与长江相通,具有调节水量,削减洪峰的天然水库作用,产鱼、虾、蟹、莲、菱、苇,还有中华鲟、扬子鳄、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产在中国占重要地位,素称鱼米之乡。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汉市、南昌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芜湖市、长沙市等城市。主要工业有钢铁、机械、电力、纺织和化学等,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平原居中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网的枢纽地带,水陆交通都很发达。长江贯穿中部,成为一条东西向的水运大动脉,加上其无数支流,构成一庞大水道网。

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流落差大,水力丰;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

长在水中的蔬菜包括莲藕、茭白、慈姑、水芹、菱角、荸荠、芡实、蒲菜、莼菜、豆瓣菜、水芋和水蕹菜,共计12种。

水生蔬菜是指在淡水中生长的、其产品可供作蔬菜食用的维管束植物。我国水生蔬菜多利用低洼水田和浅水湖荡、河湾、池塘等淡水水面栽培,也可实施圩田灌水栽培;其主要产地在水、热、光等资源比较丰富的黄河以南地区广泛分布,其品种资源之多,产品之丰富,都在世界上居于首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许多地方适宜发展水生蔬菜种植,各地也有较多的水生蔬菜品种资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开展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许多地方根据自身特点和国内外市场动向,发展市场容量较大的水生蔬菜作物。但是,水生蔬菜长期作为地方特色蔬菜,主要在产区及其周边地区消费,即使蔬菜总体上已基本实现全国大市场、大流通,但广大普通消费者对多数水生蔬菜产品仍比较陌生。而进入农贸市场的产品普遍没有实现分类销售,尤其是不同口感、质地的产品混杂销售,也容易引起新兴消费者的误解。另外,传统产区在长期的种植、消费过程中,还创造性地开发了许多特色食用器官及其烹饪方法,风味别致,但一直作为"农家菜",其中很多没有得到广泛宣传;许多消费者因不熟悉水生蔬菜产品的特点,烹饪方法比较单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水生蔬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8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