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枳壳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名称枳壳(《雷公炮炙论》)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枸橘、酸橙、香圆或玳玳花等将近成熟的果实。植物形态详"枸橘"、"枳实"、"香橼"、"玳玳花"条。
采集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药材①绿衣枳壳
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5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散有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
产福建、陕西等地。
②酸橙枳壳
又名:川枳壳、江枳壳。为植物酸橙的近成熟果实,多横切成半圆球形,直径4.5~5.5厘米。表面绿褐色或绿棕色,略粗糙,散生多数油点。顶端一面有花柱残基,基部一面有果柄痕。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
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③香圆枳壳
又名:江枳壳、川枳壳。为植物香圆的近成熟果实,外形与酸橙枳壳相似。表面褐色或棕褐色,花柱残基的周围通常有一圈金钱环。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
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④玳玳花枳壳
又名:苏枳壳。为植物玳玳花的近成熟果实,通常横切为二,呈半圆球形,直径3~4厘米。表面青**或橙**,有众多细小的油点及网状皱纹。顶端一面有微小凸起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残存的宿萼及果柄痕。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
产江苏。
商品枳壳,除上述四种外,尚有以甜橙(福建、贵州、云南),枸橼(云南)等的近成熟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甜橙"、"香橼"条。
化学成分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玳玳花未熟果实的果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36.6~82.1毫克/100克。
从香圆枳壳和枸橘中分离到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其盐酸盐为白色棱柱晶,易溶于水,熔点215~216℃,在萤光灯下显紫色萤光。
药理作用参见"枳实"条。
炮制枳壳:除去瓤、核,洗净,稍浸,捞出,润软,以手能捏对折为度,切片,晾干。炒枳壳:取麸皮撒于热锅内,俟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片,炒至淡**,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枳壳片100斤,用麸皮10斤)
性味苦辛,凉。
①《雷公炮炙论》:"辛苦。"
②《开宝本草》:"味苦酸,微寒,无毒。"
③《医学启源》:"气寒,味苦。"
归经入肺、脾、大肠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胃、大肠四经。"
②《药品化义》:"入肺、脾、胃、大肠四经。"
功用主治破气,行痰,消积。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
①《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
②《日华子本草》:"健脾开胃,调五脏,下气,止呕逆,消痰。治反胃,霍乱泻痢,消食,破症结痃癖,五膈气,除风明目及肺气水肿,利大小肠,皮肤痒。痔肿可炙熨。"
③《开宝本草》:"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劳气咳嗽,背膊闷倦,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大肠风,安胃,止风痛。"
④《珍珠囊》:"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⑤《医学启源》:"《主治秘诀》云,破心下坚痞,利胸中气,化痰,消食。"
⑥《纲目》:"治里急后重。"
⑦《现代实用中药》:"治咳嗽,水肿,便秘,子宫下垂,脱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大剂0.5~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炒热熨。
宜忌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①李杲:"气血弱者不可服。"
②《本草经琬》:"肺气虚弱者忌之;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涌喘急者忌之;咳嗽不因于风寒入肺气壅者,服之反能作剧;咳嗽阴虚火炎者,服之立至危殆;一概胎前产后,咸不宜服。"
