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标车2023年之后还能上路吗
超标电动车是指在尺寸、功率、时速、电压等方面,都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车型,这些车辆在道路行驶,会比符合国标的车辆隐患性更强,因此,在电动车迎来规范化,这些车辆就迎来了道路行驶的“倒计时”。
相信许多车主都关注到,在2023年新的一年开端,包括浙江、广东佛山、辽宁大连、安徽六安等多地的非标电动车上路将会有限制的消息,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不符合“新国标”的电动车,都将不能上路,答案也并不是,小鑫盘点符合2种情况可以继续上路,车主可以放心用。
浙江:超标电动自行车不能用,超标的电摩可以继续上路
根据《浙江省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备案登记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将在2023年1月1日起,不能继续上路,继续上路可罚款,拒不改正可没收车辆。
那么,什么是超标电动车,这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国标电动车,符合新国标电动自行车会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 车辆具备骑行踏板的功能;
2、 车辆时速不超过25公里/小时,重量不超过55公斤;
3、 两轮间的轴距不大于1250毫米,最大宽度不大于450毫米;
那么,理论上不符合以上条件的电动车,其实都是超标电动车,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超标车都会在2023年1月1日起淘汰上路,有2类电摩车型,虽然也是超标车,但是可以继续上路使用的。
1、 悬挂蓝色号牌的电动轻便摩托车;
2、 悬挂**号牌的电动摩托车;
这2种非标电动车,并不在电动车管理条例内的车型,拥有的不是过渡期上路权限,不需要淘汰,车主可以继续使用。
安徽六安:超标电动三轮车、四轮车无牌禁止上路,非标备案车辆可以放心用
除了电动车之外,在2023年1月1日起,安徽六安停止对于超标电动三轮车、四轮电动车(老年代步车)的登记上牌业务,并且从1月1日起,禁止无牌超标车的上路行驶。
但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备案的非标电动三轮车、四轮老年代步车,是可以继续上路使用,可以在过渡期截止2025年9月20日之前,放心驾驶车辆上路行驶。
这也意味着,虽然超标的电动三轮车、四轮车上路有限制,但是针对于已经通过“免费备案”的车辆,并不在禁止上路的范围内,而据了解,六安已经有40万辆以上的低速三轮、四轮车备案,禁止上路可以影响的车辆已经非常少,绝大部分车主都是可以放心用的。
小鑫总结:
各地加强超标类的电动车禁止上路,主要是淘汰一些对道路存在安全隐患的车型,但是,超标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的”,如果电动车超出了新国标的标准,但它符合摩托车标准,仍然是可以上路的,而对于低速三轮车、四轮车,虽然是超标的,但如果获得了备案登记,有了过渡期上路资格,同样是具备上路资质,这样的管理可以充分的体现车辆多元化,给大家更多的上路用车选择。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你好。
春节进入倒计时,不少人正奔波在回家路上。春运途中,往年火热的“摩托大军”却越来越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群体。
摩托骑行返乡群体最早在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2000年前后。
那时,珠三角经济快速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周边地区、周围省份大量劳动力。每逢春节,运力紧张,一些打工者就选择摩托骑行返乡。到了2003年,本来零散的摩托骑行者通过日渐兴起的社交软件相约同行,渐渐形成了浩浩荡荡的“摩托大军”,成为春运期间的独特图景。据广东省交通运输部门统计,高峰时返回各省区的“摩托大军”规模超过100万人。此后几年中,摩托大军不断见诸报端和网络,“艰辛”“不易”“高事故率”等成为高频词。
(来源:中新网)
戴着头盔、后座载人、绑着大包行李和年货,骑摩托返乡看似“拉风”,实则伴随寒冷和风险。冷风往脸上砸、往衣袖灌,遇上下雨更是淋得透湿,更不用提路途遥远和路况复杂带来的风险。尽管艰辛,摩托大军返乡的步伐依旧坚定,是为了团圆的念想,也是为了省点事、省点钱。早些年春运“一票难求”,再加上汽车火车票价比油钱贵上不少、即使到站仍需折腾周转回到乡镇和村里,骑摩托返乡便成了他们的最优选择。
借由摩托骑行返乡人的体验变化,我们可以窥见社会的变迁:返乡的路越来越宽阔平整,春节期间还免去了过路费;网购流行、物流普及,过年回家的行李也越来越精简。来自外界的帮助也在迭代升级,过去沿途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设立了爱心驿站,提供免费的饮食、维修、医疗等服务,甚至还出动警车开路。而后来,大数据的加入,又送来了最优路线设计、个性化路况提示、一键寻找就近服务站等暖心服务。摩托大军或许没变,而返乡之“路”已经越来越“好走”。
近些年,几乎每年都能看到“摩托大军在减少”的相关报道。摩托“大军”变“散兵”,折射的是交通网络的变迁与升级。高速公路越来越多,农村客运网络逐渐搭建起来,不少地方“公交车”能直接开到村口。高速铁路网也不断织密,在摩托大军最密集的南方地区,2014年贵广、南广高铁开通,多地间通行时间大大缩减;动车组开行数量从2014年底的38对,增长到2016年底的110对,再到今年预计达到200对。运力大幅提升的同时,购票、出行服务也在不断改善,网上购票、刷脸进站、站内换乘……过去不敢想的,现在都成了现实。更不用说,2016年以来,铁路部门连续几年为贫困务工人员开行免费高铁专列,也有不少企业和工厂包车送务工人员回乡。多方托举下,“走不了”的困扰没了,“买不起”的纠结少了,“摩托大军”自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图源网络)
除了汽车、火车,还有务工人员选择开私家车或坐飞机回家过年,毕竟“口袋鼓了”,选择也就更多了。骑摩托返乡,不再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艰难选择,而是成为了因爱好而存在的一种方案。如今,返乡之路越走越从容、越来越舒适,“摩托大军”也逐年减少。“摩托大军”之“退”,实则折射出交通之“变”、社会之“进”。中国春运的变迁背后,是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日益提升。
“地表短期最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中国才能看到的风景,折射中国人才有的情怀。每一个迁徙的身影,每一段独特的故事,共同织就了“流动的中国”。曾经的“春运难”正在一点点改善,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团聚。在这样的流动里,始终充盈着活力、暖意和温情脉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