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茶什么是茗,诗词中为何有时用茗、有时用茶?
前言
前几天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跟茶有关的最美诗词,或者美而不俗的诗词是什么?
传说我们饮茶发源于3000多年前,也有人说起于周代、秦汉时期等。无论什么时候,都说明茶的起源非常早,因此在出现在文人的作品中也不足为奇。
唐朝陆羽被誉为“茶仙、茶圣”,陆羽的《茶经》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他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同时,他还记载了一首关于茶的诗歌。
一、什么是茗 什么是茶?
魏晋时期的孙楚有诗歌云: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蓼苏出沟渠,精稗出中田。
茶荈:chá chuǎn, 茶叶的意思。
这是比较早的吟咏茶叶的诗歌,出自陆羽的《茶经·七之事》 ,这一段文字中,还有这样一段话: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诗词中,常常提到茗茶,有时候单说茶,有时候单独说茗。但是什么是荈,什么是茗,什么是茶呢?
《尔雅·释木》中郭璞解释道:
"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
老街不懂茶,现在喝茶的人,会注意到茶是早晨采的还是下午采的吗?或者是早几天采的茶叶好呢,还是晚几天采的茶叶好喝呢?
二、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大诗人李白也写过关于茶的诗,他在游金陵的时候,遇到族侄中孚禅师,受赠了一种叫做仙人掌的茶叶,于是写了这首诗: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茗,这个字很有特点,在古韵里是仄声,属于上声二十四迥,在新韵中是平声。以前老街作诗的时候,出现过误把茗作为平声的错误。
三、白居易写了几十首茶诗
《唐才子传》中说到白居易时,曾经提到他与茶的渊源:
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
李白写茶的诗歌非常少。但是到了中唐,大诗人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有60多首写到了茶。
其中最有名的是这首《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 》: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麹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新茗分张及病身,平仄平平仄仄平。茗,是仄声。诗中的茶和茗,大多是一个意思。在用到仄声的时候,诗人会用茗这个字,用到平声的时候,就会用茶这个字。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善于鉴别茶,饮茶也讲究,而且饮茶也频繁,早晨饮、中午茶、夜里饮、酒后饮、睡醒了也饮:
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瓯茶。《食后》
举头中酒后,引手索茶时。”《和杨同州寒食坑会》
四、苏轼 新火试新茶
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诸城)。次年命人修葺了城北旧台,并由苏辙题名“超然”。
熙宁九年(1076年)暮春,苏轼登超然台 写下了《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新火试新茶,寒食禁火,寒食后用新火煮新茶。
苏轼还有一首《西江月(茶词)》,写出了龙焙茶的特点: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在《汲江煎茶》中,又记载了宋人煎茶的方法:
活水还须活火煮,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
五、写茶最多的诗人
据说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10)是写茶最多的诗人,有三百多首诗词中,有茶这个字。
陆游在八十三岁生日时所作的七律写道:
石帆山下白头人,八十三回见草春。自爱安闲忘寂寞,天将强健报清贫。
枯桐已爨宁求识?敝帚当捐却自珍。桑苎家风君忽笑,他年犹得作茶神。
陆游和白居易一样,一生酷爱饮茶,他在诗中曾多次自比茶神陆羽。陆羽号桑苎翁,陆游陆羽同姓,因此说:桑苎家风。
结束语
来青岛崂山游玩时,一路上也会看到满山的茶园,崂山茶这几年的名声也越来越响亮。听诗友慕陶公说,大多数茶农都是小规模种植加工,产量不高成本不低,其实大多数茶农的收益并不太多。
老街也写过一首关于茶的五律,《崂山茶》 :
春茶生海市,采以奉仙家。甘露泉边土,崂峰云上芽。安期不食枣,太白误餐霞。一品清香远,壶中天地奢。
至于最美的跟茶有关的最美诗词,就见仁见智了。我比较喜欢苏轼的《望江南·超然台作》,虽然,这不是专门写茶的作品。
@老街味道
有没有现代诗人,虽然没有名气,写的诗句却让你念念不忘?