③《本草汇言》:"如肝肾阴亏,血损营虚,胁肋隐痛者,勿用也。下痢日久,中气虚陷,愈下愈坠、愈后重急迫者,勿用也。"
④《本草备要》:"孕妇及气虚人忌用。"
选方①治五积六聚,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秘传经偏方》)
②治伤寒呃噫:枳壳半两(去穰,麸炒黄),木香一钱。上细末。每服一钱,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③顺气止痢:甘草(炙)六钱,枳壳(炒)二两四钱。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沸汤点服。(《婴童百问》宽肠枳壳散)
④治远年近日肠风下血不止:枳壳(烧成黑灰存性,为细末)五钱,羊胫炭(为细末)三钱。和令匀,用米饮一中盏,调下,空心腹,再服见效。(《博济方》乌金散)
⑤治大便下血:枳壳二钱,乌梅肉三钱,川黄连五分。共研细末,饭前开水冲下,分二次服。(《青海省中医偏方汇编》)
⑥治直肠脱垂:十岁以下小儿,每日用枳壳一两,甘草一至三钱。水煎,分三至五次服;成人每日用枳壳一至二两,升麻三钱,炙甘草二至四钱,台参、生黄芪,据身体强弱,适当增减,水煎分二次服。(《山东医刊》(11):9,1962)
⑦治产后生肠不收:枳壳二两。去穰煎汤,温浸良久即入。(《经偏方》)
⑧治子宫脱垂:一枳壳五钱,蓖麻根五钱。水煎兑鸡汤服,每日二次。二枳壳五钱,升麻一钱。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偏方汇编》)
⑨治小儿因惊气吐逆作搐,痰涎塑塞,手足掣疭,眼睛斜视:枳壳(去穰,麸炒)、淡豆豉等分。为末,每服一字,甚者半钱,急惊,薄荷自然汁下,慢惊,荆芥汤入酒三、五点下;日三服。(《小儿痘疹方论》不惊丸)
⑩治小儿秘涩:枳壳(煨,去穰)、甘草各一钱。以水煎服。(《全幼心鉴》)
⑾治风疹痒不止:枳壳三两,麸炒微黄,去瓤为末。每服二钱,非时,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服。(《经验后方》)
⑿治牙齿疼痛:枳壳浸酒含漱。(《圣惠方》)
⒀治小儿软疖:次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疤痕也。(《世医得效方》)
临床应用治疗子宫脱垂
取枳壳1斤,加水1500毫升,煎至500毫升,入砂糖适量(年老体弱者加升麻、白术各2.5两同煎,共加水2000毫升,煎至1000毫升),每日2次,每次饭后服25毫升,10天为一疗程。或每日用枳壳1.2两,加水浓煎成100毫升,分3次食后服。据临床观察,服药后大部分病例均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此外,临床上采用大剂量枳壳治疗脱肛、肠胃无力性消化不良、疝气、胃扩张等,亦有一定疗效。
名家论述①张元素:"凡气刺痛用枳壳,看何经分以引经药导之。破滞气亦用枳壳,高者用之,然能损胸中至高之气,止可二、三服而已。"
②王好古:"枳壳主高,枳实主下,高者主气,下者主血,故壳主胸膈皮毛之病,实主心腹脾胃之病,大同小异。朱肱《活人书》言治痞,宜先用桔梗枳壳汤,非用此治心下痞也,果知误下,气将陷而成痞,故先用此,使不致于痞也,若已成痞而用此,则失之晚矣,不惟不能消痞,反损胸中之气,先之一字有谓也。"
③《纲目》:"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洁古张氏,东垣李氏,又分治高治下之说。大抵其功皆能利气.气下则痰喘止,气行则痞胀消,气通则痛刺止,气利则后重除,故以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然张仲景治胸痹痞满,以枳实为要药,诸方治下血痔痢,大肠秘塞,里急后重,又以枳壳为通用,则枳实不独治下,而枳壳不独治高也。盖自飞门至魄门,皆肺主之,三焦相通,一气而巳,则二物分之可也,不分亦无伤。《杜壬方》载瘦胎饮,张沽古《活法机要》改以枳术丸日服,令胎瘦易生,谓之束胎丸。而寇宗爽《衍义》言,胎壮则子有力易生,令服枳壳药,反致无力,兼子亦气弱难养,所谓缩胎易产者,大不然也。以理思之,寇氏之说,似觉为优,或胎前气盛壅滞者宜用之,所谓八、九月胎必用枳壳、苏梗以顺气,胎前无滞,则产后无虚也。若气禀弱者,即大非所宜矣。"
④《本草经疏》:"枳壳,气味所主,与枳实大略相同。但枳实形小,其气全,其性烈,故善下达;枳壳形大,其气散,其性缓,故其行稍迟,是以能人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也。其主风痒麻痹,通利关节,止风痛者,盖肺主皮毛,胃主肌肉,风寒湿入于二经,则皮肤瘙痒,或作痛,或麻木,此药有苦泄辛散之功,兼能引诸风药入于二脏,故为治风所需,风邪既散,则关节自然通利矣。其疗劳气咳嗽,背膊闷倦者,盖亦指风寒郁于上焦,则肺气滞而为闷倦咳嗽。《经》曰: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枳壳味苦,能泄至高之气,故主之也。又肺与大肠为表里,风邪入肺,则并入大肠,风热相搏而为肠风下血,苦寒下泄之气,则血热清而风自除矣。其主散留结胸膈痰滞,逐水,消胀满,安胃诸证,悉与枳实相同,第其气稍缓耳。""今世多用以治妇人胎气不安,或至八、九月为易产之剂,动辄资用,殊不知妇人怀孕,全赖气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则胎自易产,且娠妇至八、九月精神困倦,四肢软弱,饮食减少,动息喘促,何莫非虚弱之症,而更用此耗散之药耶?"
