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五宝出生于哪里
花五宝
花五宝,本名张淑筠,1923年生人,卢(成科)派梅花大鼓演员。
中文名:张淑筠
别名:花五宝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23
职业:梅花大鼓演员
主要成就:传承发扬梅花大鼓艺术
代表作品:半屏山、杜十娘、琴挑
获奖情况:曲艺牡丹奖终身成就奖、金唱片奖
个人简介
她幼年师从邱玉山学艺,十四岁登台,十八岁带艺投师于著名弦师卢成科门下,二十岁时已享誉京津曲坛,与花四宝、花小宝(史文秀)、花云宝(齐玉英)、周文如、花莲宝(刘淑一)等卢(成科)派梅花大鼓弟众子并称“梅花诸宝”。
她嗓音挺拔脆亮,音域宽广,行腔圆润婉转,舒展自如,刚柔并济。吐字清晰有力,字腔相协,“喷、崩”得法,擅长以悠扬徐缓,起伏跌宕的长拖腔烘托意境,抒发感情。曾借鉴金万昌、白凤岩的唱法和声腔,同时吸收了姐妹艺术的某些精华,结合个人条件进行创新,形成了以华丽、委婉、妩媚为特色的个人演唱风格。
艺术成就
花五宝既是一位杰出的演唱家,同时又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梅花大鼓音乐改革家、教育家。在她六十年的演唱生涯中,演唱了大量曲目,有代表性的约六十余段,如《杜十娘》、《秋江》、《昭君请行》等。在这些曲目中,除传统曲目外,大部分新编曲目的唱腔,都是她自己设计的。每段新编曲目,她都能塑造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画场景、渲染气氛,以情感人,对唱腔音乐精心布局,刻意求新,精雕细琢,别有神韵。在慢板长拖腔中创造性地增加了许多小腔,使慢板韵味无穷。花五宝对梅花大鼓的板式也有所突破,她设计一些曲目中的反调已形成了慢板、二六板、快板和摇板等一系列反调形式,使梅花大鼓的抒情色彩更加浓愈,特别是用于表达低沉悲伤的情感,则更显哀婉动人。她还用转调手法,拓宽了唱腔的表现力。
花五宝还发展了梅花大鼓演唱形式,编演了齐唱、对唱等梅花大鼓曲目。为使梅花大鼓走向世界,这位老人在首届中国曲艺节上演出了英语梅花大鼓曲目。她大胆而执着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令人叹服。
上世纪80年代起,她相继收籍薇、安颖、杨云、安冰、王_、杨菲等梅花大鼓为弟子,给予悉心指导,为培育曲艺的下一代付出了很多努力。
耄耋登台
晚年的花五宝十分注意自己的身体保养,是一位长寿的老曲艺家,年过80岁以后还多次登台演唱。
2005年2月24日,纪念花四宝诞辰90周年专场演出在天津音乐厅隆重举行。演出中,赵席佐、赵席佑演唱了《赞天津》,李莉演唱了《王二姐思夫》,安冰演唱了《劝黛玉》,周象耕演唱了《昭君出塞》,杨云演唱了《宝玉探病》,王哲演唱了《黛玉葬花》,安颖演唱了《目莲僧救母》,籍薇演唱了《钗头凤》,张雅琴演唱了《黛玉悲秋》,花五宝、杨菲演出了《黛玉思亲》。演出过程中,观众情绪高昂,掌声不断,特别是年过八旬的梅花大鼓艺术家花五宝炉火纯青的演唱,使观众再次领略了梅花调优雅迷人的艺术魅力,把演出推向高潮。
2011年6月16日,庆祝梅花泰斗花五宝从艺80周年梅花大鼓专场在北京湖广会馆举行,花五宝女儿罗香,弟子杨菲、李丽、安冰、安颖、杨云、籍薇,梅花大鼓演员张雅琴(花云宝弟子),北京市曲艺团演员种玉杰、王玉兰等众多演员表演了精彩节目,演出最后,88岁的老艺人花五宝在观众的掌声中闪亮登场,她精神矍铄地走上台,与观众致以问候和感谢,并与弟子杨菲对唱表演了梅花大鼓传统曲目《黛玉思亲》,年近九旬,嗓音依然脆亮有力,风采不减当年。
2012年6月1日,89岁的花五宝参加了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天津赛区)的颁奖晚会,与学生王_、弟子安冰和杨菲一起演唱了梅花大鼓传统曲目《宝玉探病》的片段。
活动年表
2005年7月29日,农历乙酉年六月廿四日,晚: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天津专场演出在京上演
第五届中国曲艺节天津曲艺专场演出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亮相。这台有老中青三代艺术家参演的优秀节目精彩纷呈,既不乏展示天津丰厚曲艺底蕴的保留节目,也有不少富于时代特色的新创作品,带给首都观众美好的艺术享受,演出现场不断响起掌声、欢笑声,专场演出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树文,天津市委副书记刘胜玉,中国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覃志刚,天津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肖怀远,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副主席黄宏等出席并与首都千余观众一起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后,领导同志登上舞台,祝贺演出成功。
