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后的香菇菌筒如何培养管理?
接种后的菌筒,依不同菌株要在培养室或培养场里度过2~6个月的菌丝培养阶段,有的还要度过炎热的夏季,并在这里经历转色形成褐色菌被、吐黄水等生理反应过程。在福建和江南各省(自治区),对于长菌龄的菌株栽培,菌筒的越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中、低海拔地区,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夏季气温条件是否可让香菇菌丝顺利度夏、正常生长繁殖。根据香菇菌丝生长繁殖的适宜温度为24℃,33℃时停止生长的特性,如果夏季日最高气温经常超过33℃,每天高温的持续时间达4小时以上的地方,在没有其他可靠的降温条件下,不宜使用菌龄4个月以上的菌株发展香菇生产。夏季炎热地区的高温时期菌丝培养管理请参阅第73题。
对于夏季气温不高而冬季气温寒冷的北方,主要是解决如何使菌丝培养阶段和出菇时的温度达到各自生长发育所需温度的问题。
(1)菌丝培养场所 菌丝培养场所除温度要求标准明确外,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要环境干净,可遮光、遮雨,可密闭消毒,有控温、控光和较好的通风条件,尽量满足香菇菌丝阶段的温、湿度要求,地面不会回潮,较干燥。
培养室需要进行预消毒2~3次,第一次用3%~5%来苏儿(或5%的苯酚溶液)喷洒室内六面壁,其次用硫磺(每立方米空间用量15克)烧熏或用高锰酸钾与甲醛气化熏蒸,亦可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消毒后在地面上撒上生石灰。
现在,许多菇农是接种室和培养室二者同用,就地接种后就地培养。这样可防止因搬动而增加杂菌污染。香菇长菌龄菌株栽培的菌筒生产季节常在12月至翌年3月,这期间气温不像短菌龄菌株制筒接种时的8~9月气温那样高,所以接种后可先以柴片式堆叠方式,保持15天左右不搬动,且菌筒相互压靠,有利于减少接种穴水分蒸发,促进菌丝早日定植,减少污染。
(2)定植萌发检查 在接种后的15天内,一般不去翻动,只进行及时巡视抽查,如果早期发现污染严重,可以提前翻堆,分析污染原因,及早把污染菌筒挑出,重新灭菌接种,以减少损失。通常当菌丝在菌筒内生长至直径10厘米时,进行菌丝定植检查和翻堆处理。对因菌种干枯没有萌发而菌穴也没有污染的菌筒,要重新补接种。
(3)翻堆 在菌丝已经定植生长达直径10厘米时,进行一次全面的翻堆检查。这次翻堆的目的:一是改变堆形,由原来“柴片式”堆形改变为“井”字型,堆形的高度依气温的高低而定。气温高于25℃,要把堆形排稀,排低,为3~4层;低于20℃,可把堆形排密、排高,为8~10层。二是把不同菌号、不同完好程度的菌筒分门别类,有的需要进行药物处理,有的要重新消毒灭菌,有的废弃改作它用。
在翻堆检查过程,如果香菇菌筒内杂菌种类繁多,出现各种不同颜色的杂菌和糊状物,说明培养料灭菌不彻底,这种污染往往发生早,且有成批性,应及早发现,及早重新灭菌。如果因菌袋破损而造成个别点的污染,可用20%福尔马林或75%的酒精注射,以控制杂菌的蔓延。如果菌筒的每个接种穴都污染,且有阶段性现象,说明是菌种不纯而造成,应尽早挑出重新灭菌接种。
接种后的料袋称为菌袋,也叫菌棒、菌筒。接种后的菌袋,3~4天菌种萌发定植,若气温低,需要4~6天。在管理上要做到以下几点:
(1)菌室干燥
专业性的厂、场应设置专用的菌丝培养室(详见生产设备无公害培养室具备条件)。普通农家栽培时,应选择楼上清净干燥的室内,经清洗消毒后用于发菌。楼下房子比较潮湿,容易引起杂菌污染。发菌室必须提前24小时进行空间消毒,可用气雾消毒盒烟熏灭菌或用0.5千克的甲醛和0.3千克的高锰酸钾混合于容器中,使之产生气体,杀死室内残存的杂菌与害虫。发菌期室内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
(2)堆叠合理
菌袋进培养室上架排叠,采取每2袋穴口对穴口重叠2~3层。若是平地叠袋按每4袋并列,纵横交叉堆叠,层高不超过1.5米。早春或晚秋接种时,由于气温偏低,采取这种堆叠法,有助于提高袋温,促使菌种加快萌发定植。若在气温稍高的秋季,宜3袋并列堆叠培养。
(3)保护菌穴覆盖物
发菌期间要适时检查接种穴上的胶布有无翘起,若发现翘起或脱落,应及时贴封好,防止病从“口”入。接种后,在菌丝未长满表层之前,不可打开穴口上覆盖物,以免杂菌侵入。
(4)严格控温
接种后头3天的培养室温度可调控在26~27℃,促使菌丝萌发定植,但不得超过30℃。用棉籽壳作培养基的菌袋,发菌期若室温超过30℃时,耳友菌丝生长过快,必须开窗通风,将温度调节到适宜的范围;若低于23℃时,则菌丝生长缓慢,延长发菌时间,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暖气设备,采用煤炭火升温要注意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以免损害菌丝体,引起后期烂耳。发菌期间管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控温和防污染。南方夏初及初秋栽培,发菌期更应注意防止高温。
(5)弱光散射
银耳虽然是喜光菌类,但菌丝培养期以黑暗或微弱的散射光为适。发菌室玻璃窗常用黑布遮盖,避免阳光直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720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