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养殖獭兔需要什么条件?

希望你有耐心把它看完:幼獭兔阶段是影响獭兔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此阶段的獭兔生长快,抗病力差,对饲料要求高,如管理不当,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而且极易造成死亡。因此应特别加强幼獭兔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

养殖獭兔需要什么条件?

一、把好断奶关

幼兔16天开食,喂少量易消化的嫩草,菜叶等。22天开始投放全价饲料,要做到少喂勤添。当幼兔28-42日龄、体重达到750克时即可断奶。要采取间断断奶法,隔天喂奶一次,第二次喂奶后不再哺乳。断奶后根据幼獭兔体重、性别分笼饲养。注意防暑防寒,保持兔舍干燥清洁。同时,在断奶后注射免疫疫苗,并投服抗球虫药预防球虫。

二、把好饲料投喂关

刚断奶的幼兔,消化道内还没有形成正常的微生物菌群,易患消化道疾病。断奶后应补喂微生态活菌制剂,以帮助其尽快形成正常的微生物群。刚断奶幼兔应喂容积小、易消化、能量和蛋白含量高的全价配合饲料。不能突然改变饲料类型和增加喂量,应做到少给勤添,忌讳一次喂得过多,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三、把好兔舍卫生关

兔舍要设置在向阳、背风、干燥的地方。每日清扫兔舍,及时清除料槽中的杂质,检查饮水箱,保证水质清洁。所剩的草料及时更换。高温高湿和低温低湿对兔都不利。一般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60%左右为宜。

四、严把疾病防治关

要定期对幼兔进行免疫注射。在幼兔20-28天时,注射大肠杆菌苗,以后隔5天左右(视天气和兔体情况)依次分别注射魏氏杆菌苗、梭氏杆菌苗、巴氏和波氏二联苗,在45日左右注射兔瘟疫苗。球虫也是幼兔的主要病症之一,应普遍投喂防球虫的药物,可在饲料中添加些葱头、大蒜等,亦可在饲料中添加0.3克左右的土霉素和磺胺素药物。

冬季如何养好獭兔

冬季来临,天气逐渐变冷,不少养兔户开始为冬季如何养好獭兔而犯愁。

笔者根据多年的养兔经验,现将冬季养好獭兔的几个关键技术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整合种兔群要想养好兔子,关键的一点是要有一个优良的种兔群,将繁殖力强、后代生长速度快的青年母兔和繁殖力强、性欲旺盛、配种能力强、后代表现好的青年种公兔留作种用。

淘汰体弱多病、产仔率低的种母兔和性欲低、配种能力差的种公兔。

对表现良好的青年公母兔要留作种用,公母比例至少要1∶8。在养种母兔少于8只的兔群中,至少要有2只种公兔,公母比例要达1∶4。

防寒又保暖冬季外界环境气温低,獭兔管理的首要工作是要搞好兔舍保温防寒。

室内笼养的兔场,在不影响通风换气的前提下,要给兔舍窗户钉上塑料布,要挂上门帘。

有条件的兔场,可安装暖气或生煤火取暖;北方农村大部分群众养兔都不具备取暖条件,仅是利用室外庭院养兔,若在室外用铁笼露天饲养獭兔,不利于獭兔的生长发育,很难进行冬季繁殖。

根据笔者多年的养兔实践,可用砖、砂灰、水泥板垒建简易兔窝,母兔窝旁边用砖垒长35厘米、宽35厘米、高30厘米封闭的产仔间。

母兔产仔前,里面添上足量轧扁的麦秸,供母兔做窝,垫草要干燥、柔软、保暖性强,并做成中间低、四周高的浅碗底形,冬季在兔窝外扣弓形的无滴塑料薄膜棚,棚高以人在拱棚内能活动为宜,晚上在塑料薄膜上盖上草毡,入口处吊上棉门帘,这样,不生煤火獭兔也可进行繁殖。

饲料要调整冬季天气寒冷,热能消耗大,獭兔维持需要的能量比其它季节多,缺乏青饲料,因此冬季要调整獭兔饲料配方,加大饲料喂量,每公斤饲料消化比其它季节要高100-200大卡,配方中增大饲料玉米的比重,以提高饲料的消化能,增大饲料喂量,喂量要比平时高20%-30%,冬季缺乏青绿饲料,獭兔维生素的供给缺乏,饲料中要特别注意维生素的补充,要比平时高30%。

将花生秧、豆秸、甘薯秧等粗饲料粉碎后,和玉米、花生饼、麦麸、骨粉、食盐等原料混合均匀后配成混合饲料喂兔。

搞好冬繁殖冬季气温降低,病源微生物不活跃,有传染性的病源微生物少,兔病少,仔兔的成活率高,只要给獭兔创造恒温环境,进行冬繁冬养是完全可能的。

种母兔虽然发情不太明显,但是毕竟能发情,能够正常排卵,因此,我们应抓紧时机给种母兔配种,利用中午阳光充足的时候安排獭兔配种。

为提高受胎率,配种方法可采用重复配种或双重配种的方法。

另外,种母兔配种后12天,要及时摸胎,摸胎的方法是摸胎者左手握住母兔的耳朵和领皮,将母兔固定在平地或桌面上,使兔头朝向摸胎者的胸部,右手呈倒八字形,并放于母兔腹下,从后往前轻轻探摸,胚胎呈圆球形且有弹性,粪球呈坚硬的球状,且无弹性。