天津是我国北方曲艺的发祥地,是闻名全国的曲艺之乡。为了充分展示天津的曲艺风采,第五届中国曲艺节组委会专门邀请天津组成曲艺专场进京演出。根据天津市委宣传部的安排,天津市文联、天津市文化局等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策划,调集天津市专业业余优秀曲艺演员排演了这台构思新颖、内容丰富、曲种多样,新作品与传统作品交相辉映的专场演出。
专场演出在刘渤扬、刘迎、李玉萍、王建梅、陈丽华、郑菲六位曲艺新秀表演的主题曲《津门曲坛花似锦》中拉开帷幕,体现出天津曲坛后继有人的可喜局面。青年鼓曲演员冯欣蕊、张楷、王哲、王莉相继登台献艺,演唱了《丑末寅初》、《秋红赋》、《宝玉娶亲》、《黛玉葬花》,四位文艺新星的出色表现,先后掀起场内高潮。
相声演员刘俊杰、王宏的戏曲伴奏相声《玉堂春》,相声演员佟有为、马树春的相声《新编卖挂票》给观众带来开心的笑声。中年鼓曲演员籍薇、刘秀梅、郝秀洁、高辉表演了《二泉映月》、《骏马赋》、《百亭争秀》、《春来了》等获奖佳作,醇厚的韵味给观众带来美好的艺术享受。张志宽、李少杰、王佩元的快板书《千古绝唱》,韩宝利等演奏家的七音换手联弹等特色节目令人耳目一新,大受欢迎。宋丹红、郝建华、郝建强、张杰、张万年和年仅7岁的小演员勾煦阳的串场节目活跃了现场气氛。演出最后,老艺术家花五宝、王毓宝、苏文茂、董湘昆等率众弟子登台,共庆第五届中国曲艺节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把晚会推向高潮。
许多曲艺界同行和北京观众观看演出后,对天津曲艺队伍老中青少幼五代同台的精彩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说:天津不愧为曲艺之乡,整场节目个个精彩,满台生辉,推出了一批新作品,展示了一批新人才,探索了曲艺表演的新形式,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充满了浓郁的时代精神,令人刮目相看。尤其是一批青年演员的出色展示,更让人看到了天津曲艺事业的蓬勃生机。
2005年12月15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十五日,下午: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在珠海揭晓。从本届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
戏曲曲艺类作品、演员:
戏曲类专辑奖:《崔莲润唱腔选1-4》(评剧)崔莲润;《京剧艺术家赵葆秀唱腔专辑》(京剧)赵葆秀;《荀慧生老唱片全集》(京剧)荀慧生;《廉吏于成龙》(京剧)尚长荣、关栋天等;《当代名家唱腔精粹》(昆曲)蔡正仁等
戏曲类演员奖:丁凡(粤剧);李慕良(京剧);梅葆玖(京剧);谭元寿(京剧);叶少兰(京剧)
曲艺类专辑奖:《侯耀文、石富宽相声全集》侯耀文、石富宽;《单口相声艺术大师刘宝瑞专辑》刘宝瑞;《刘兰芳评书精选(1)》刘兰芳;《山东快书艺术家黄枫专辑》黄枫
曲艺类演员奖:曹元珠(河南坠子);李润杰(快板书);花五宝(梅花大鼓);刘时燕(四川扬琴)
2006年9月21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九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三场
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三场。本场为曲艺名家演出专场,邀请曲艺界的老艺术家和部分流派的传人与观众见面并表演精彩的曲艺节目。包括刘兰芳、张伯扬、杨凤杰、王莉、冯新蕊、郑燕、刘迎、花五宝、罗香、田立禾、王文玉、苏文茂等。
2006年12月22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三日,下午:庆贺钟吉铨从艺65周年暨振北曲艺团成立8周年演出举行
一台荟萃津门曲艺名家的鼓曲专场演出在中国大戏院上演。此次活动也是庆贺著名琴师钟吉铨从艺65周年和振北曲艺团成立8周年。
演出由市文联、市曲艺家协会主办。参加庆贺演出的节目有马志明演唱的京韵大鼓,魏毓环、朱凤霞演唱的天津时调,张伯扬、李志鹏、廉月儒演唱的单弦,刘春爱演唱的京韵大鼓,张雅琴演唱的梅花大鼓,王冠丽演唱的京韵大鼓,韩梅演唱的京韵大鼓,安冰演唱的梅花大鼓,钟吉铨演奏的四胡独奏《夜深沉》,此外还有振北曲艺团演员演唱的鼓曲联唱。老曲艺家花五宝、王毓宝、二毓宝等也到场祝贺。
张七明