⑤《本草思辨录》:"枳壳,乃枳实之老而壳薄者。既名枳壳,须去穰核用之,壳、实古原不分,性用亦无少异。若治胸膈痞塞,枳壳较枳实少胜。然何如以枳实协辛温轻扬之橘皮、桂枝,为奏功尤大乎。惟《本经》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则惟去穰核之枳壳为宜。盖痒为风,寒热结为痹,于皮肤中除风馀痹,用枳实则易走里,难与枳壳争能。此《证类本草》枳壳所以主风痒麻痹也。"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提醒您:枳壳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今天给各位分享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收藏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1、瓜蒌的功效与作用2、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3、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什么4、瓜萎皮是中药吗?有什么功效?5、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抗菌
瓜蒌皮煎剂可抑制各种常见的细菌,例如:肺炎球菌、金葡萄球菌等。
但对光合细菌的生长却起促进作用。
2.消肿散结
3.抑制癌细胞
有研究发现瓜蒌子汇总的挥发性油脂对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活性,瓜蒌的水煎剂可抑制宫颈癌细胞。
4.治疗咳嗽
瓜蒌对于治疗咳嗽有着很好的功效,因为它的果实能够滋养喉咙。
对于喉咙的干燥、火气大等症状有着明显的缓解作用。
5.降糖
瓜蒌子油具有降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其降血糖的作用可能与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降低血清的NO和NOS水平有关。
从瓜蒌的根部中分离得到5种瓜蒌多糖,发现均有降血糖作用。
主要成分为瓜蒌多糖。
6.治疗哮喘
瓜蒌的根茎如果用于中药材的配方的话,可以很好的治疗哮喘的病症。
很多人都会把这种植物的根茎拿来泡水喝,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上面我们为大家介绍了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可以发现瓜蒌是非常优质的一种中药材,所以在生活中可以经常吃瓜蒌,好处极大,特别是可以帮助我们起到保健的作用。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也许很多人对瓜蒌的东西还不足够了解,实际上,这已经成为很珍贵的中药材了,这种中药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及药用价值,希望能帮到你。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肠。
2、肺热咳嗽,痰浊黄稠。
3、胸痹心痛,乳痈、肺痈、肠痈肿痛。
瓜蒌的药用价值
瓜蒌入药部分为全果(含瓜蒌)、天花粉(根块)、蒌皮、蒌籽四部分。
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瓜蒌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痛疮肿毒。
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全瓜蒌: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利气。
目前已开出瓜蒌皮针剂、瓜蒌皮中成药系列。
瓜蒌根(天花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防治贫血、抗辐射,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天花粉针剂临床应用中对中期妊娠、、过期流产的引产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瓜蒌籽:其味润绵、催补母乳、滋补美容、健胃润肺、润肠通便、利压、宽胸、安心养神、抗菌强身、对离体绒癌细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
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瓜蒌的栽培技术
1、繁殖
分根繁殖:方法3月中下旬挖取3-5年生断面白色新鲜的健壮雌株的老根,分成7-10cm的小段,穴栽,浇足水,约10余天出苗,每年结合中耕施追肥2—3次。
种子繁殖:方法9—10月采收果实,待果皮稍软,取出种子以草木灰拌种擦去果肉,干藏过冬;亦可带果梗悬挂于通风处。
