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渣生意的需要投资多少钱?
铜的行市起伏较大,所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恭喜仁兄有渠道获得资源,如果是提炼的话,还是有利润空间的。您的铜渣操作过程要谨慎,一看铜含量,二看铁含量,三看杂质配比,是否有深度提炼的必要。铜主要分纯铜---紫铜(俗称红铜)和合金铜(黄铜,青铜,白铜等),如果是纯铜,可以电解提炼纯铜或电镀用铜,因为纯度高,效益较好,目前按照伦敦期铜应该为6万多一吨,铁如果含量高,目前市场价在3200一吨,2008年铜曾经跌到26000一吨,让很多炒家血本无归,所以兄台如果要做中小型投资的话,没有100万很难有所作为,至于要投资铜渣,必须看铜的含量,如果铁成分高,通俗叫铁渣,确实是用作填充水泥的配料,不足以投资,希望兄台在做投资前有足够分析的设备或懂技术的人帮忙,这生意没准10万就起步了
犹太人的铜臭味教育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渣、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
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下作简介。
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最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
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二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
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
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候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
三、历朝纲钱沿革
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
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
(一)秦汉“半两钱”
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
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
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
(二)汉“五铢钱”与沿革
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
2、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戊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
3、“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暴政而已。
(三)唐朝起方孔圆钱由铢两体系转变为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沿革两宋至清,这是货币发展的第二阶段。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
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
(四)两宋到明清除铜铸币外,还产生了纸币与银本体系为货币发展的又一转折时期。
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
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
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
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
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
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
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
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
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
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
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
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
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
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
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
以上所列为流通钱币史,钱币界还有众多非流通性货币,如压邪用的压胜钱,祷福避邪的镇墓钱和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杰出人物的纪念币之类此不一一列举了。这些钱币俗称“花钱”,在货币流通上无足轻重,但对民俗研究却可提供珍贵史料。
总之,钱币学是一门学问,结合历史教学活动初涉古钱币知识,对于领悟与解读中国古代历史变幻开拓历史视野有助,愿此文对你有启示和借鉴,供指正
犹太人的铜臭味教育
犹太人的铜臭味教育,众所周之,犹太人聪明且富有。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却仍然能将很多优秀的品格和习俗保留下来。这样的传承离不开犹太人充满铜臭味的家庭教育。
犹太人的铜臭味教育1众所周之,犹太人聪明且富有。虽然经历了很多磨难,被迫在不属于自己的国家中生存,无法进行系统的宗教教育,但犹太人却仍然能将很多优秀的品格和习俗保留下来。这样的传承离不开犹太人充满“铜臭味”的家庭教育。
1、亲测书是甜的
每个犹太孩子刚刚懂事时,母亲会将蜂蜜滴在打开的圣经上,让孩子去舔上面的蜂蜜,用以告诉孩子,书是甜的,知识是美好的。
2、智慧是最大财富
犹太人的孩子都被问过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自己的房子和财产被烧毁和掠夺了,将会带着什么东西逃命?”得到孩子的回答后,母亲会很耐心地跟孩子解析,要带走的不是金钱也不是珠宝,而是智慧,因为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抢走的。
3、从提问中学习
