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芒种有哪些民俗活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道:“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就是说,大麦、小麦等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稠等农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农谚说“芒种芒种,忙忙种”,正道出了芒种的重要性和人们的忙碌。那么,芒种都有哪些民俗活动呢?下面我来说说。

芒种有哪些民俗活动?

煮梅 :芒种时节有煮梅的习俗,这一习俗历史悠久,早在夏朝便已经有了。

由于梅子味道酸涩,很难直接食用,必须要加工后方可食用,便有了煮梅。煮梅的方法很多,有用糖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糖与晒干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也有用盐与梅子一同煮或用盐与晒千的青梅混拌均匀,使梅汁浸出,比较考究的还要在里面加人紫苏。北方产的乌梅在我国很有名气,将其与甘草、山植、冰糖一同煮,便制成了消夏佳品—酸梅汤。

挂艾草:天气越来越热,蚊虫孳生,容易传染疾病,故5月有“百毒之月”之称。古时门楣悬艾草,为的是驱赶蚊虫。又因为此节气正逢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家家户户在门楣悬挂菖蒲,藉以避邪驱毒。所以,古时又称五月为“蒲月”。

而此节气中的习俗,便大多与端午节庆混为一体。俗谚说:“未呷端五粽,破裘不敢送。”意思是说端午节后,才真正人夏天。

安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 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 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送花神: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晒虾皮:在芒种时节,沿海一带的渔民即忙于晒毛虾。因到了芒种季节,毛虾正值产卵期,体质正肥,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将芒种期间晒成的虾皮称之“芒种皮”。

不过,由于全国各地风俗差别很大,风俗不一。但是无论如何,芒种是个农业特色极具突出的季节。

打泥巴仗:贵州东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每年芒种前后都要举办打泥巴仗节。当天,新婚夫妇由要好的男女青年陪同,集体插秧,边插秧边打闹,互扔泥巴。活动结束,检查战果,身上泥巴最多的,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在乡间流传着许多与芒种有关的谚语,如:“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五月栽红薯盘大墩,六月栽薯一把根。”这些谚语充分彰显了农作物种植“春争日,夏争时”的繁忙和紧迫感。

农村种植什么药材不愁销路挣钱快?

我国常用中药材有400种,如:麦冬、地榆、银柴胡、丹参、苦参、白沙参、天麻、白术、甘草、三七、何首乌、当归、黄芪、黄苓、白芷、党参等等。在这些众多的中药材中,生产周期也不相同的,有半年生、一年生、两年生、三年生、五年生。

我国有四大药都:安徽亳州、江西樟树、河北安国、河南禹州,种植中药材,要到就近的中药材市场去了解中药材行情,根据各地气候士质引种紧缺畅销的中药材,才能获得效益,如果信息不灵,盲目种植你就没有销路,血本无亏。2014年2月我地农民李万有,花5000元从某艾草繁育基地,购来了中药材艾草苗,公司订的回收合同规定:回收价每斤5元,他认为:艾草半年生,收益比种水稻、棉花、小麦、玉米强多了,就利用责任田种了10亩,当年2月种植,端午节就收获了鲜艾草5000斤。

他心想,每斤5元4个月收入就有2万5千元。10亩艾草收获后整齐的堆放在地头,他电话联系艾草供苗单位,前来回收。谁知对方电话关机了。他乘车去北方的中药材回收公司。公司经理说:艾草市场早已饱和了,现在不回收。10亩田收水稻、棉花、小麦、玉米还能收入1万元,他种10亩艾草。被人骗了5000元种苗费,还荒费了自己10田地,这就是信息不灵,盲目种植中药材而造成的后果。

2016年3月我地农民李伟大,在一家中药材市场考察后,从中药材市场,购进了多年生紧缺中药材黄芪种苗两亩,秋季收获茎根500斤,中药材市场按合同规定的价格每斤25元收购了,两亩地收入1万元。第二年他又继续种植了黄芪收入更高。

要想种药材收入高,到正规的中药材市场考察,掌握市场行情最重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