冷床育苗在早春进行,将种子尖头插入土中,常喷水保持苗床湿润、待种子萌动时,开始通气,床温控制在22℃左右,约10日后出土,见真叶伸出即可上盆或分栽培育。
直播在4月进行,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之地,开穴施足基肥,穴距30x40厘米。
覆土后点播种子,再盖厚2厘米泥,约半个月出土,当有真叶2片时每穴留苗1株,待蔓长至50厘米时插引杆。
2、田间管理
栽种后,每年春、冬季各中耕除草1次。
每次中耕除草后,均结合施肥。
当茎蔓生长至30cm以上时,需搭棚架引蔓上架。
茎蔓上架后,注意修枝打杈,去掉弱蔓、徒长茎蔓,过多腋芽分枝,促使养分集中,以利结果。
开花结果期应进行人工授粉,重施基肥。
3、病虫防治
虫害有黄守瓜,成虫5月开始咬食叶片,幼虫蛀食根部。
幼期可用30倍烟碱水灌根。
瓜蒌透翅蛾,月开始蛀食茎蔓,引起整枝枯死。
瓜蚜,为害幼嫩心叶。
还有黑足黑守瓜等为害。
4、采收加工
瓜蒌栽后2年~3年开始结果,因开花期较长,果实成熟不一致,需分批及时采摘。
然后将果实悬于通风处晾干,即为全瓜蒌。
将鲜瓜蒌果实用刀切开,将种子取出晾干,即为瓜蒌种子,皮为瓜蒌皮,将根挖出晒干即为天花粉。
猜你喜欢:
1.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2.瓜蒌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
3.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伍
4.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是什么
5.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具体有什么瓜蒌又叫做帮天撤、山金匏、药瓜皮,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和中华栝楼的果实。
瓜蒌也是一种中医常用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那么瓜蒌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瓜蒌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一、润肠通便的功效
瓜蒌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
瓜蒌仁质润多油,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肠实热、肠燥便秘等,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具有很好的疗效。
二、清热化痰的功能
瓜蒌具有清热化痰的作用。
瓜蒌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的功效,可用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之证的治疗。
三、消痈散结的作用
瓜蒌具有消痈散结的功效。
可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的治疗。
瓜蒌能消肿散结,还可用于治疗肺痈咳吐、脓血、肠痈、乳痈等,效果非常不错。
四、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瓜蒌含致泻物质,有泻下作用。
瓜篓乙醇提取物对幽门结扎、5-羟色胺、盐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损伤有抑制作用,瓜蒌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造成的小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五、抗菌作用
瓜蒌具有抑菌的功效。
试验证明,瓜蒌煎剂或浸剂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另外,瓜蒌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六、抗癌作用
瓜蒌还具有很好的抗癌功能。
瓜蒌煎剂及瓜蒌皮和瓜蒌仁的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所以瓜蒌也被广泛用于医药领域,具有很大的意义。
以上是我为大家总结的关于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的作用和功效大家都有所了解了吧。
瓜蒌的药用价值很高,对治疗人体的一些疾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对身体是非常有益处的。
瓜蒌的药用偏方
1、治痰嗽:黄熟瓜蒌一个。
取出子若干枚照还去皮杏仁于内,火烧存性,醋糊为丸,如梧子大。
每服二十丸,临卧时,白萝卜汤送下。
(《鲁府禁方》)
