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买辆越野车
那就只有X5了,差不多最便宜的。奥迪Q7和览胜路虎都一百大几万,X5还行,你买个标准版的就行了,80万。
奥迪Q7标准版也差不多,但感觉奥迪做越野车不太专业所以不推荐。
实际上,你要是不排斥日货的话,建议买三菱帕杰罗,最低30万就能买到,三菱做越野车内力很深厚的。以前的车友们就喜欢排队开帕杰罗去北京附近爬大沙坡玩。帕杰罗是三菱的越野招牌。也比较实惠。高配置版的也就45万左右。
或者丰田陆地巡洋舰(兰德酷路泽)。这个贵点,要65万以上,说实话,这东西优点在哪还真没看出来,也许就是乘坐舒适点,日本车里面就属丰田的精致,内饰好。其次丰田给陆逊加配了路况自适应系统,就是随着路况不同车速不同,地盘可以升高或者降低,只有高档专业越野车才有这技术,陆逊也是丰田的招牌。
如果感觉越野性不要太强的,多在城市里和不是很崎岖的山涧跑,还想多功能的话,可以买丰田霸道(普拉多),贵点,要48万多。
或者更便宜的三菱欧蓝德15.48-21.98 (outlander),你可以看看欧蓝德的评测,欧蓝德其实很不错的,作为一款suv,可以有比较好的越野性是很实在的了。其次,买回来看哪里不顺眼可以花点钱改装的个性点,我们周围人很多就玩改装,比如买便宜点的马自达323回来大改。改装后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如果经济不是问题,买帕杰罗吧,这东西我当年就喜欢的不得了,绝对皮实,比较宽大。日本货优点就是花尽量少的代价得到最多的性能和效果,这点在三菱身上就得到明显体现。买车,不在于你钱多和品牌的。
越野车型「四驱系统」级别排序·想要了解的知识这里基本都有
最近想换一辆车,首选就是比亚迪DMI,比亚迪国产的骄傲,现在开的也是国产奔腾B50,11年买的12款手动尊贵版本,当时也是很纠结到底怎么选,朋友们推荐我合资车,说是省心,买国产车一年后各种问题不断,说我一定会后悔的,最终还是选了国产,现在九年了吧,还不是一样开着,也没出什么问题啊,不知为什么我们为什么就是瞧不起自己呢,合资车就真的那么好吗,我的奔腾就不错啊,国企车的发展就应该靠我们自己的认同才能走向世界啊(额跑偏了)。比亚迪已不是十年前的比亚迪,对于新能源这一块已经超出了你得想像,
比亚迪唐dm车主,刚提一个多月,我要是说车好,会有一大堆人喷我。我说车不好,会有很多人跟帖说国产不行,这些人绝大部分人没开过,或者只是以前的比亚迪用户。
但在这里,我只想说,唐dm真好!我的中配,落地29,加速快,省油,空间大,配置高,七座能临时应急,外观大气,而且安全性能高。
比亚迪等一线自主品牌值得考虑·DMi秦确实为燃油车颠覆者两个问题:
提到国产 汽车 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似乎是因预算有限才不得不去选中国制造;然而这种观点早已经落伍了,如果能以客观的态度去综合数据分析,似乎应该抵制的是四大合资车系!
轿车(A/B/C级)、SUV与MPV三大车型,其中轿车2020年典型故障数量排名中,三个尺寸标准的故障最多的前十名均为合资品牌,前20名中也至少占80%以上。且车辆多为知名度较高的大众奥迪奔驰宝马、丰田本田尼桑三菱、法系 汽车 以及美系 汽车 , 15万内的主流选项基本全部上榜;反而是被视为质量“不行”的国产 汽车 故障数量少得多,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什么是性价比?
