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哪些水稻种植季节
根据水稻的种植季节,在生产上,可分为单季稻和双季稻(连作稻)。双季稻中第一季种植的水稻叫早稻,第二季种植的水稻叫晚稻。单季稻,也叫中稻,每年在同一块稻田里种植一季水稻。北方地区受温度影响一年只能种植一季水稻,即单季稻。南方地区,温度较高,热量资源丰富,可以种植一季,也可以种植二季。根据地区不同,单季稻品种可以是常规稻和杂交稻,也可以是粳稻和籼稻。连作稻中,早稻品种感温性强,感光性弱,晚稻品种感温性弱,感光性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作稻,早稻为籼稻,晚稻有籼稻和粳稻。华南地区早稻和晚稻均为籼稻。
长江下游地区作晚稻种植的粳稻品种如作为早稻栽培,尽管是早春播种,但只有到秋天具备了短日照条件时,才能进行幼穗分化和开花成熟,生育期明显延长。因此,晚稻用的粳稻品种只能作单季晚稻或连作晚稻种植,而不能作早稻种植。早稻品种则由于感光性弱,既可以夏季长日条件下抽穗,也可在秋季短日条件下抽穗,所以既可以作早稻种植,也可作晚稻种植。翻秋种植时,生育前期处于高温环境,生长发育进程加快,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早,产量降低。
一季稻在清明前播种,否则二季会遇上寒露风造成空壳率高,四月底五月初移栽。二季在六月底七月初播种,一般秧龄都比较短,立秋之前移栽。三季只有海南才可以种,一般农民不会种的。
单季稻是一年只种一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双季稻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两季水稻的一种稻作制度;同理,三季稻就是在同一块稻田里一年中种植和收获三季水稻。最早在十九世纪中,台湾开始种植三季稻,并传入大陆南岭以南部分地区。
扩展资料:
水稻种植要点:
民谚说:“秧好一半禾”,这说明水稻秧苗健壮是增产的基础,另一半禾是指秧苗移栽后的管理。水稻秧苗在本田的生长期比秧苗长的多,早。中、晚稻都在100天以上。此期水稻要经过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到成熟期几个时期。这段时间水稻营养的及时供应更为重要。
一般本田施肥按水稻的生育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是指从移栽至分孽终止,也就是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此时以促进有效分粟和争取多穗为目标。
中期是指水稻生育已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花粉形成时期),此时以壮秆攻大穗为目标,但施肥不能过多;后期是指水稻进人抽穗到成熟的时期,此时以攻粒多、粒饱为主,既要保住不脱肥,又不能贪青晚熟。
以上水稻三个时期的施肥方法,实际上是指施肥的原则、理论和目标,真正实践起来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也就是要根据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水稻品种来确定施肥量的多少,也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具体说就是看土壤是肥还是瘦,土壤质地是沙还是勃。如果土壤又肥又沙,则施肥量要减少,土质是勃而瘦,施肥量就要加大,这就叫看土施肥。
百度百科-三季稻
百度百科-单季稻
百度百科-水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2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