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水稻大面积出现稻瘟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繁殖比较好?

不过学的食用菌专业,也种过水稻,从瘟病菌方面去看这问题(也就从别的角度看问题)了。我们在播种前要进去种子消毒处理或进行包衣,目的就在于杀灭种子上的病原菌。主要与品种抗性、气象因素、栽培管理和地理环境四个方面有关。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各稻区都有发生,又称为火烧瘟、吊颈瘟等。水稻稻瘟病是长江中下游水稻产区常见的病虫害之一,是水稻病虫害中的“癌症”,很难防治!

水稻大面积出现稻瘟病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繁殖比较好?

只要有一小块水稻得了稻瘟病就会很快的传播出去,很快就可能出现该地区稻瘟病大面积爆发的现象。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氮肥过量的问题,其实不完全是,只要做好以下几点,想得稻瘟病也很难。杂草、籽粒中蛰伏,遇合适的温度和湿度萌发侵染水稻。那几个条件适合稻瘟病发病呢?光照不足的条件下,稻瘟病就会很容易大面积爆发。所以,在阴雨天气要非常注意稻瘟病的发生!

一般稻瘟病山区重于丘陵,丘陵重于平原,早稻重于晚稻,杂交稻重于常规稻。稻田地带菌,由于地块连年种植,稻田地里各种病菌都在,形成隐患。重则隔两天喷施一次,一周可恢复正常了。这是我种田的经验,发病最后会导致水稻枯死或折断,严重影响产量。当然还有谷粒瘟和节瘟这里不再一一介绍。不给稻瘟病菌发生创造条件,以管理预防为主,药物预防为辅的原则。

茎秆有紫色,水稻茎秆呈扁平状,青绿色。很多年轻人无法识别,拔草时,不敢拔掉稗草。人工薅除的话连秧苗都能一起薅出来。所以,苗床期间的除草作业是比较重要的。因此错过了除稗草的最佳时机。而且有些时候使用的除草剂的种类不对,不能正确使用。

请问水稻穗粒褐色是什么病?

一般来说,水稻在破口抽穗后通常会生这三种最常见的稻瘟病:1.稻曲病(稻穗上有成砣的黑灰);2.穗颈瘟(稻穗和颈节部位);3.谷粒瘟(发生在颖壳和护颖上的病)。这三种病症都是发生在稻穗上,也是水稻生长后期的病症,与水稻抽穗前的秧病是有区别的。象题主说的这种情况符合谷粒瘟的症状。

谷粒瘟是发生在谷粒颖壳和护颖上的病变。最开始的时候是褐色的小斑点儿,随着病变的加重这些褐色的小斑点儿就慢慢的扩散成椭圆的形状,严重的就会变成淡黑色布满整个谷粒。它主要是影响水稻籽粒的成色和米糠的品质,对水稻的产量已经没有太大的影响了,因为水稻已经接近灌浆饱满了。

一、谷粒瘟的发病诱因

自然气候正常的情况下,也就是说水稻在拔节前,到水稻成熟落黄的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只要没有阴雨连绵的反常天气,太阳光照充足,水稻是很少发生谷粒瘟的。

水稻在拔节后就进入了稻穗的孕育阶段,这个时期需要有太阳的照晒。强阳光的照射不仅能使秧苗,产生水稻生长所需要的光合作用。而且还可以杀死病菌,使病菌没有滋生的环境和条件。

相反,如果是阴雨连绵的低温反常天气,会滋生一些病菌的生长和扩散。阴雨潮湿的天气,也同样会使那些携带病毒的微生物有了滋生蔓延的环境和条件。水稻本身就象人体一样会携带一些病源体,当受到自然界反常的气温影响就会发病。特别是水稻在孕穗破口期间,最容易生病。

为了防止谷粒瘟的发病应从源头做起

购买抗病高产优质的水稻种子,在育苗前期要凉晒稻种。浸泡种子的时候要剔出瘪的、颜色不正常的疑似病毒的种子,保证培育壮苗。2.在水稻破口前后可以用稻温灵和三环唑加磷酸二氢钾混合稀释喷打预防,间隔五天左右连续喷打两次。还可以用春雷霉素和稻瘟酰胺等喷打防治。谷粒瘟是水稻成熟期的一种常见病,对它要防大于治。如果发病后再治已经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了,因为,从药效发挥作用到根治也需要十多天的时间。象题主说的那种情况,等药效发挥作用到根治谷粒瘟的时候,水稻已经成熟可以收割了。

您好!

考虑水稻褐变穗病,稻瘟病等引起籽粒变褐现象。褐变穗病一般是由于出穗后不久谷粒组织软弱,遇强风易损伤而感病,粒上出现褐色斑点或变褐,随病势进展变浓褐或黑褐色。

建议叶面喷施春雷霉素,多抗霉素,代森铵等药剂交替防治。供您参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9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