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稻下部叶子发黄发霉什么病怎么办

水稻下部叶子发黄发霉可能是水稻稻粒黑粉病又称墨黑穗病、黑穗病,俗称乌谷、黑粉谷等,是由种子或土壤传播真菌引起。穗期谷壳缝隙处长出黑色舌状突起物,初期带黏性,后来成黑色粉末粘附在谷壳上。近几年来已成为杂交稻制种田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穗发病率为70%~80%,病粒率达10%~15%,高的达70%~80%,损失率达10%~20%,甚至达50%以上。

水稻下部叶子发黄发霉什么病怎么办

确诊依据:水稻稻粒黑粉病主要发生在水稻扬花至乳熟期,只危害谷粒,每穗受害1粒或数粒乃至数十粒。谷粒被侵染后,起初症状不明显,到水稻蜡熟期、成熟期表现出症状,症状有三种类型。①谷粒色泽正常,颖间自然开裂,露出黑色粒状物,手压质轻,如遇阴雨湿度大病粒破裂,散出黑色粉末。②谷粒色泽正常,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现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物,颖壳粘附黑色粉末。③谷粒色泽暗绿色,外观似青秕粒,不开裂,手捏有松软感,浸泡清水中变黑色。尤其是在杂交稻制种田内发病更加严重。

发病规律:水稻稻粒黑粉病开花期易感病,扬花期温度25~30℃,遇连续阴雨,发病重。稻孕穗至抽穗开花期及杂交稻制种田父、母本花期相遇差的,发病几率高,发病重。杂交稻制种田发病最重,水稻多年制种田菌源多,发病重,轮作田发病轻。氮肥追施过量、过迟,茎秆柔嫩,无效分蘖多,通风透光不良,栽培密度过大,不及时烤田等均有利于发病。

物理预防:实行水旱轮作。冬季制种田翻土晒田。加强栽培管理,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制种田通过栽插苗数、苗龄调节出秧整齐度,做到花期相遇。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施肥要早,适时晒田,后期干湿交替,控制田间湿度提高。

药剂防控:(1)注意老制种田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以种子带菌为主的地区,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汰除病粒,然后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参见“稻瘟病”。(2)田间喷药是当前防治稻粒黑粉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在生产田始花期、盛花期和灌浆期各用药剂防治1次,其中盛花期防治是控病的关键措施。杂交制种田或种植感病品种,发病重的地区或年份,于水稻抽穗始期和盛花高峰末期,各喷药1次。发病轻的年份则于盛花高峰末期喷1次即可。

水稻抽穗期至成熟期是水稻病虫害的高发期,这个区间段的病虫害防治对于最终的产量和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下边我就我在黑龙江农垦从事水稻研发近十年的工作经验介绍一下我的所见所闻。

1、稻瘟病。稻瘟病是老生常谈的一个病害,是水稻最易发生也是对水稻危害最严重的病害。病害严重时可能导致绝收,轻微病害也会引起减产及品质下降。对于防治可在水稻孕穗末期、破口期、齐穗期以及灌浆期使用杀菌剂防治,目前在黑龙江农垦普遍使用拿敌稳、禾技、咪鲜胺、春雷霉素以及嘧菌酯等常用的杀菌剂。再施用杀菌剂的同时可配合施用磷酸二氢钾促早熟并且补充养分。

在田间管理上要来去合理施用氮肥,增施钾肥,并且采取浅湿干灌溉技术进行给水、排水,尽量不要大水漫灌。尤其在雨季,要提前打开排水口,防止田间积水造成水稻生育不良的情况发生。

2、纹枯病。目前对于纹枯病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杀菌剂来防治,都是用治疗稻瘟病的杀菌剂来防治。近几年都说嘧菌酯对纹枯病有效果,但是也没听那个水稻户说把纹枯病治好了。纹枯病主要危害水稻的后四片叶,造成后期的有机物积累不足,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严重时会整株死亡,对产量影响较大。

对于纹枯病的防治主要是防止土壤传播。尤其是春季水整地和秋季收获和秋整地的机车在进地前一定要将车身的泥土冲刷干净,防止病菌随机车带来的土壤进入耕地,造成传染。其次是春季水整地时要打捞菌核,减少耕地中病菌的数量。

3、稻螟蛉。在齐穗后易发生稻螟蛉危害,啃食水稻叶片,造成功能叶不全,引起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在防治时需要在抽穗前在田地周围的树木、草丛喷施杀虫剂,减少虫害发生源;其次观察田地外围的水稻,若发现有虫情发生,要立即喷施杀虫剂防治,防止虫情向内部扩散。可以选择胃毒、触杀、内吸类的杀虫剂,为了达到防治目标,建议使用农用植保无人机或者背负式汽油弥雾机作业,做到药剂喷施全面、不留死角。

4、稻曲病。稻曲病又叫黑穗病,在黑龙江地区发生减少,多是由于品种抗性不同发生。我在农垦工作进十年就见过2次有轻微发生的情况。防治方法同稻瘟病、纹枯病类似,可一同防治。

其实还有一种病害叫鞘腐病,多在破口期发病。发生鞘腐的植株抽穗后就是褐变穗。与孕穗期和破口期的天气情况关联较大。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66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