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培的玉米和水稻苗子形状上有什么区别
尺寸不同。水培的玉米的直径为50毫米,厚度为3毫米,而水稻苗子的直径为70毫米,厚度为5毫米,所以这两个植物在形状上是尺寸不同的,水培的玉米因价格实惠,性价比高,从而深受广大消费者们的喜爱。
水培水稻根发黄活性低,什么原因
一、水培试验特点
水培试验是植物生长介质为含有营养成分的水溶液的盆栽试验,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植物生长在液相环境 液相环境中养分的化学形态、浓度、比例、供应时间可按试验计划随时调整,养分分布均匀,这在土培或田间试验中是难以做到的。
2.营养液中养分浓度易变化 培养过程中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溶液中pH的变化都会使营养液的养分浓度发生变化。
3.营养液缓冲性小 植物对溶液中养分的不平衡吸收,会引起溶液pH剧烈变化。
4.液相环境缺乏空气。
以上特点决定了水培试验不适于模拟植物在土壤中吸收养分,而适合于营养生理研究,如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吸收运转及其生理作用,缺素症描述等等,水培试验具有独特的管理要求。
二、营养液的确定
水培营养液种类很多,但所有营养液必须满足以下4个基本要求:
1.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全部营养元素。
2.养分形态、数量、比例均能保证植物生长的需要。
3.在植物生育期内能维持适于植物生长的pH。
4.营养液必须是生理平衡溶液。
营养液通常可根据上述基本要求,参照土壤溶液或植物体内营养物质的组成配制而成,在农业化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内,根据不同研究目的拟定的营养液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
1.选用3种或4种可溶性盐类 在一定的全盐浓度下改变各种盐类浓度比例。从而组成生理平衡的营养液。
2.以农作物收获物组成中的营养元素成分为依据确定营养液组成。
3.模拟植物根际土壤溶液浓度配成不同种类营养液。
营养液中氮源通常用硝酸盐和铵盐,硝酸盐呈生理碱性反应,铵盐呈生理酸性反应,适当调节NH4- N与N03-N的比率,可保营养液pH的稳定性,但NH4- N与N03-N的比率根据植物营养特性而有较大变化,水稻适用NH4- N,生长后期适当配施硝态氮,整个生育期NH4- N/N03-N变化幅度为100/0至50/50,旱作适用硝态氮,但生长前期应适当配施铵态氮,如麦类NH4- N/N03-N为30/70至O/lOO,营养液中磷源通常用适当比例的一代磷酸盐与二代磷酸盐,这样可使营养液成为缓冲溶液,添加Ca3(P04)2,Fe3 (P03)2,FeP03,等难溶性盐类可提高缓冲性,有利于稳定酸度。水稻吸磷能力强,营养液中磷含量不宜过高,以免吸磷过多,在植物体内降低铁的活性,发生缺铁黄化。因此水稻宜选用低磷高铁营养液;麦类吸铁能力强,易在植物体内生成磷酸铁,造成缺磷症状,可选用高磷低铁营养液。
不同生育期植物对营养液的浓度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苗期应采用低浓度营养液,生育中期用高浓度营养液,生育后期又采用低浓度营养液。
三、营养液的配制
1.水质 配制营养液的水质纯度由试验目的决定,一般大量元素试验对水质要求低些,可用蒸馏水,而当浓度水平间隔大时,甚至可用雨水或自来水,但事先应检测水源中该元素的含量是否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微量元素试验对水质要求较高,必须用特种玻璃或石英蒸馏器取得的蒸馏水,重蒸馏水或用离子交换树脂制得的去离子水。
2.盐类纯度 一般大量元素试验可用化学纯试剂,微量元素试验则用分析纯试剂,有必要时盐类还可用重结晶等方法进一步纯化,配制营养液时还必须注意某些供施盐类如FeSO2·2H2O等的结, 晶水含量,从溶剂中扣除。
养液中各种盐类可先配成浓度较高的母液,贮备于棕色瓶中,难溶性盐类也应配成悬浮液备用。使用时将各种盐类母液按浓度要求混匀,为避免沉淀,可先在容器中加大部分稀释用水,加入一种盐类母液后,充分混匀,再加入另一种,最后加水至要求体积,测定并调节溶液pH。
四、常用营养液配方
营养液种类很多,有适合于多种作物的通用性营养液,也有适合于特定作物的专用营养液。
大部分营养液的营养元素浓度(mol/L)。NO3 0-0.3,NH4 2—4,PO4 0.6-1.3,K 6-10,Ca 0.5-2,Mg 2.5-7.5,SO4 0.5-2。现介绍几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通用性营养液。
1、基肥不足引起黄化。
秧苗三叶前生长主要靠胚乳,三叶后主要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然而,不少人认为育秧期稻苗小,不需要多少肥料,因而基肥施用不足,氮素缺乏成了导致幼苗黄化的主要原因。
对策:每公顷秧田用尿素60-75公斤,均匀撒于畦面;也可用1%尿素溶液,于早晨或下午叶面喷雾,每公顷喷液800公斤。
2、化肥施用不匀引起黄化。
秧田面积小,不利于反复耙耱作业,化肥施用多为撒施,不均匀,易形成"罗圈秃"。幼苗刚发芽时,叶色深浅基本一致,到三叶期后开始分化,黄的黄、绿的绿,黄与绿明显呈现出来。随着苗龄的增大,黄化更为严重,植株不分蘖或分蘖少,叶片窄短,植株瘦小,自下而上叶片从叶尖开始干枯。
对策:用速效含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每公顷150-225公斤,撒于根际周围,原则是哪一片黄撒哪一片。同时,用1%尿素溶液喷施黄化秧苗。
3、pH值高引起黄化。
土壤酸碱度对水稻生长有直接的影响,酸碱度对土壤养分的转化,特别是对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影响较大。适于水稻生长的土壤酸碱度近于中性,秧苗喜偏酸性土壤,pH值高,影响秧苗对养分的吸收,使秧苗因营养不良而黄化。
对策:对于pH值高的土壤,要通过调酸降低pH值,每平方米施用硫酸锌或硫酸亚铁10-15克,将pH值调整到4.5-5.0,以抑制霉菌活性,缓解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不足,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每棚360平米用木美土里菌肥25-40公斤苗床拌土能够改良土壤,增加有益微生物菌数促进根系发达,盘根好,苗壮抗青枯立枯病显著。
4、种子覆土浅引起黄化。
播种时,种子覆土少,部分种谷外露,田面略干后土粒干燥,根系不能下扎,吸收不到养分和水分而形成黄苗。
对策:一是用过筛的沤熟有机肥每公顷1500-2000公斤,轻轻撒于畦面;二是用宽约1.5-2厘米的松土铲在秧苗株间轻划,使划起的土粒掩埋种子和根颈;三是每隔1-2天,用喷雾器之类器具向秧田内喷雾水,保持田面湿润,加速根系生长,尽快促弱转壮。
5、气温骤降引起黄化。
早春的天气变化无常,三叶期的秧苗体内含糖量低,抗寒能力弱。气温骤降后,秧苗根部细胞的细胞膜遭到破坏,透性增强,氨基酸等内含物渗出量增多,致使根际腐霉菌迅速繁殖并侵害根部,使根系吸收机能减弱导致秧苗黄化。
对策:培育壮苗,增加三叶期秧苗体内的含糖量;诺普丰对腐霉菌有特效,并有促进秧苗根系发育的作用,对黄化苗有较好的抢救作用。秧苗两叶一心时,用诺普丰300-500倍液喷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083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