犹太人从不教育孩子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物,而是通过提问引导孩子去寻求答案,一切都求之于理。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布郎(美籍犹太人)曾分享,祖父常问他,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然后让他自己思考后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去知道是为什么,这也是对自己的一天进行回顾和反省的方式。
4、由孩子讲故事
睡前故事安排,一周4天大人讲,3天孩子讲,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演说能力,在未来这些都是必须的素质。
5、注重财商培养
从小灌输一种“理性的金钱观”,懂得衣食住行都是依附着“金钱”来完成的。在犹太家庭,孩子们没有免费的食物和照顾,所有东西都是有价格的,孩子从小就必须学会赚钱,用做家务等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一切。1岁收股票为生日礼物,7岁做生意,10岁懂投资,12岁外出打工,这样的犹太孩子一堆堆。
平时我们在逛商场时,经常可以见到在哭喊撒泼要家长买玩具或零食的孩子。家长一般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恼羞成怒呵斥孩子,说着“不买”、“家里还有”、“买回去也是浪费”等话语,强行将孩子拽离;另一种是无奈就范乖乖付款。而犹太家庭的孩子就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从小培养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金钱观念,会让孩子遇到想要的东西想办法赚钱自己去买,而不是选择依赖。
犹太人的教育让我自然的联想到《狼图腾》里说的那种狼性,他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在游牧民族骨子里存在的那种狼性,正是我们这个农耕大国,农耕民族所缺乏的。
在中国,很少父母会用犹太人这种充满“铜臭”且“冷血”的方式去教育孩子。一方面,会不自觉秉承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则,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另一方面,是害怕过早的金钱教育会让孩子沉迷于金钱。但内心又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功赚大钱,就好像既希望孩子毕业两三年能结婚生子有个幸福家庭,却又害怕毕业前会早恋不认真学习一样的矛盾。
犹太人的铜臭味教育2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智慧的民族,他们最擅长经商,号称“世界第一商人”。他们在财富领域的成就让世界刮目相看,美国的百万富翁,犹太人占了一半。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大亨摩根、罗斯柴尔德家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的扎克伯格都是犹太人。
除了这些经商天才,在科研领域、文史领域,犹太人也是天才辈出,如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普利策、毕加索等也都是犹太人。
犹太人仅仅占有世界四百分之一,一度漂泊无依,饱受打压,为何还有这么大的成就?经过研究,人们发现犹太人人手一本的《塔木德》中藏着答案,在《塔木德》里写着:金钱并不是万恶之源,也不是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后不会灭绝人类,而会造福人类。
在犹太人看来,金钱是“世俗的上帝”,金钱本身没有任何罪恶,没有铜臭味,金钱是阳光的,而且是带领人类走向美好日子的引领者。金钱本身不产生罪恶,只有铜味,而人才是有臭味的。
美国石油大王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人藏着一种丑陋的思想,当你有一天超越他们,他们会有一百种办法去诋毁你的所有成就,我管这种东西叫做嫉妒。但是,当有一天你不如他们,他们又会有一百种办法去嘲讽你,讥笑你的无能,直至你失去做人的尊严。
现在社会有很多种仇富思想,他们自己不努力,对别人的奋斗成果指指点点,一旦某人发了一笔财,就要痛斥这笔钱来得不干净,是吸光人民血汗得来的金钱。但是如果你把发这笔财的机会给他,他又接不住;如果你把这笔钱给他,他又马上尊贵起来,为富人维护金钱的正义性。
金钱本身并无恶意,也没有罪恶,钱无好坏,而人才有。
犹太人认为不但钱无罪恶,职业也无贵贱,能赚钱养家糊口,能赚钱让家人过上美好日子的就是好职业。因此犹太人从不会看不起那些看起来“低贱”的职业,当他们之卖豆子的时候,他们能把卖豆子做到发家致富,当他们卖铜渣的时候,能把铜渣做成铜把手、各种铜制品,畅销世界。等他们发家致富的时候,很多人又要夸他们“尊贵”的职业,这职业当初只不过是被他们看不起的收破烂生意罢了。
犹太人有4点金钱思维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钱只有铜味,人才有臭味;
2、职业不分贵贱,金钱不分出处;
3、再穷也要找机会站在富人堆里,因为同为穷人思维受限,没法学到富人的“致富”思维;
4、培养孩子的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思维。
尤其是第四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现在很多人富有了,对孩子非常慷慨,而这种慷慨基于溺爱,最终会害了孩子。美国20世纪首富洛克菲勒,在他儿子20岁生日的时候,只送给他20美元,别说在美国,在中国这都显得太少。洛克菲勒除了送给他儿子20美元,还送了他一封信“成人信”,前面是夸赞他儿子的优秀,别的富豪的儿子富得买火车,买各种奢侈品,而他勤俭节约,谦逊好学,后面则指出他的不足,告诉他知识本身无意义,而应用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学而无用是一无是处的笨蛋,学以致用才是人立足于世界的根本。
洛克菲勒家族如今富裕了6代,跟老洛克菲勒的教育方法有很大关系,小时候,洛克菲勒从来不给孩子乱花钱,孩子想要获得更多零花钱,只能通过劳动获取,比如帮家里除草、擦皮鞋、洗碗、拖地。从小培养孩子劳动产生价值的观念,让孩子懂得父母是他爱的港湾,但不是他不知廉耻疯狂吮吸的乳牛。
犹太人的致富思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尤其是他们正确的金钱观和教育观。
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哈默说:“人类的智慧在犹太人的脑袋里,犹太人的智慧在《塔木德》里,不了解《塔木德》就不了解犹太人,不了解犹太人就不了解世界。”
犹太人的赚钱哲学和为人处世智慧被藏在《塔木德》里,犹太人也很喜欢把这本书送给人,当年比尔盖茨向巴菲特请教投资秘诀,巴菲特笑着把这本书送给他,足以见这本书的魅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11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