2、治喘:瓜蒌二个,明矾一块,如枣子大,入瓜蒌内,烧煅存性,为末。
将萝卜煮烂,蘸药末服之,汁过口。
(《普济方》:栝蒌散)
3、治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实一枚(捣),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两升,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瓜蒌薤白白酒汤)
4、治肺痿咳血不止:瓜蒌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为末。
每用一捻,以猪肺一片切薄,掺末入内,炙热,冷嚼咽之,日二服。
(《圣济总录》)
5、治吐血:瓜蒌取端正者,纸筋和泥通裹,于顶间留一眼子,煅存性,地坑内合一宿,去泥捣罗为散。
每服三钱匕,糯米饮调下。
(《圣济总录》:黑神散)
6、治消渴热或心神烦乱:黄肥瓜蒌一颗,以酒一中盏洗,取瓤,去皮、子,煎成膏,入白矾末50克,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十丸。
(《圣惠方》)
7、治小儿黄疸,脾热眼黄,并治酒黄:瓜蒌青者焙为末。
每服5克,水一盏,煎七分,去滓,临卧服,五更泻下黄物立可。
(《普济方》:逐黄散)
8、治肺燥热渴,大肠秘:九月、十月间熟瓜蒌取瓤,以干葛粉拌,焙干,慢火炒热,为末。
食后、夜卧,以沸汤点三钱服。
(《本草衍义》)
瓜蒌薤白半夏汤
药物组成
栝蒌实12克,薤白、半夏各9克,白酒70毫升(非现代之白酒,实为黄酒,或用醪糟代之亦可。
)
方歌
栝蒌薤白半夏汤,祛痰宽胸效显彰;三味再加酒同煎,宽胸散结又通阳。
主治
痰盛瘀阻胸痹证。
症见胸中满痛彻背,背痛彻胸,不能安卧者,短气,或痰多粘而白,舌质紫暗或有暗点,苔白或腻,脉迟。
药方用法
水煎分三次温服(成人常用剂量:5剂)
临床运用
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室性心动过速、肋间神经痛、乳腺增生、慢性阻塞性肺病、创伤性气胸、老年咳喘、慢性支气管肺炎、慢性胆囊炎等属上述证机者。
有报道用本方加丹参、三七、檀香等治疗冠心病;。
加浙贝母、芥子、乳香、没药治疗乳腺增生;加紫菀、款冬花等治疗老年咳喘;加杏仁、石菖蒲、射干、紫菀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加枳壳、大腹皮、葛根、丹参等治疗慢性胆囊炎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1.半夏的功效作用及禁忌
2.瓜蒌的繁殖方法和田间管理
3.中药半夏的功效与作用及配伍
4.半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是什么
5.草药大全功效和作用
瓜萎皮是中药吗?有什么功效?瓜萎皮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瓜萎的成熟果皮及种子。
别名;瓜萎皮、全瓜萎、瓜萎仁、括萎。
处方用名:瓜萎、全瓜萎、瓜萎仁、瓜萎皮。
药用部分:成熟果实。
性味:甘、寒。
归经:入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化痰、宽中散结、润肠通便。
主治及应用
1.肺热咳嗽,痰黄稠难咳出;肺痈咳吐脓血。
常合知母、浙贝母、银花、鱼腥草。
2.胸痹胁痛。
常合薤白、半夏、枳壳。
3.乳痈初起。
常合蒲公英、连翘、陈皮。
4.肠燥便结。
合火麻仁、桃仁。
单用萎仁或合用杏仁治肺热痰郁之便秘。
用量:全瓜萎12-30克
瓜萎皮6-12克
瓜萎仁6-15克
瓜萎霜6-15克。
成分:含三萜皂甙、有机酸、树指、糖类脂肪油等。
萎仁含脂肪油。
药理研究;瓜萎及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醇提取物有抗癌作用。
参考文献:中药网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瓜蒌可能我们不太能了解是什么东西,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不是能够经常接触到,就算我们接触到但是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可能也不太清楚它的作用是什么。
下面介绍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1
瓜蒌的功效
清热化痰
用于痰热咳喘。
本品甘寒清润,有清肺化痰之功,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之证。
可单用,临床常配知母、浙贝母等同用。
若痰热内结,咳痰黄稠,胸闷而大便不畅者,又可配以黄芩、胆南星、枳实等,如清气化痰丸。
在临床实践中,用它熬水治咳嗽很有效,特别是针对有痰的阵咳等。
利气宽胸
用于胸痹、结胸。
本品既能清化痰热,又能宽胸散结,故可通利胸膈之痹塞,为治胸痹、结胸要药。
