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描写开封翰园碑林的诗歌作品

描写开封翰园碑林的诗歌作品如下:

描写开封翰园碑林的诗歌作品

李新彦河南揽胜七律五首之一:开封中国翰园碑林图文:李新彦中国翰园碑林览胜公涛老干建碑园,古汴名都景再添。碑刻四千排六里,法书五体耀千年。青砖练字学书圣,曲水流觞仿古贤。青少研习玩里获,国学根脉有真传!

建筑布局

中国翰园碑林占地120亩,由一岭、二潭、三山、三台、三湖、三湾、三岛、三泉、五溪、九瀑、十峰、十二桥、十二亭组成,分园林、碑廊两大景观。

南部以园林风景为主,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南牌楼、玉带桥、轩辕黄帝塑像、家训碑、盘龙岭、高风亭、文萃山、翰园湖、赛诗台、仰圣山、九曲桥、孔子像、金石岛等。

北部以碑廊建筑为主,展出书画碑刻3800余块,由南向北依次建有碑坛、无字碑、榕树亭、义虹桥、翰园艺术馆、创业史展厅、文昌阁、元首碑廊等。

碑坛

碑坛是根据北京天坛而设计的一座圆形古典建筑,其外部全部采用白色大理石建成。四面均由31级台阶,分上中下三层,其中一层为一穹顶形大型展厅,面积260平米,常年不间断举办书画、摄影等艺术品展览。

上层为8根蟠龙石柱撑起的重檐圆顶碑亭,并设有观光平台。平台中间竖有一通高达3.5米的石碑,名曰:无字碑。碑坛是中国翰园文化交流活动的基地,也是中国翰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地理环境

中国翰园碑林地处中原腹地,豫东大平原、黄河下游大冲积扇南翼,位于开封市龙亭湖风景区西北隅,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4.52℃。

陆羽故园规划结构概括为“一线、两区、三湖、五岛、八景”组成:

一线

环湖岸线。

两区

茶文化展示区、水上游乐区。

三湖

龙井湖、普洱湖、茉莉湖。

五岛

观音岛、碧螺岛、银针岛、毛峰岛、云雾岛。

八景

茶经广场、陆羽纪念馆、陆羽雕像、歇脚吧、张港茶吧等。

其他

园内有“三湖三岛”,岛上有茶经楼以及连接三岛的夫子桥、古雁桥、司子桥及青塘别业、雁桥广场、茶圣广场、茶经广场、双湖广场、植物印章迷宫、东岗草堂、大型景观喷泉、有一系列以陆羽生平经历为内容的情景雕塑、主题人文雕塑等等诸多景观。

茶经楼矗立覆釜洲,流光溢彩映湖影。信步复建的西湖中心覆釜洲,洲上建起世界茶文化第一楼,名茶经楼。唐代建筑风格,共九层,在建筑师巧妙设计下,从外观可数九层 ,是陆羽故园的标志性建筑。

一、 陆羽纪念馆

陆羽纪念馆于1985年5月由天门市人民政府建立,1988年10月正式落成。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1325平方米。

二、 陆羽石碑刻像

存放在陆羽纪念馆前殿中的《唐处士陆鸿渐小像》石碑,长104厘米,宽39厘米,系清乾隆癸卯(1783年)湖北安襄郧兵备使陈大文绘图撰文令人所刻。

三、 桑苎庐藏本《陆子茶经》

天门西塔寺的《茶经》单行刊本,自明嘉靖壬寅(1542年)主持僧真清首次勘刻以来,先后于1919、1922年刊刻。

四、 古雁桥

据传,公元733年秋天的一个早晨,天门龙盖寺智积禅师漫步西湖,忽闻小桥旁的芦苇丛中“群雁喧集”,隐约伴有婴儿的啼哭声。循声走去,只见大雁“以翼覆一婴儿”禅师慈悲为怀,将婴儿抱回,托人抚养。此地后被视为陆羽的出生地,小桥称作雁桥。

五、 雁叫关与鸿渐关

唐玄宗开元21年8月16日清晨,龙盖寺智积禅师漫步山门外的湖堤,在现名“水港口”的地方见大雁以翼覆一婴儿,“收畜之”。后人便称在“雁翼覆羽处”的小桥为“雁桥”。在初闻雁叫处立牌坊,中作“雁叫关”。关前地名“水港口”原建有一茶楼,上祀陆羽,题楹联:“品水雅意不在酒,仙子高风只是茶”。

六、 西塔寺

据《天门县志》载《西塔寺源流》:“西塔寺西晋时所谓龙盖寺,由茅庵肇起。历数传至武帝而佛道大兴,此寺因改额名西塔寺。

七、 文学泉

文学泉,史称支公井。因井上八方形巨石井盖上有三个圆孔,呈品字形排列,俗称三眼井。

八、 陆羽亭与涵碧堂

据《天门县志》载:位于古城北门护城河的官池(文学泉水域),土丘上的陆羽亭,为双层木质结构跳角亭,系清乾隆年戌子年(1768)时任知县马士伟所建,后毁于兵燹。1957年经周总理过问重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11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