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药材种植
在广西那里有大量的药材可以种植,但是只有在玉林的药材有哪些呢。那么广西玉林药材种植呢?下面我带你看看种植的植物。仅供学习参考。
广西玉林药材种植
田七、龙血竭、八角、草果、砂仁、木蝴蝶、木棉花、千年健、山豆根、地枫皮、苦丁茶、黄精、大果山楂、蛤蚧等。
苦丁茶的历史发展苦丁茶属冬青科冬青属苦丁茶冬青种,中国古书多称之为?皋卢茶?,为药、饮兼用之名贵保健珍品,已有2000多年的饮用历史。苦丁茶还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栽培茶叶的主要证据之一。东汉一书中载曰:?南方有瓜卢木(即皋芦),亦似茗,至苦涩,取火屑,茶饮。而交广(即两广和越南一带)最重,客来先设,乃加毛茸(绿茶的一种)。?
苦丁茶作为宫廷贡品始于北宋皇佑五年,当是广西万承县有一个名叫许朝烈的半族首领为讨好宋仁宗,以求封官封州,遂以苦丁乡谭赞河边的一析千年野生古茶树春天的首批嫩芽精心制做成干茶为贡品进献皇上,仁宗饮用了几个月后,觉得此茶先苦后甘,提神舒心,健胃消滞,通肠利便,身体健康善大为好转,心里十分高兴,以为是长生不老之药,便要求许朝烈年年进贡,不得或缺,还在万承设州,任许为第一任土官,世代相袭,许朝烈受封后,十分高兴,更积极地进贡苦丁茶了。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也载曰:?苦,平,无毒。南人取作茗,极重之。.今广人用之,名曰苦登,...。.煮饮,止渴明目除烦,令人不睡,消痰利水(即利尿),通小肠(即治结肠炎),治淋,止头痛烦热,噙咽(即去痧利喉),清上膈(即清肺)。?由此可知,在古代中国岭南一带的老百生已有饮用苦丁茶习惯,并以之治病。
据明代史书记载,明太祖先朱元璋患有?结宫?的疾病(即今天所说的结肠炎、便秘等,通便有困难),太医用了很多药,均无明显效果,遂向全国征寻良方,岭南有一中草药医生乃以苦丁茶进贡,饮用方法是:选用已长出第七片嫩叶的茶芽,摘取制成干茶,每天冲饮四支茶芽,连饮七天。明太祖遵医嘱服用后果然治愈了顽疾,从此将苦丁茶列为宫廷贡品。苦丁茶因此又被誉为?贡茶?。当时满朝文武争相饮用苦丁茶,一时成为风习。
据满清野史记载。骄横不可一世的慈禧太后中年以后曾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太医试遍了各种方剂,均无明显效果,遂向民间征求良方。当时两广一带有一猎人根据当地百姓有用苦丁茶治糖尿病的实例,乃大胆向朝廷进献苦丁茶,慈禧试后病情大为减轻,龙颜大悦,问猎人何处求得,猎人遂奏请降旨保护苦丁茶树,以免因过度采摘而濒于灭绝。太后乃准其所请。[2]
鸦片战争后英国殖民者也曾赶清廷饮用苦丁茶的时髦,曾在广州沙面十三行租界设点收购苦丁茶,?换谷三十担,值银六十两?,有?片片新芽片片金?诗句,可见苦丁茶在当时是很珍贵的。
20世纪,两广一带的许多百姓都有用苦丁茶治病的风习,甚至家畜瘟疫亦用苦丁茶防治,尤其是夏天必以苦丁茶消暑防病,穷人家尤其如此。遗憾的是,由于过度采伐及其自身难以繁殖等原因,苦丁茶至本世纪初叶开始灭绝失传,人们只能从史书上了解到其惊人的功效和神奇传说,却再也见不到苦丁茶的活体样本了。
1999年春季,从海南省澄迈县澄迈万昌苦丁场引种大叶冬青进行大棚栽培,通过4年多的时间,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积累了一定的栽培经验。
苦丁茶栽培技术种植方法
苦丁茶树系深休眠树种,在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时代,无人掌握其人工繁殖技术,导致仅有的少量母树,濒临绝迹。
育苗繁殖
1.采种:每年10~11月份采集成熟果实。
2.种子处理:
(1)搓烂,冲洗果皮,捞取下沉饱满的种粒,荫干再风净,便得纯种。
(2)打破苦丁茶种子休眠。苦丁茶属于生理后熟,一般采用湿沙层积法,另外也可变温处理或以不同浓度的化学品处理,打破休眠。
3.育苗,移苗,苗期管理与常规相同。
4.定植规格:一般在11月至次年2月定植。
5.定植规格:采取是度密植矮化技术措施,株行距2米?1.5~1.8米,坑规格1米?0.8~0.7米。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一般有扦插,压条和嫁接三种方法,经过许多试验和实践证明,苦丁茶不论采用哪种繁殖方式,成活率均达80%以上,现对本地普遍采用,操作较方便的扦插繁殖作简要介绍。
1.整修插床和插壤。插床床面宽100cm,高30cm左右,长度以方便工作为宜。插壤成份和比例按蛭石粉:河沙:火烧土=3:5:2。
2.插穗的准备
(1)插穗以幼龄树为好,选取当年生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优良枝条。
(2)插穗的修剪。插穗的长度,一般4厘米左右,每段最少留2~3个腋芽(潜伏芽),剪截时,插穗上端留一张叶的1/2或全叶(插穗留叶的多少,应看插穗大小来定,以利于光合作用为宜)下端的切口靠近腋芽基部或节间,与横切成垂直断面,则切面小,愈合快。
