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单产在60年代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的利用。
作者:业奇农业网
•
更新时间:2025-02-21 11:03:24
我国水稻单产在60年代的提高主要得益于矮秆基因的利用。
《小麦矮秆基因》在作者20多年的小麦矮秆基因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对小麦矮秆基因或矮秆基因资源在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的多方面的评价、鉴定及其遗传研究。
全书共分8章,第1章小麦矮化育种,介绍了小麦矮化育种的意义、发展和研究现状。
第2章小麦矮源和矮秆基因,介绍了国内外不同小麦矮源和矮秆基因,论述了不同小麦矮秆基因的矮化作用等。
第3章小麦矮秆基因鉴定和染色体定位,主要介绍了不同的矮秆基因鉴定方法,包括单体分析、GA,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技术和方法。矮秆基因的多途径鉴定结果,诸如不同矮秆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筛选和染色体定位,STS基因序列特异标记鉴定和结果等。
第4章不同小麦矮秆基因及其互作对小麦生物学特征、特性的影响,介绍了不同小麦矮秆基因在不同的生态或种植条件下对冬、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非生物抗性的影响及其育种价值。
第5章矮秆基因遗传研究,主要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在小麦矮化育种中的遗传力、配合力和杂种优势以及矮秆基因的分子遗传分析。
第6章小麦矮秆基因克隆,介绍了小麦基因克隆的不同策略及其优缺点、矮秆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以及矮秆基因克隆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
第7章小麦矮秆基因资源创新,介绍了历史上小麦矮秆基因的创新方法、矮秆基因资源的创新及其研究利用和矮秆基因创新思路与发展方向。
第8章不同矮秆基因资源的生物学特性鉴定,系统介绍了矮秆大穗、矮秆优质、矮秆抗虫、矮秆抗病、矮秆抗旱、矮秆耐盐等不同类型资源的生物学特征、特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18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