讨论 汽车 总会提及性价比,其概念为「性能价格比」。这里所谓的性能包括车辆的加速能力、操控极限、质量表现、智能配置的综合性能,似乎仍有很多人认为国产 汽车 性能不行,只是个堆配置吸引新手的车系吧。
事实却是 30万以内的国产燃油动力 汽车 ,其综合性能是同级别标杆;而三十万以内的国产一线混动 汽车 ,性能超越百万级别的进口混动或合资 汽车 。
比如15万级别的横置四驱哈弗F7x,6.6秒的破百成绩不输宝马X4,20万级别的坦克300越野不输卢比肯。20万级别的GS8/GM8超越汉兰达和GL8,大通D90Pro的双涡轮2.0T以160kw/480N·m的标准傲视所有同排量柴油车。
入门级车中有装备最强1.5T的逸动PLUS,追求性能且超越多少20万级别前驱轿车的的MG6;似乎燃油 汽车 至少在25万以内的每个价格区间段中,都能找到一辆综合超越超越同级所有合资 汽车 的存在。这是不是让那些鼓吹洋品牌的人脸上火辣辣的呢?质量更好、性能更强、配置更丰富且价格合理,这才叫做正常的 汽车 ;在绝对的品质与性价比面前,洋品牌也是一文不值。
混动 汽车 水平如何?
2021年 汽车 圈最热的话题是「车企却“芯”」,很多知名外国品牌的 汽车 因缺少ECU/TCU/IGBT的芯片而不得不减产;然而中国车企中的比亚迪 汽车 有自主研发这些芯片的能力,注意重点——不是单纯的采购芯片再封装,这点是连奇瑞都做得到的,当然这也比那些外企强。
比亚迪是从原材料到芯片的所有环节都能自主研发与生产的车企,IGBT绝缘删双极型二极管是新能源 汽车 的核心,能制造这种芯片的企业是凤毛麟角的;国内的车企只有比亚迪,其次是轨道交通领域的中车集团,而比亚迪也有轨道交通业务。同时还能研发电机和多类型动力电池,核心技术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比亚迪拆分的弗迪系“子公司群”已经开启了外供,这个系统已经成为了很多车企(涵盖外企)的新能源 汽车 驱动方案的供应商。可以说未来会有很多外国品牌的 汽车 ,在打开引擎盖后会发现上面写着“POWER BY BYD”,至此还有什么东西能用于质疑一线品牌国产 汽车 的技术实力呢?
比亚迪的E平台高度集成了三电,稳定性为同级标杆;DM3.0是个非常复杂的并联式插电混动平台,涵盖两台电机和一台内燃机,以及BSG系统和HDCT。这么复杂的系统打造的量产SUV,PPH一度低至100以内!而百车故障率超过200的很多合资 汽车 还被视为“高品质”,不客气说真的是这些用户的“双标”的脸皮太难看,或者说真是没吃过好粮食。
DMi的水平又如何呢?
不违心的评价应当是至今仍然偏爱DM3.0,因为这套并联式混动系统是主攻性能的平台;内燃机可以实现增程但也可以有效辅助驱动,加上高功率电机可以让2.4吨的唐DM达到4.3秒的破百成绩,很多跑车都没有这个性能标准。至于油耗也是非常不错的,这种大块头的等效油耗低至不足10L/100km,感觉就好白捡的一样。
然而很多“友商”总还是撇开高性能不谈,以混动车没有实现超低油耗为理由诋毁这个品牌;比亚迪出于无奈才推出了ECVT·DMi,这是个性能折中而主攻低油耗的混动平台。内燃机主要负责增程发电,车辆以电驱为主;而且内燃机有取消了传统泵系,用EGR废气循环技术,以阿特金森循环实现了43%的超高热效率,所以准中型轿车秦PLUS的油耗还不足4L/100km。