3.植物激素处理。苦丁茶是难生根的树种,植物激素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根的生长及成活率,使用ABT1号生根粉,效果较理想,首先根据插穗的成熟程度,将母液稀成所需的浓度,一般为:速蘸插穗浓度500~1000~2000PPM,处理时间几秒到30秒,慢浸插穗浓度50~100~200PPM,浸泡时间为0.5小时~1小时~2小时。
4.扦插。选择阴雨天或傍晚,以叶面不重叠为度,将插穗直插入基质,深度为插穗部长的2/3,短小的插穗,宜深不宜浅。
5.移植,扦插2~3个月后,腋芽开始萌生3~4毫米,证明插穗已经生根,继续管护培育一段时间,新根长到1~2厘米,即可移植到营养薄膜袋,等苗高26~30厘米,则可拿到茶园定植。
采制
广东的气候条件导致广东适合种植很多的药材,那么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适合广东种植的药材品种,一起来看看。
适合广东种植的药材品种
1、巴戟天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药用植物,主治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溼痹痛、筋骨痿软。
2、三七主产于云南文山州各县,文山县、砚山县、马关、西畴、广南、麻栗坡、富宁、邱北等,另广西田阳、靖西、田东、德保等地也有种植。云南文山州历史悠久、产量大、质量好,习称“文三七”、“田七”,为著名的道地药材。
3、广豆根能清火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牙龈肿痛、肺热咳嗽烦渴、黄疸、热结便秘。
4、黄精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叶轮生,无柄。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5、木蝴蝶产中国多省地。生于低丘河谷密林,以及公路边丛林中,常单株生长。在越南、寮国、泰国、柬埔寨、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分布。种子、树皮入药,可消炎镇痛,治心气痛,肝气痛,支气管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木材色浅,黄白色,心材和边材明显,径面略具光泽,材质轻软,易割削,木纹直,结构略粗,管孔线在肉眼下明晰,甚不耐腐,木材无特殊工业价值。
适合南方种植的药材
砂仁
砂仁别称阳春砂仁,长泰砂仁,又名小豆蔻,多年生草本,是热带和亚热带姜科植物的的果实或种子,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种子气味芳香而峻烈,用作香料,稍辣,其味似樟,在东方是菜肴调味品,特别是咖哩菜的佐料。在斯堪的那维亚则常用于面食品调味,也是中医常用的一味芳香性药材。
药用的砂仁成熟果实或种子入药,一种较为温和的草药,主产于东南亚国家,中医认为主要作用于人体的胃、肾和脾,能够行气调味、和胃醒脾,常与厚朴、枳实、陈皮等配合,适合于治疗胸脘胀满、腹胀食少等病症。
益智
益智别名益智仁、益智子等,为姜科山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3米,茎丛生,根茎短,果实椭圆形,果皮薄而较韧,与种子团紧贴,种子团被隔膜分为3瓣,每瓣有种子6~11粒,种子呈不规则的扁圆形,直径约3毫米,表面灰褐色或灰**,外被淡棕色膜质的假种皮,花果期3~9月。
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回归大自然的思潮日渐强劲,人类的医疗模式已从原来的治疗型逐渐转向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型,而一些具预防与保健功能的中草药也将逐渐受到青睐。专家们分析,保健食品、天然绿色食品开发将成为黄金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原料。
广藿香
广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的干燥地上部分,枝叶茂盛时采割,日晒夜闷,反复至干,按产地不同习惯上分石牌藿香历史上主产于广州石牌、海南藿香原主产于万宁等地,现主产于化州、电白等地、高要藿香主产于高要,石牌藿香历史上以茎粗结实,断面发绿,叶厚柔软,香气浓郁,药效佳而驰名中外。
广藿香主要提取物为广藿香醇,是良好的定香剂,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及日用化妆品行业。还可以深加工,制成广藿香精油,作为香水定香剂,所以广藿香的种植前景非常好。
陈皮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药材分为“陈皮”和“广陈皮”,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主产于新会、潮州、普宁、博罗、四会等地,以新会陈皮为地道,又称广陈皮。
