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苗方法
水稻要是育苗的话,首先要选好种子,先放在太阳底下晾晒,然后放在水中经过浸泡催芽。在气温能达到5-6摄氏度时,就可以播种育苗,上面覆盖薄膜。然后揭开薄膜,浇上一次透水,之后定期施肥保证营养。
水稻育苗的五个要点
水稻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对社会的安定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水稻种植收益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种水稻。但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育苗很重要,那么水稻的育苗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如何育苗才能使水稻高产呢?
技术要点
(1) 品种选择。考虑当地条件、种植制度、种植季节、生产方式等因素,根据前茬和后茬选择能保证安全整穗的水稻品种。在双季稻区,应注意早稻和连作晚稻品种生育期的合理匹配。
(2) 种子处理。常规稻和杂交稻的种子发芽率分别在90%和85%以上。种子处理包括选种、浸种、消毒和发芽。种子应干燥1-2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然后用盐水或水选择种子。浸种消毒48小时后,用清水冲洗促进发芽,并用适当温度促进发芽。发芽应“快、齐、匀、强”,温度控制在35℃左右。当种子暴露在外时,可以在撒播和晾晒后播种。
(3) 育苗或基质制备。可选择有肥料和酸调节的旱地土或育苗基质进行育苗。旱地育苗应选择中性酸值、孔隙度和通风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无草籽、无病虫害来源的肥沃土壤。为防治青枯病,应做好土壤酸调节和消毒工作;建议采用水稻机插秧专用育苗基质,以保证育苗安全,培育壮苗。
(4) 适宜播种期。适时播种,我国南方早稻将在气温温暖、苗龄25-30天的3月份播种;南方单季稻一般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苗龄15-20天;连作晚稻播种期根据早稻收获情况合理安排,苗龄15-20天。
(5) 流水线精密播种。根据品种类型、季节和秧盘规格合理确定播种量,实现精准播种。华南地区双季常规稻9寸秧盘播种量一般为100-120g/盘,每亩约30盘;杂交水稻播种量可根据品种的生长特点适当减少。单季杂交水稻9寸秧盘播种量为70-100g/盘,7寸秧盘根据面积进行相应调整。选用堆盘暗出专用秧盘,采用播种均匀、播种量控制准确、浇水适当的机插播线,一次性完成铺盘、摊铺、压榨、浇水、播种、覆盖。装配线末端可配备堆垛机构和自动送料设备。播种前做好机械调试,调整播种量、铺床量、覆盖量、洒水量。
(6) 黑暗中出现堆叠的圆盘。播种后的秧苗盘在流水线上堆放,每25盘堆放一次,顶部放置一个装有土但未播种的秧苗盘,放置6堆秧苗盘,每盘约150盘,用叉车将秧苗盘运至控温控湿的暗苗出苗室。温度控制在32℃左右,湿度控制在90%以上。放置48-72小时,当种子芽针竖立(芽长0.5-1.0厘米)时,用叉车将其移走,并供应给每个育苗点。
(7) 通过放置盘子来培育幼苗。早稻放在塑料温室或秧苗板上,并建拱形棚保温保湿。单季稻和连作晚稻可直接放置在秧苗板上,如有可能,可放入防虫网,在温室内育苗。
(8) 苗木管理。南方稻区早稻播种后,应进行覆膜保温育苗。棚温控制在22-25℃,最高不超过30℃,最低不低于10℃。注意通风,及时炼苗,防止烂苗、烧苗。注意控水,采用干法育苗,注意苗期病虫害的防治,特别是青枯病、恶病质的防治。
(9) 壮苗要求。苗木应有发达的根系,适宜的苗高,强壮的茎干,绿叶,整齐划一。南方早稻叶片3.1-3.5片,苗高12-18cm,苗龄25-30d;单季稻和晚稻有3.5-4.5片叶子,苗高12-20cm,苗龄15-20d。
(10) 虫害防治。苗期重点防治青枯病、恶病质、稻蓟马等。防治青枯病,首先要做好苗床准备和调酸工作。对于中性或弱碱性土壤,需施用壮苗剂或调酸剂进行土壤调酸处理,调节pH值在6.0以下,同时做好土壤消毒工作;防治恶病质,首先选择抗病品种,避免种植易感品种,做好种子消毒工作。建议根据用量用氰基酯、咪鲜胺等药剂浸种,并提倡用药物插机。
适宜面积
适合在中下游、华南、西南地区水稻生产中推广应用。
预防措施
1.早稻种子堆盘出苗,秧苗盘运出暗室。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运输前注意阴暗室通风降温1-2小时,然后将秧苗盘移出阴暗室。
2.目前,南方有许多水稻秧苗在生产。幼苗在温室里培育。为了提高苗木的抗逆性,有必要在机器移栽前对苗木进行细化。
在 立春 过后南方有些地区就开始着手准备育水稻苗了,因此我整理了水稻育苗的五个要点,以下详细列举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水稻种子的处理
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前期灰飞虱。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确定育秧期
水稻保温旱育苗,在气温稳定通过5℃-6℃后开始育苗播种(盖地膜、棚膜后增温到12℃以上),黑龙江省一般在4月中、下旬,不播5月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5日-25日间。也可以播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药在播秧前30-35天播种,大苗在播秧前35-40天播种。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苗秧水分的管理