重点:DMi的秦PLUS仍然有7秒级别的破百能力,性能虽然不如秦ProDM而有些遗憾,但综合10万级别的起售价则没有理由排斥。因为同级别基本没有加速更强的轿车,而且绝对没有油耗更低的选项;更重要的是合资品牌的ECVT插电混动价格接近20万,秦PLUS的价格优势非常突出。
所以这台车确实有8/15万区间“燃油轿车终结者”的实力,只是还是期望比亚迪保留DM3.0,或将DMp性能平台打造出相同的性能标准,因为追求驾驶乐趣的消费者还是有很多的。
问题:DMi系统的稳定性如何呢?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解释的必要性,因为ECVT架构的混动系统早期叫做「DM绿混」,是比亚迪2008年用于F3DM的技术;后期因比亚迪期望打造高端的高性能车,而选择了淘汰这种技术,现在回头拿来用不过是因为“友商”改变了混动 汽车 消费者对油耗的认知,所以比亚迪不得不这么做。
合资品牌中的某田ECVT以增程式为主,推出的节点比比亚迪的绿混还要晚好几年。
这就是比亚迪 汽车 的实力,在新能源 汽车 阵营中毫无疑问是技术标杆;传统辣油 汽车 阵营则是长城和长安两大品牌为核心,技术水平的进步速度是飞快的,现阶段的国产 汽车 与合资阵营只是中国车企与美系车企的对抗。前提车系即使销量高但也已经很不稳,尤其是在外国品牌 汽车 失去公务用车市场之后,没有了这个“标签”怕是会让很多品牌走下神坛。
2021年的车市会有更有趣的变化,预测会继续有知名合资品牌退场。
天和MCN授权发布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情如饮水,冷暖自知。值不值,只有自己知道。
本人21款唐DM,两月了,1460公里了,EV1100公里。纯电的费用每公里0.17元,油混每公里0.72元。
动力,霸道车主试驾后说:这车动力猛的狠(还仅在EV模式下)。
本人觉得挺值,比之前08款手动飞度好多了。
如实回答你!比亚迪现在目前来讲是全球新能源领跑者你却怀疑质量问题?就来说下续航吧!比亚迪秦最高1245千米,全新秦PLUS DM-i车型,新车现在以开始预售了,同样也推出了55千米的120千米不同纯电的四款车型,车身:4765*1837*1495mm官方指导价:10.78w至14.78w,外观方面设计得非常年轻 时尚 更运动感了,前脸采用了大嘴式格栅镀铬饰装饰显得大气耐看又高档。
车身侧面采用了小小的溜背式显得有点像轿跑称为一:小型汉也不为过,尾部采用了LED灯贯穿尾灯晚上开车显得非常高端好看又安全。
内饰方面采用了黑色面板跟镀铭材料显得耐看 时尚 ,加一体式座椅更有双色搭配显得很好看高端,座椅也非常符合人体设计驾驶位副驾驶跟后座就像坐大沙发一样。
说到动力方面,发动机搭载了1.5L 最大功率:110马力 最大扭矩:135,加电机加电池组合混合动力系统驱动电机,加满电的情况下官方公布续航里程1180千米至1245千米家庭代步跑长途也足够了,以上是我对这车的简单了解解说,买不买就由你决定了。
论研发、专利、品控、产销、售后服务,BYD是国产车企中的佼佼者之一,有 PK 合资车的能力,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每每看见它的西文缩写车标,便立刻联想起国骂,而且几乎把中华盛世王朝骂了一个遍,BYD秦、汉、唐、宋、元,不晓得下一个系列会不会轮到夏商周了,呜呼!
换一个吉利点的名字很难么?