治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可配薤白、半夏同用,如栝楼薤白白酒汤,栝楼薤白半夏汤。
治痰热结胸,胸膈痞满,按之则痛者,则配黄连、半夏,如小陷胸汤。
消痈散结
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
本品能消肿散结。
治肺痈咳吐脓血,配鱼腥草、芦根等同用。
治肠痈,则配败酱草,红藤等同用。
治乳痈初起,红肿热痛,可配蒲公英、银花、牛蒡子等同用。
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
瓜蒌仁质润多油,有润肠通便之功,用治胃肠实热、肠燥便秘者,常配火麻仁、郁李仁等同用。
瓜蒌的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瓜蒌皮水煎剂对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实验表明:瓜蒌皮水煎剂提前腹腔注射,能预防氯化钙诱发的大鼠室颤;亦可明显提高哇巴因诱发豚鼠室性心动过速的阈剂量;能使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的潜伏期延长,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瓜蒌皮水煎剂给正常大鼠腹腔注射,能明显延长心电的P-R、Q-T、R-R间期。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瓜蒌含致泻物质,有泻下作用。
瓜蒌皮的泻下作用较弱;瓜篓仁所含脂肪油致泻的作用较强;瓜篓霜的致泻作用较为缓和。
瓜篓乙醇提取物对幽门结扎、5-羟色胺、盐酸乙醇造成胃黏膜损伤有抑制作用,瓜蒌乙醇提取物对乙酰胆碱造成的小鼠回肠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抗菌作用
体外试验证明,瓜蒌煎剂或浸剂对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肠内致病菌,对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流感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对奥杜盎小芽胞癣菌及星型奴卡菌等皮肤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抗肿瘤作用
体外实验证明:瓜蒌煎剂及瓜蒌皮和瓜蒌仁的提取物对小鼠腹水癌细胞有杀灭作用。
瓜蒌皮的体外抗癌效果比瓜蒌仁好,且以60%乙醇提取物作用最强。
从瓜蒌皮的醚浸出液中得到的类白色非晶体性粉末亦有体外抗癌作用,而子壳和脂肪油均无效。
动物实验表明:瓜蒌对肉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腹水癌的作用不明显。
其他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瓜蒌注射剂能显著抑制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TXA2的合成,其作用强度与剂量有关。
瓜蒌注射剂腹腔注射,亦能显著降低因冠脉结扎1小时,再灌23小时后血小板最大聚集集率和血小板最大聚集速率。
瓜蒌的有效成分栝楼酸对胶原、二磷酸腺苷和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浓度依存性抑制作用。
瓜蒌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与抑制血小板环氧合酶活性及减少TXA2的形成有关。
瓜蒌的水提取物给兔灌胃可使血糖升高,而对肝和肌糖原没有明显影响。
瓜蒌皮所含的氨基酸有祛痰作用。
瓜蒌的治病验方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2
葫芦科
秋末果实变为淡黄时采收,悬挂通风处阴干。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缘型草本植物。
喜生于深山峻岭、荆棘丛生的山崖石缝之中。
其果实、果皮、果仁(籽)、根茎均为上好的中药材。
茎有棱线,卷须2~3歧。
叶互生,叶片宽卵状心形,长宽相近,5~14cm,3~5浅裂至深裂,边缘常再分裂,小裂片较圆,两面稍被毛。
雄花生于上端1/3处,3~8朵成总状花序,有时单生,萼片线形,花冠白色,裂片扇状倒三角形,先端流苏长1.5~2cm;雌花单生,花梗长约6cm。
果实椭圆形至球形,长7~11cm,果瓤橙。
种子扁椭圆形,长11~16mm,宽7~12mm。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分布状况
生于山坡、草丛、林缘半阴处。
主产山东、河南、河北。
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卷十八载:瓜蒌“润肺燥、降火、治咳嗽、涤痰结、止消渴、利大便、消痈肿疮毒”。
瓜蒌籽炒用:“补虚劳口干、润心肺、治吐血、肠风泻血、赤白痢、手面皱”。