如果是旱育秧应在揭膜时要及时浇一次透水,防止死苗;在水稻苗3叶期前保持秧苗湿润,促进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3叶期以后以控水旱管为主,做到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水稻育秧不要长时间保持深水层。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水稻秧苗的施肥
如果是旱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在苗床充分培肥的情况下,秧苗期一般不需要再施追肥,但培肥不好、底肥不足、出现落黄的秧田,要及时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10~20公斤尿素,并及时浇水,以防肥害。水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大,追肥量较多,要求少量多次均匀撒施,防止烧苗。
水稻育苗技术五要点: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播种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和35%辛硫磷微囊粒剂1公斤,在育秧地整地前撒施;在水稻播种后再用100克40%辛硫磷乳油拌饵料于傍晚撒施在秧田四周,防治地下害虫。
在水稻秧苗齐苗后防治立枯病、青枯病,每亩秧田选下述2个配方中的一种,加水50~75公斤喷雾。秧田除草可在2叶1心期至4叶期,每亩用苄?二氯(32%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30~4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施药前排干水,药后1~2天上2~5厘米水层,并保持5~7天。
防治病虫可每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加菌克毒克250毫升或稼洁(50%氯溴异氰尿酸)30克加三福顺(6%丙硫咪唑?多菌灵)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5~7天一次。
水稻育苗技术
1、秧田选择
秧田要求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无盐碱,要坚决克服利用沟边河沿、路旁和肥力较差的地方作秧田的习惯。
2、秧田施肥
秧田肥力的高低,是培育壮秧的关键。秧田地要亩施农家肥5?7方,腐熟饼肥50公斤耕翻。播种前3?5天亩净秧床施一铵或二铵15?20公斤,硫酸铵30?40公斤,硫酸钾15?20公斤,硫酸锌2公斤。亦可亩用沃晶牌或沃力牌或强旺牌水稻育苗配方肥30?40公斤撒于垡头,然后细耙,使土、肥混合均匀,整理后待播。
3、浸种消毒
为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播种前要晒种2?3天,再进行风选或泥水选种,达到种子饱满,发芽势强。为了消灭种子携带的病菌,选种后要进行种子消毒,可用恶敌5克加水5斤浸种3公斤浸3?4天或用25%咪鲜胺4000倍液或80%402杀菌剂2000?3000倍液或10%浸种灵4000倍液浸种3?5天,杀死白叶枯、稻瘟病、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等病菌,捞出后直接播种,也可捞出催芽,至破胸露白播种。对易感恶苗病的白香粳品种,必须搞好浸种才能有效的防治恶苗病。大田防治仅是补救 措施 ,效果也不十分理想。水稻条纹叶枯病区,在浸种后,亩用10%吡虫啉20克加少量细土拌匀后再与种子掺匀后播种,可防治传毒媒介稻飞虱。
4、播期播量
播种早、晚都不利培育壮秧,播种过早,秧龄老化,分蘖缺位,插后分蘖慢,分蘖少。播种过晚,秧苗嫩弱,插后返青慢,根据我县现有品种,麦茬稻5月5日?10日播种较好,秧龄35?40天。秧田面积按每插一亩大田需净苗床45平方米计算,需优质稻种2.5公斤。每亩秧田播种量35公斤左右,播期略晚,播量略增。
5、播种 方法
播种前1?2天放水浸透床面,精细整地,达到泥烂、面平。待达到秧床水份下渗没有泥浆时抿平进行精细播种,播种时达到半籽入泥,不能撒籽不见籽,以防播种深浅不一,出苗不齐,播后用铁锨轻拍,使种子和泥面平。待覆盖的粪土不能潮湿时,再用1:2的过筛腐熟粪土覆盖,粪土厚度0.7?1厘米。这一点很关键。严禁稀泥下种,泥浆上盖粪土。床面盖的粪土干燥,透气性好,对促进种子发根很重要。若透气性差,扎根少,苗弱,分蘖也少,同时,也可以起到保墒增温,控制地下水上升,抑制盐碱上升,促使根系下扎,达到根多苗旺之目的。
6、浇水追肥
三叶前以旱长为主,三叶期后,若营养不良,易诱发立枯病。二叶一心期,施用断奶肥,亩用45%配方肥或尿素3?5公斤,浇小水一次;三叶一心时,施用促蘖肥,亩施尿素10公斤或配方肥12?15公斤,浇小水一次,促使秧苗分蘖。以后,只要床面不返碱或秧苗叶片不打卷,应尽量减少浇水次数,使秧苗旱长,促根系发育,提高秧苗素质。对返碱的苗床,秧苗生长会受到严重影响,要以水洗床,以水浇碱,上午灌足水,下午排净水,洗碱后再浇水追肥。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遇到大风降温天气,注意灌水防低温寒害。秧苗35?40天要停水练苗,使秧苗组织老健,叶片上冲,提高抗逆能力。
8、化控喷肥
化学调控,可以达到苗壮、分蘖多、根多的目的。在水稻二叶一心期,每亩用15%多效唑120克对水喷雾。喷药要均匀,不能漏喷重喷,使秧苗生长一致。水稻插秧前一星期,可亩用5克生根剂加水15公斤叶面喷雾,促使秧苗长出根原基,插秧后,快速生长伸长。
旱育秧出苗前的注意事项
温度管理:为保证早发芽、早出苗,出齐苗,旱育秧出苗前要做好出苗后的保温工作。措施是盖好农膜,农膜有损坏处及时补好。经常打掉农膜上的灰尘和积雪,增加农膜透光率,提高温度。有寒潮时,应用薄膜上覆盖草苫等保温。
水分管理:床土水分不足、不均,会影响出苗和齐苗,因此应经常检查苗床的床土水分状况,发现表土干燥发白,就应及时补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