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制作甜白酒的注意事项

制作甜白酒的注意事项

制作甜白酒的注意事项

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至30℃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中间温度太低也不成,酒曲不活跃,杂菌就会繁殖,30℃左右最好。还有一定要密闭好。否则会又酸又涩。

做酒酿的关键是干净,一切东西都不能沾生水和油,否则就会发霉长毛,(这和酒曲的生长条件有关,不洁的环境会促进杂菌生长)。要先把蒸米饭的容器、铲米饭的铲子、勺子和发酵米酒的容器都洗净擦干,还要把您的手洗净擦干。

发酵中途(12小时、24小时)可以打开盖子看看(别经常开盖),如果没有酒香味、米饭还没有结成豆腐块的趋势,可以将容器放30℃温水中水浴加热一下,使米不至于因温度不足而不能继续发酵。

酒酿的制作过程很干净,所以,如果偶尔发现有一些长毛的现象(有时是因为发酵时间过长),除去毛毛,酒酿还是可以吃的。如果做出的酒酿都长满了长毛,又是五颜六色的,估计是哪个操作环节沾生水或油而不干净了,只好丢啦。

练习掌握一个度: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放得太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

传统白酒酿造方法

麦麸在酿酒中很有用,他是一种辅料,比如酿造酱香和清香都需要麦麸。

就用麦麸和酒曲加水搅拌在一起,盖起来发酵就可以首先当然是选粮,玉米、高粱、水稻均可,要求无霉变,籽粒饱满。需要符合国家卫生指标的中硬度以下的饮用水,都可作为酿造用水。用酿酒蒸汽发生器蒸汽烧水,水开后凉凉无白垢和黄垢和无异味既可作为酿酒用水,在场地要求上需要通风、干燥、易于冲洗即可用于酿酒摊凉区域。在酿酒过程中也需要一些辅料,辅料主要起到良好的疏松剂和填充剂。由于谷壳可赋予白酒特殊的醇香和糟香。可以调整入窖淀粉含量,冲淡酸度,吸收水分,在母糟 中起疏松作用, 保持粮糟柔熟而不腻。在酿酒中使用到的谷壳要求新鲜、干燥、无 霉烂、呈金**,以粗谷壳为好。谷壳在使用之前,必须敞蒸 2~3小时,以上气开始计时。因为谷壳含有多缩戊醛和果胶质等成份, 在酿酒过程中生成糠醛和甲醇等物质, 对酒质有很大影响。使用酿酒蒸汽发生器蒸粮时长一般在60-90分钟,这个根据粮食的不同蒸粮时长不同,最后达到粮食熟而无硬芯即可。

100斤玉米,以传统工艺酿酒产量在40斤左右,但以现代工艺来酿酒产量可高达100~200斤。 传统工艺酿造的酒,出酒率低,品质好;现代工艺酿造的酒,出酒率高,品质则较差。 小米、大米、高粱、薯干、玉米出酒率高 。 扩展资料 玉米酒也称包谷酒,主要是以玉米为酿酒原料酿造而成,玉米酒外观橙**,澄清透明,无杂质异物,酒味醇香,味道甘甜。玉米酒营养丰富,香味沁人心脾,是中度甜酒产品的又一奇葩。因各地方的地理环境不尽相同,故玉米酒的生产流程也不尽相同。

麸曲酿酒工艺

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流程分为粉碎、配料、润料和拌料、蒸煮糊化、冷散、加曲、加水堆积,入池发酵、出池蒸酒等8个工序。

1、粉碎:古用石磨或(驴拉磨)把高粱粉碎成四六瓣,成梅花状,后用电磨磨成过标准筛的原料。

2、配料:将粉碎好的原料面和清蒸好的辅料(稻壳)按照100:25-30的比例人工翻拌均匀。夏季是时候一般用25%的辅料,冬季一般用30%的辅料。

3、润料、拌料:将配好料的面楂,按原粮量的40—50%加水进行润料,水温为常温,翻拌均匀,堆积1小时左右,让粮食充分的吸收水份,有利于糊化,加水量要根据面湿而不粘,有经验的酿酒师傅凭借着自己的手感一捏就可以感觉出来。

4、蒸煮糊化:将面楂上甑锅进行蒸煮糊化,蒸煮糊化前将面楂再翻拌一次,然后用木锹和菠萁将面楂一层一层地装入甑锅,待汽圆后蒸煮糊化1小时左右,让面熟而不粘,内无生心,由有经验的酿酒师用手捻来就能感觉到蒸煮程度。

5、冷散:将蒸好的面楂用木锹铲出甑锅放倒干净的地面上用木锹摊薄、匀,进行自然冷散,中途翻拌数次冷散,温度达到夏季为20—22℃为宜,冬天为16—18℃为宜。

6、加曲、加水堆积:将泠散好的面楂按原料的25%左右的比例加入曲粉,加入50%左右的水,水为常温,用木锹进行翻拌,使之均匀,用手掌捏住面楂从手指缝挤出1—2滴水为宜,然后进行堆积,堆积时间不低于1—2小时。

7、入缸发酵:将堆积好的酒醅用竹篓人工入到缸里,上边盖上石盖进行发酵,地缸一般埋在地下,缸口与地面平齐,缸的间距为10—20cm。入缸的酒醅的淀粉含量在9—12%之间,水份含量在55—57%之间,酸度在0.8—1.1mol/g之间,糖份在0.5—0.6。Be′之间,发酵时间一般是21天。

发酵的时候要掌握白酒度数的变化,一般应该是遵循“前缓升、中挺、后缓落”的原则。也就是入缸后,温度逐步上升,发酵中期,温度应该稳定在一个时期,然后再到发酵的后期,发酵温度缓慢的下降。

前缓升:一般是入缸到6—7天温度升到25—27℃,酒醅发甜,说明白酒的发酵正常。

中挺:从入缸的第8天到11天,温度降升至32—34℃,连续四天。

后缓落:从入缸12天到21天,温度逐渐下降,每天以下降0.5℃为宜,出缸时酒醅的温度降至26—28℃,发酵好的酒醅应该要有不硬、不粘的感觉,色泽呈紫红色。

8、出缸蒸酒:白酒发酵到21天的酒醅,需要用竹篓抬出至甑锅边进行蒸馏,装甑时应按照“稳、准、细、匀、薄、平”的原则来操作,装甑蒸汽应按照“两小一大”的原则来操作,流酒的时候蒸汽应该按照,大气追尾”的原则来操作,接酒的时候应该依照酒花大小程度来判别酒头、原酒和酒尾,看花接酒都是凭借着酿酒大师傅的经验来判别,接酒一般接到0°。酒头、原酒和酒尾都分级分缸储存,一般储存6个月以上酒体才成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43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