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为什么到处卖地产?是赔钱跑了吗?
对于题主问的情况,我细细给你说说:
都说李嘉诚赔钱了,才知道中国香了,但我觉着他的操作是真正同时兼顾国家与个人的。
他是最早投资大陆的港商,支持了国家建设。开始说他跑路是13年开始的,而国家是16年12月提出房住不炒的,他提前了3年就响应了政策,这政治敏感性绝绝子。
而且他的出售都是溢价出售,抢着买,要知道像他的盘子如果卖的快了,是能砸盘的,但他没有,反而多个物业,单个出售,让市场逐步消化,没有造成市场震荡。而王健林甩卖资产,是成捆打包,他对房价的破坏才是实质性的,还好找到了白衣骑士。我大胆推断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哪怕价格压的更低,万达也不得不接受,因为融创和富力是全部吃下,相当于没有在市场上形成流通盘,维护了市场稳定,若是不同意会有人逼着他同意。
再是返回的点位很重要,疫情发生时,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应援了,包括万达也免物业费,受到一片好评,到5月份全国上下基本恢复如初。但顶层设计者很快意识到,这些在疫情期间出钱出力的商业体已经吃掉了大部份额。
比如教培行业,所有的学校都不开学,只有线上教培继续运转,人们这才发现现有的教育体系是可以当成一个陪衬的,不知不觉我们的教育已经实现私人订制。所以21年经济局势缓和后,先踢掉教培,再反垄断互联网,为了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也确实需要抑制下这些高估的行业。
22年,疫情再次反扑,情况就比较尴尬了,传统行业不愧是夕阳行业一触即溃,不出所料的扶不起来,服务业被静息,而新兴行业还在敲打中。
国家希望高附加值产业带动经济,最好是汽车,但新能源产业链就再上海,所以偏向家电,可家电怎么着也得有个使用周期吧,所以需要点新房子,需要一些既能发展房地产又能满足房住不炒的企业。看看这眼皮子底下的房企,确实跃跃欲试,但安着什么心是一清二楚。此时李嘉诚的回归带来了希望,他确实也炒,但吃相不至于那么难看。
商人和国家的关系很微妙,一方面需要他们活跃经济,促进交换,另一方面不能垄断,需要的时候赶紧来,不需要的时候赶紧走,就像文种范蠡,都是出谋划策的,范蠡游五湖的时候,文种可能心里骂过他,百姓还说他携款带西施跑路,就像是江南皮革厂带小姨跑路了。但功过是非任人评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44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