对没有怀孕的空怀母兔要及时补配。

人工补光照冬季日照短,气温低,自然光照时间仅有9个小时,不利于母兔生殖激素的分泌,导致母兔生殖激素分泌减少,造成母兔卵巢活动机能减弱,种母兔不发情与不孕现象增多,为提高母兔的繁殖性能,我们要给繁殖母兔人工补充光照,每天光照时间应达到14-16小时。

每天早晨6点至7点半,傍晚5点至8点半,开灯人工补充光照,弥补光照的不足。

兔舍要卫生冬季特别要注意搞好兔舍环境卫生,定期对兔舍进行消毒。

消毒要用两种以上消毒药轮换消毒,以防产生耐药性;兔舍要勤打扫,每天清除粪便,以防粪尿堆积。

另外消毒要认真,要保持兔舍干燥。为了保温,冬季兔舍密闭性增加,但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增多,易诱发獭兔患眼结膜炎、鼻炎等病,因此,在晴朗的中午要打开门窗排出兔舍内的浊气。

疫病重预防冬季在搞好兔瘟、巴氏杆菌、波氏杆菌等传染病预防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搞好感冒、疥癣等普通病的防治工作。

重点把握以下三点:

一是在疫苗使用上,要把握有单苗尽量用单苗,有二联苗不用三联苗的原则;

二是冬季獭兔易感染螨虫,可定期给獭兔饲喂千分之二阿维菌素;

三是当兔舍小环境内温度在10℃以上时,在獭兔饲料中加喂防球虫病的药物,防球虫病要用氯苯胍、地克珠力等两种以上药物交替使用。

(1)注意气温变化

从总体来说,春季的气温是逐渐升高的。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升中有降,降中有升,气候多变,变化无常。在华北以北地区,尤其是在3月份,倒春寒相当严重,寒流、小雪、小雨不时袭来,很容易诱发家兔患感冒、巴氏杆菌病、肺炎、肠炎等病。特别是刚刚断奶的小兔,抗病力较差,容易发病死亡,应精心管理。

(2)抓好春繁

常言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对于家兔的繁殖来说,也是如此。大量的试验和实践证明,家兔在春季的繁殖能力最强,公兔精液品质好,性欲旺盛,母兔的发情明显,发情周期缩短,排卵数多,受胎率高。应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争取早配多繁。但是,在多数农村家庭兔场,特别是在较寒冷地区,由于冬季没有加温条件,往往停止冬繁,公兔较长时间没有配种,造成在附睾里贮存的精子活力低,畸形率高,最初配种的几胎受胎率较低。为此,应采取复配或双重配(商品兔生产时采用),并及时摸胎,减少空怀。

(3)保障饲料供应

早春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对于没有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喂兔的多数农村家庭兔场而言,适量的青绿饲料补充是提高种兔繁殖力的重要措施。应利用冬季贮存的萝卜、白菜或生麦芽等,提供一定的维生素营养;春季又是家兔的换毛季节,此期冬毛脱落,夏毛长出,要消耗较多的营养,对处于繁殖期的种兔,加重了营养的负担。兔毛是高蛋白物质,需要含硫氨基酸较多。为了加速兔毛的脱换,在饲料中应补加蛋氨酸,使含硫氨基酸达到0.6%以上;根据多年的经验,在春季家兔发生饲料中毒事件较多,尤其是发霉饲料中毒,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其原因是冬季存贮的红薯秧、花生秧、青干草等在户外露天存放,冬春的雪雨使之受潮发霉,在粉碎加工过程中如果不注意挑选,将发霉变质的草饲喂家兔,就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此外,冬贮的白菜、萝卜等受冻或受热,发生霉坏或腐烂,也容易造成家兔中毒;冬季向春季过渡期,饲料也同时经历一个不断的过渡。特别是农村家庭兔场,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尽量多饲喂野草、野菜等。随着气温的升高,青草不断生长并被采集喂兔。由于其幼嫩多汁,适口性好,家兔喜食。如果不控制喂量,兔子的胃肠不能立即适应青饲料,会出现腹泻现象,严重时造成死亡。一些有毒的草返青较早,要防止家兔误食。一些青菜,如菠菜、牛皮菜等,含有草酸盐较多,影响钙磷代谢,对于繁殖母兔及生长兔更应严格控制喂量。

(4)预防疾病

春季万物复苏,各种病原微生物活动猖獗,是家兔多种传染病的多发季节,防疫工作应放在首要的位置。第一,要注射有关的疫苗,特别是兔瘟疫苗必须及时注射;第二,有针对性地预防投药,预防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感冒、口炎等;第三,加强消毒,起码进行一次到两次火焰消毒,以焚烧那些脱落的被毛。

(5)做好防暑准备

在华北地区,似乎春季特别短,4~5月气温刚刚正常,高温季节马上来临。由于家兔惧怕炎热,而农村家庭兔场的兔舍比较简陋,隔热性能不佳,给防暑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春季利用覆盖塑料薄膜提高地温,在兔舍前面栽种藤蔓植物,如丝瓜、吊瓜、苦瓜、眉豆、葡萄、爬山虎等,使之在高温期遮挡兔舍,减少日光的直接照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