BYD能买吗?我只是不喜欢、难接受BYD的缩写。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注重 社会 精神文明,这是消费者追求的目标,这也是车企应当有的 社会 责任。
如果您的职业是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请三思而行。
这么跟你说吧,我的第一辆车,07年买的比亚迪F3,就是三菱发动机那款,蓝天白云标的,至今14年车龄了,14年中换了两次车,但因为这是人生第一辆车,所以一直不舍得拿去报废或者是卖掉,就一直留着了,我家里有人学车的时候也正好拿它练习,因为是手动挡嘛,14年来,这车正常保养的情况下,换过一次刹车片和一次离合器,电瓶换过两个,其他的各种油液或者水还有轮胎什么就不说了,反正14年了,发动机变速箱至今一点毛病没有,开到100也很稳,所以说比亚迪的质量还是很可以的!我的第三辆车,去年换的,大众途观L,时速20以下行驶时,转向会出现咔咔的异响,很轻微,但你注意听能听到,后来去4s店解决了,据说很多这款车的车主都反应有这个问题,所以说合资也并不靠谱,国产车质量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比亚迪的发动机是没问题的 双离合也可以。13年买的速锐 15万公里 没任何大修 小毛病也很少,今年换的宋pro。感觉还行 实惠有皮实。
我也被它这个新的混动系统吸引了,现在就是看看,我也不着急换车,看看国产车的成长,最后换车再选择,长城也要出这样的混动系统可以关注一下,我感觉是值得买的
我说行 比亚迪S6 14年4月车 目前十四万多公里 单人单车自驾游新疆 西藏 平常保养200大洋 一万多公里保养 刚刚换了轮胎 木有大毛病 准备东北三省边境自驾游
ORV/SUV/皮卡等越野车型四驱系统排名:
全时四驱+三把锁
电动四驱+前后锁
分时四驱+前后锁
适时四驱+差速锁
横置四驱+限滑差速器
四驱系统对于这些车型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提升车辆的通过能力(越野极限)。想要提高越野极限就得实现这种状态:前后桥持续获得相同动力分配,四个车轮的轮上输出功率相同,概念如下。
参考奔驰G500的全时四驱,这是目前越野车中最高等级的选项。此车分动箱集成了差速器,功能可实现高速四驱模式正常为四轮差速,此时电子限滑不会介入运行。其次分动箱还有差速锁,在锁止后就能实现前后桥获得50:50的动力分配,剩下的前后桥差速锁锁止后就能实现上图所示的状态了,此时有一个车轮接地也能驱动车辆脱困。
「电动四驱」的级别与奔驰G500相同,传统燃油动力越野车只有一台发动机,所以需要通过复杂的结构实现分动、差速和锁止。
但是电机动力强大且是体积小巧,所以一台车可以按照多台电动机;那么在电控系统的作用下就不用这些分动结构了,然而同样能实现优秀的脱困能力。比如唐DM加上后桥差速锁就已经很强大了,因为电控系统可以控制车轮输出电流实现“自动防滑”。
「分时四驱」的级别低于上述两种系统,原因为分动箱既没有差速器也无需差速锁,只要挂入四驱就能实现稳定的分动;配合前后桥差速锁会有G500越野时的标准,JEEP牧马人卢比肯就有这种水平。
不过由于分动箱传动轴差速功能,所以在四驱模式中配合电子限滑或差速锁就不能转弯了——汽车转弯需要四个车轮以不同转速运行,分时四驱4L模式会强制四轮一致转速,所以这种车在铺装路面只能用后驱。
「适时四驱」的级别低于上述三种,但是操控难度是最简单的!因其分动箱集成的是多片式离合器限滑差速器,功能包括差速与差速限滑;然而多功能必然决定了每种功能的极限都很低,因其实现限滑分动是依靠压紧离合器摩擦片,离合片长时间摩擦会产生高温,高温会导致摩擦系数的下降而造成无法有效分动。
所以这一系统的越野极限很低,只是智能切换两驱和四驱比较容易上手;荣威Rx8、哈弗H9、大通D90Pro、福特撼路者均使用这一系统,以代步和户外自驾游为主可以考虑。
「横置四驱」是级别最低的选项,指利用前置前驱SUV打造的四驱车。此类平台往往诶呦分动箱,只是通过取力器从变速箱获取动力,通过限滑差速器实现扭矩管理。这种SUV一般不会配备差速锁,只依靠电子限滑和标准不高的分动难以真正的越野;也就是说这些SUV的四驱主要为提升公路操控极限,其次是理想一些的非铺装路面的正常通勤。
关于越野四驱系统就聊这么多,轿车的四驱标准为电动四驱>纵置全时四驱>横置适时四驱。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06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