槚,荈,蔎,茗,荼,茶,这就是茶字的由来吗?
饮茶,人们通常又称作“品茗”或“茗饮”。那么,“茗”为什么成了茶的通称了呢?原来,茶,在古书上所载的名字很多,诸如荈、莈、葭萌、荈诧、槚、荼、茗。茶的古字写作“荼”,到了唐代,人们将“荼”字去掉一笔,定为“茶”字。“茗”字出现比“茶”字略晚一些。
陆羽《茶经》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将茶分为五类:“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莈,四曰茗,五曰荈”,并注曰“早取为茶,晚取为茗”。随后,人们为方便将“茶”和“茗”作了茶的通称。另据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说法“蜀作荼,吴人作茗”,可见古时我国北方方言区一般称作茶,而南方地区则把茶称作茗。后来,随着南北方的交流,茶和茗指的都是同一东西了。
《红楼梦》里贾宝玉身边有五个小厮,后来另外四个小厮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刁钻古怪的焙茗。好多人不明白作者为什么给这个小厮起这么个名字呢?其实,焙茗与作者茶文化的积淀关系十分密切。
《茶经》中将制茶工艺分为七道工序:采、蒸、捣、拍、焙、穿、封。所谓“焙”,就是烘焙茶饼,也就是通过烘焙把茶叶中的水分蒸发,得到干茶,然后才能碾茶。贾宝玉的五个小厮名字都很雅致,焙茗、引泉、扫花、挑云、伴鹤。第一个字都是动词——— 焙、引、扫、挑、伴,再加上茗、泉、花、云、鹤,可见曹雪芹是别有一番心思的。
茶、槚、蔎、茗、荈意思都是茶,是讲的茶的不同名称和称为,以及不同地域对茶的叫法。唐代以前茶的名称五花八门有以下6点不同:
1、《诗经》里有?荼?字,意思也是茶。
2、《尔雅》称茶为?槚?(jiǎ),指的是味道苦的茶。
3、《方言》称?蔎?(sh?),陆游曾说?蜀西南人谓茶曰蔎?,古时蜀地叫茶为蔎。
4、《晏子春秋》称?茗?,茗一般指茶芽。
5、《凡将匾》称?荈?(chuǎn),茶的老叶,即粗茶。
6、《尚书?顾命篇》称?诧?。
还有借用?茶?字而言它的非茶之茶,如人参茶、花旗参茶、菊花茶、金银花茶、绞股兰茶、罗布麻茶、杜仲茶、柿叶茶、虫屎茶、姜茶、凉茶等,其?茶?字,并非表示茶,而是寓意泡出来的汤水好像是茶。 草木之中有一人:言对青山不为青,两人土上去谈心。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之中有一人。 这是昔日流传的一个谜语,打四个字,谜底是一句应酬语。
草木之中有一人,就是?茶?字,?茶?字为?草?字头,?木?字脚,中间是个?人?字。再以?茶?字为线索仔细推敲,原来谜底是:请坐奉茶。?草木之中有一人?,谜面妙极,形象生动。
按照茶树生物学特性,茶可以戏称为草木结合的植物。茶树本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每年萌发生长出多轮芽叶,人们采摘这部分幼嫩芽叶作为制茶的鲜叶原料,俗称?茶草?,古有?茶称瑞草魁?喜与众草长,得与幽人言?之句,这样说来,茶树又成了草本。
作为制茶鲜叶原料的茶草,或 称茶菁,可谓之为每年从茶树上长出的?草?,而且茶树的芽叶,有越采越发,不采少发的特性,与草相似,生命力极强。在人工培育下,茶树在栽种以后五六十年甚至上百年,每年都可以多次萌发芽叶,供人们采摘,炒制出各种各样的茶叶佳品。这就是?草木之中有一人?的缘由。?
本篇由小编进行网络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本人会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46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