广东新会合作社成立后,将引导成员单位从零星种植转向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种植,通过组建专家团队,为种植户提供种苗、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并建立农产品溯源系统,搭建新会柑交易平台,对柑桔的种植、加工、销售、贮藏实施统一、规范管理,推动鲜果交易,全方位服务果农,促其增产增收。
沉香
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有树脂的木材,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之功效,常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主产于陆丰、廉江、电白及海南各县,以海南所产品质最佳,为历史上的进贡佳品。
沉香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由于人们对珍贵沉香的大量采挖,沉香树原始林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天然林更新能力弱,现广东省内仅存零星散生的残存植株,全国野生资源已近枯竭。沉香树被国家列为珍稀濒危二级保护植物,人工种植林罕有,产量严重不足,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再生周期长,人工种植少,市场货源紧缺的情况将长期难以改变,市场价格亦将坚挺并不断上扬,因此种植沉香前景广阔。
广东巴戟天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 宜选择有一定坡度的稀疏林下或有林木覆盖的中下部向阳丘陵地,土层深厚、疏松,有一定肥力的砂壤土。若灌木丛生的林地,应在冬季,将林木杂草清除烧炭作肥料,也可保留一部分树木作遮荫,如遇有山苍子、樟树等含挥发性物质的树根,严重危害巴戟天生长,要通过深翻土壤拔除干净。冬季开荒翻土,春季横坡起畦,作成宽1米、高20厘米的畦,每亩施火烧土 1000-1500千克作基肥。
2.繁殖方法 用扦插、块根和种子繁殖。
1扦插繁殖
①插条选择和撷取 选择一、二年生无病虫害、粗壮的藤茎,从母株剪下后,截成长5厘米的单节,或10-15厘米具2-3节的枝条作插穗。插穗上端节间不宜留长,剪平,下端剪成斜口,剪苗时刀口要锋利,切勿将剪口压裂。上端第一节保留叶片,其它节的叶片剪除,随即扦插。不能及时插完的插条,用草木灰黄泥浆蘸根,放在阴溼处假植。
②扦插季节 一般多以春季雨水前后为宜,此时气温已回升,雨量渐多,插后容易成活。
③扦插方法 可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然后将插穗按 l-2厘米的株距整齐平列斜放在沟内,插后覆黄心上或经过消毒的细土,插穗稍露出地面,一般插后20天即可生根,成活率达80%以上。为了促进生根,可将插穗用生长激素处理。
2块根繁殖
①块根选择和撷取 选根茎肥大均匀、根皮不破损、无病虫害的作种苗,截成长10-15厘米的小段。或在采收巴戟天时,在不能供作商品药材的小块根中选取。
②块根育苗方法 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然后将块根按5厘米的株距整齐平列斜放在沟内,覆土压实,让块根稍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
3种子繁殖 选粗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作留种母株,加强管理,保证多开花结实。由于种子不宜久藏,最好是随来随播,以10-11月为宜。经过层积贮藏的种子,最好在翌年3-4月进行。
点播按株行距3厘米×3厘米,撒播密度不宜过大。播种后宜用筛过的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约1厘米深。经1一2个月,种子便可出芽,幼苗成活率可达90%左右。
3.田间管理
l遮荫 扦插后,搭设荫棚或插芒箕遮荫,郁闭度可达70%-80%以上。随着苗木生根成活和长大,应逐步增大透光度,育苗后期郁闭度控制在30%左右。
2中耕除草 定植后前2年,每年除草2次,即在5、10月各除草1次。由于巴戟天根系浅而质脆,用锄头容易伤根,导致植株枯死,靠植株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结合除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3施肥 待苗长出1一2对新叶时,可开始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土杂肥、火烧土、腐熟的过磷酸钙、草木灰等混合肥,每亩1000-2000千克。忌施硫酸铵、氯化铵、猪尿、牛尿。如种植地酸性较大,可适当施用石灰,每亩50-60千克。
4修剪藤蔓 巴戟天随地蔓生,往往藤蔓过长,尤其三年生植株,会因茎叶过长,影响根系生长和物质积累。可在冬季将已老化呈绿色的茎蔓剪去过长部分,保留幼嫩呈红紫色茎蔓,促进植株的生长,使营养集中于根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