张七明,擅长中国花鸟画,师承著名国画大师方凤富,肖维清,张祖九等。同时又买了大量书籍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王雪涛,潘天寿,任伯年,朱耷等名家作品悉心研读,广泛吸取各家之所长,然后自成一体,画出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她的画清新典雅,姿态万千,妙趣横生,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有一种美的享受。张七明最擅长的是牡丹,梅花和葡萄。牡丹极富神韵,人们戏称“张牡丹”。
中文名:张七明
别名:七明三峡女张牡丹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万州
出生日期:1932年7月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重庆三峡学院
代表作品:《聚香园》《春风春雨》《谁美》
专长:擅长中国花鸟画
人物介绍
张七明,女,毕业于三峡教育学院(即三峡学院),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高级美术师,北京京华兰亭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院士、三峡诗社组长、三峡诗社及万州书画研究会创始人之一。张七明1949年参加工作,从事美术教学及行政管理。1960年毕业于三峡学院继续任教。1983年退休后就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绘画上。又攻读花鸟研修班三年。期间师承著名国画大师苏葆桢,方凤富,肖维清,等。同时又买了大量书籍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王雪涛,潘天寿,任伯年,朱耷等名家作品悉心研读,广泛吸取各家之所长,然后自成一体,画出自己的特点与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人民日报及国家图书馆对她的作品做出了非常高的评价和肯定。他画牡丹,笔意奔放,烂漫天真、侧峰撇捺、浓墨勾勒,色墨淋漓、超凡脱俗。在花卉构图、造型上奔放率真而不离法度,而在勾筋、画枝、点苔上则细致、率真而不失大气,如神来之笔,使极意流俗的大俗大雅,从而丰姿卓越。他画梅,从上斜下两三枝,静总寓与动势,塑造出源于自然又带有一定抽象意趣的艺术作品。2006年、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授予张七明为“当代中国艺术名家”称号。
主要成就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画展,并分别获得金、银、铜奖,人民日报、中国画报已将她载入《中国翰墨名家数据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研究室已将张七明及其作品载入《历史的回眸》大型历史文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还将张七明及其作品编入《复兴之路.当代中国艺术成就获奖精品集》、《祖国颂》等大型历史文献。同时授予张七明为“当代中国艺术名家”称号。她的作品在多种国家级及国内外大型刊物上发表。如当代中华艺术名家成就的大型画册《中国翰墨名家博览》(世纪珍藏版)、《海峡两岸优秀书画家》、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世界人物出版社编制的《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世界人物辞海》。《中国当代著名书画作品选》、向全球发布的《中华热土》大型画册和《中国往事》等大型画刊、《世界知识画报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获奖作品集》、《中华文艺家大辞典》、《榜样中国》、中国新闻促进会等单位编辑的《党旗飘飘.优秀***人大典》、《中国美术家艺术创作中心》、《民族文化报》、《世界文艺杂志社》等多家刊物上都发表过她的作品。
张七明的作品也多次参加市、省、全国书画类比赛,并分别获金银铜奖。同时也到香港、台湾、韩国、日本、欧洲等地展出。故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中国邮政、中国书画研究院、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等多家单位都收藏了她的作品。
1993年9月由万洲日报,万洲美术家协会举办的“三峡风”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1995年11月在万洲“菊展”书画比赛中获优秀奖。