瓜蒌为药食兼用产品,其根块,全瓜蒌、蒌皮、蒌仔均可入药,其中根块、蒌仔又是营养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理想用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药食瓜蒌入药部分为全果(含瓜蒌)、天花粉(根块)、蒌皮、蒌籽四部分。
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扩张冠脉、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耐缺氧,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抗溃疡、泻下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瓜蒌药性、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径,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痛疮肿毒。
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
全瓜蒌:清热散结、润肺化痰,滑肠通便(实用中草药大全353页记载)。
瓜蒌皮:清肺化痰,宽胸利气(实用中草药大全353页记载)目前已开出瓜蒌皮针剂、瓜蒌皮中成药系列。
瓜蒌根(天花粉):降血脂、防动脉硬化、促进细胞生长、防治贫血、抗辐射,常食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实用科技2003年第10期页)。
天花粉针剂临床应用中对中期妊娠、、过期流产的引产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瓜蒌籽:其味润绵、催补母乳、滋补美容、健胃润肺、润肠通便、利压、宽胸、安心养神、抗菌强身、对离体绒癌细胞的增殖和艾滋病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瓜蒌籽含不饱和脂肪酸16.8%,蛋白质5.46%,并含17种氨基酸,三贴皂甙,多种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硒等16种微量元素。
食用瓜蒌籽,有扩张心脏冠脉,增加冠脉流量作用;对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离体绒癌细胞增殖和艾滋病毒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有辅助疗效;能提高肌体免疫功能;并有瘦身美容之功效。
中药材
性状果实卵圆形或类球形,长7~15cm,直径6~10cm,表面深橙至橙红色,皱缩或较平滑,顶端有残存花柱基,基部有果梗残迹;质脆,易破开,果皮稍厚,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与多数种子粘结成团。
气如焦糖;味微酸甜。
化学成分果实含三萜皂甙、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种子含油酸、亚油酸及甾醇类化合物。
性味与归经性寒,味甘,微苦。
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附注根名天花粉,含天花粉蛋白,能清热生津、消脓排肿。
天花粉蛋白纯品用于中期引产,抗早孕。
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霉,防蛀。
生瓜蒌的功效与作用3
瓜蒌的'功效与作用
1、瓜蒌的功效
瓜蒌这种中药材中含有大量的三萜皂甙和氨基酸以及一些天然的糖类,还有一些油酸和亚油酸以及甾醇类物质存在在,它能清热涤痰,也能宽胸散结还能润肠通便,平时可以用于人类肺热咳嗽和痰多浊黄以及乳痈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治疗功效十分明显。
2、瓜蒌能抗癌
瓜娄入药以后的作用有很多,它既能抗菌消炎,也能润肠通便,还能保护人类的心血管,另外把瓜蒌煎制以后服用还有良好的抗癌作用,能抑制人体细胞癌变,也能抑制癌细胞再生,它对人类的肺癌和胃癌,但是对人类的腹水癌预防作用并不明显。
3、瓜蒌能润肺止咳
润肺止咳是中药瓜蒌的重要作用之一,它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和脂肪油,能润肺祛痰也能利气宽胸,能让人们肺热咳嗽以及咳嗽气喘等多种呼吸类疾病很快好转。
瓜蒌的禁忌
瓜蒌虽好,在服用时也有一些禁忌存在,那些脾虚湿痰的患者不能服用瓜蒌,另外瓜蒌还不能与乌头的中药材一起服用,不然会让人类出现中毒。
关于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和中药瓜蒌皮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7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