1995年9月由中国***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妇女联合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等单位举办的四川省妇女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1997年春节和1999年10月分别在万洲和重庆书画大赛中获优秀奖。
2001年6月,被聘为中国历史博物馆画廊艺委会委员;
2001年在第五回二十一世纪韩国和日本国际书画审美巡回展中,作品被评为银奖。
2002年4月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人物出版社、中国国际交流出版社将张七明编入《世界名人录》。
200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和当代中华优秀儿女系列丛书编委会将张七明的个人业绩载入《当代中华优秀儿女》系列丛书中。
2004年由人民画报出版的《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将张七明的国画“庆香港回归”编入其中出版发行。
2004年约稿,2005年8月出版发行,中国书画研究院将张七明的国画《九州花带笑》和《聚香园》编入《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全国翰墨精品集》(世纪珍藏版)
2005年2月“北京华夏国粹文化研究院”由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中国诗词协会、当代国学家大词典组委会授予张七明为“当代国学家”荣誉称号。同时将张七明及其作品编入《当代国学家大辞典》。
2005年3月人民日报社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将张七明及其作品编入《中华百业新闻人物》。
2005年6月由中国文艺协会、中原书画艺术院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文艺“金爵奖”评选活动中,授予张七明中国文艺“金爵奖”、“书画最佳奖”。
2005年6月中国新闻社已将张七明及其作品选入《时代先锋》系列丛书中。
2005年7月时代楷模丛书编委会将张七明编入《共和国脊梁——名人风采卷》。
2005年中国妇联举办的《中华各界妇女论坛组委会》授予张七明为“中华杰出女性突出贡献奖”。
2005年8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举办的同时邀请中国书画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组评审委员会评审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展”获奖。并赠予获奖证书,金杯及《中华当代艺术家作品获奖作品集》。
2005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将张七明的国画“新年恐无花梅溪献物华”编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当代艺术家获奖作品集》,并获“特别金奖”。
2005年10月中国民族书画院授予张七明为“当代翰墨艺术家”称号。
2005年11月精神文明系列丛书,中央文献出版社将张七明编入《中国精神文明大典》,2006年9月《中国精神文明大典》编委会授与张七明“文明之星”金奖。
2005年文化部将张七明的国画编入《共和国的辉煌。中华艺术经典卷》,200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举办《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委会》授予张七明“2005年中国书画名家”称号
2006年6月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将张七明的国画“光焰万丈;绝知春意好”编入《复兴之路.当代中国艺术成就展获奖精品集》。并获金奖,同时授予“当代中国艺术名家”称号。
2007年9月张七明的国画牡丹入选《国珍档案—当代名家精品集》。并获“国珍精品奖”。
2008年6月,中国邮政将张七明的13幅国画(12幅做成邮票,一幅做背景),做成邮票及邮册向全国发行100万册。
200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组织编撰献礼建国60周年大型文艺活动《祖国颂》将张七明的国画作品“光焰万丈及绝知春意好”编入其中。
2009年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等审批,由国家文物局,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委会研究室,北京华夏学研文化交流中心将张七明及其作品编入《历史的回眸》大型历史文献中。同年人民日报约了她的画稿出版,并对她的蓝梅“聚香图”做了特别高的评价和肯定。
2009年张七明的4尺宣牡丹《春风春雨》入选《国庆60周年献礼——中国精神》一书,并评为金奖。
2010年1月26日重庆万州电视台为张七明的画做了专题报道。
2010年度中国书画研究院在“榜样中国”大型艺术系列活动中,其作品评获“特等奖”,并被授予“榜样中国·中国知名艺术家荣誉称号”
2011年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将张七明的多幅绘画载入《复兴之路.当代中国艺术成就展获奖精品集》,并授予“当代中国艺术家称号”。
2011年2月由时代人物杂志社将张七明及其作品编入《红色经典》大型历史文献中。
2011年中国新闻促进会等多家单位将张七明编入《党旗飘飘.优秀***人大典》。
2011年10月出席了人民日报,商务时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单位、媒体举办的《2011歌唱祖国走向复兴,中华儿女杰出模范人物座谈会》,并被评为中华儿女杰出模范人物。获得奖牌和勋章。
2012年10月中国***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邀请张七明出席十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华杰出爱国模范人物国庆座谈会》
2013年张七明受邀再次到北京参加书画艺术交流会,她的作品受到来宾及业内人士的高度赞扬。
2013年5月和7月受邀再次向国家图书馆捐赠张七明所绘国画作品牡丹、梅花、钓鱼岛是中国的及赋诗一篇等八幅作品,她的作品受到国家图书馆馆长及行家们的高度赞扬。.....
在数不清的邀请和荣誉面前,带给张老师的是一种精神享受。她始终沉浸在对绘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之中。
张七明老师不仅是个画家,而且还是个诗人,她已经写了上百首诗装订成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有时也在诗社里互相交流学习或者拿去参赛。2005年在四川省诗书法比赛中她的书诗、画获得二等奖。
几十年来她受到了数不清的邀请,得到了许多的奖项,在众多的荣誉面前,带给张老师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但她为人低调,从不张扬,还不断在学习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犹如她有一枚闲章自称《三峡耷女》一般。同时张老师又是一位富有爱心,热爱公益事业的老人,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难她会义务捐赠一些作品。
张老师在艺术方面的成就来源于她骨子里那份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她从小就喜欢画画,经常用树枝在地上或者沙滩上写写画画,她爱花、种花,她走到那里就会把花种到那里。她心灵手巧还做花。家里有一束非常漂亮的腊梅,就是她自己用树枝和腊加工制作而成,然后还照着画。用过的火柴棍或者吃过的冰棒棍她都收集起来摆出各种各样的花鸟。同时她也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登山,旅游,涉足于山川河流,大海沙滩,林间花园,田野果园,到处写生,摄影用眼睛去观察花鸟,用心灵去感受世界,从而她眼睛的花鸟、心中的花鸟、笔端的花鸟在神韵上有所升华,变化多端。然后把所看到的融入到她的绘画和诗歌中去。
张老师性格质朴,阳光开朗,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尽管八十高龄了,但她仍然经常关心国家大事,希望中国富强,不受帝国主义欺负。在日本千方百计想侵占中国钓鱼岛时,张七明老师也拿起画笔画出“钓鱼岛是中国的“,同时赋诗一首以表达张老师的赤子之心及爱国精神。张老师在学校工作期间也常常关心和资助学生,深受学生爱戴。
老树著花偏有志,春蚕食叶倒抽丝。尽管张老师年事已高,但她仍然坚持通过阅读,通过观察,通过练习来提升自己,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她仍然胸怀大志,希望在画坛上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个有用的人!
作品赏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896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