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药酒需要泡多长时间?泡药酒的方法有哪些?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那么药酒需要泡多长时间?泡药酒的方法有哪些?

药酒需要泡多长时间?泡药酒的方法有哪些?

药酒泡多长时间

泡药酒就是养生滋补的一种方法。这种药酒大多数是由活血化瘀、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药材泡制的,再加上酒的辛散温通作用,泡制的药酒保健滋补功能大增。有些阳虚、肾虚的患者平时饮用少量药酒,不仅能起到补肾壮阳、祛风活血的作用,还有非常好着养生保健滋补功效。慢性虚损性疾病的患者适量饮用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另外,一般情况下,药酒喝三遍。也就是泡好的药酒喝完之后在重新装酒两次。如果是第四次,那么酒就没有效果了。下面介绍一些较为实用的药酒,不妨在家中泡上一缸。

药酒的泡制时间大约为15-30天,泡制期间,每天可以搅拌震荡1次,泡制好后过滤成汁饮用就可以了。泡药酒的温度也是很有讲究的,温度高时泡制的时间就短,温度低时泡制酒的时间就长。当药酒饮用剩10%时,再添加第二次酒浸泡,不需要添加药材,以免引起变质现象。

药酒泡制的时间不易过长,当泡制的酒开封后,酒精非常容易挥发掉,这样抑制细菌的作用就会降低,泡制的药材容易变质,如果饮用了这样的药酒对胃肠和肝脏会有很大的损害。如果喝药酒后出现脸红、头晕、呕吐、心跳过速等情况,是中毒的初期反应,应尽快就医。

药酒的泡法

药酒有冷浸法,热浸法,煎膏兑酒法,淬酒法,酿酒法等多种制作方法,家庭配制则以冷浸法最为简便。可将按处方配齐的洁净饮片或药材粗末置于陶瓷罐或带塞盖的玻璃器皿中,加入适量的酒(一般用低度白酒或黄酒),根据药材吸水量的大小,按15至1:10的比例配制,密封浸泡,每天或隔天振荡1次,14至20天后用纱布过滤。为了矫正口味,可加入适量的冰糖或白糖。药渣可再加酒浸泡1^2次。一般宜在饭前温_服,每次按量饮用。如不善饮酒,可从少量开始,逐渐增量,亦可兑水后服用。根据药理研究,酒精对人体的神经、循环、消化系统有明显的作用,少量,或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益,配之中药(药酒)饮之能防治某些疾病,促进人体的健康。

那独具特色的酿酒工艺、设备,那敦厚纯朴的酒俗、酒礼,那琳琅满目的酒具、酒器,各种花样翻新的酒辞、酒令,以及诸多与酒有关的美妙传说,都勿庸置疑地表明,酒的酿造史,就是华厦文明的一部分。

药酒的泡法分三种 1、冷浸法:

将药物适当切制或粉碎,置瓦坛或其他适宜容器中,按照处方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经常搅拌或振荡)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榨,压榨液与上清液合并,静置过滤即得。

2、热浸法:

将药物切碎(或捣为粗末),置于适宜容器内,按配方规定加入适量白酒,封闭容器,隔水加热至沸时取出,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取上清液,并将药渣压出余液,合并,静置、沉淀,过滤即得。或在适宜容器内注入适量白酒,将粉碎适度的药物用纱布袋装好,置于酒中,封闭容器,然后在水浴上保持一定温度浸渍,取液同上法。

3、酿制法:

即将药物直接加入米谷、高粱、酒曲中蒸煮发酵成酒。

药酒什么时候喝

药酒喝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不是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喝的,一般来说,药酒最好在进餐时或者餐后喝,以免刺激胃黏膜。而且,因为药酒多由度数较高的白酒泡制而成,所以不善饮者,如果空腹喝下,很容易上头,导致心跳加速。

药酒有利于人体对药物的吸收,从提高药物疗效的角度上来看,晚上服用不如白天服用效果好。药物排泄有一定的昼夜节律,通常饮药酒,在体内清除和代谢的速度,以早晨至中午最慢,加之肝药酶的活性也很高,此时血液中酒、药浓度均很高,利于发挥治疗作用。

而在下午2点至夜间0点,酒精在体内代谢和清除速度最快,则血液中酒的浓度较低,此时肝药酶的活性最高,同时,肾功能的最高点在下午5点以后,下午至晚上饮酒,在体内排泄和代谢最快,不利于药酒发挥作用。因此药酒最好在白天饮用。

服用药酒期间需注意

1、对酒有禁忌者不能服用,如酒精过敏者,患各种皮肤病、肝肾疾病、手术后、消化道溃疡患者等。

2、妊娠和哺乳期的妇女不适合用。

3、发烧患者和有出血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高血压及各种癌症患者都不宜饮用药酒。

4、活血化瘀类药酒用于风寒、中风后遗症者,药方有国公酒、冯了性酒等;用于骨肌损伤者,方剂有跌打损伤酒等;有月经病的患者,可以用调经酒、当归酒等。

?

佛山冯了性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曾名为“万应药酒”,由广东新会人冯炳阳于万历年间所创制,其子冯了性在佛山镇正埠渡头开设药铺,不断研究、改进药酒配方,并将药酒更名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佛山忠义乡志》即有关于冯了性药铺主营药酒的记载。19世纪以来,冯氏家族不断扩展经营,先后在广州、上海、浙江和香港等地开设店铺。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传统组方由27味中药构成,包括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消肿止痛之效的丁公藤;益精滋肾、健脾祛湿等功效的黄精、补骨脂、云灵脂、菟丝子、山药、白术;辅以祛风散寒、利水祛湿、通络止痛的麻黄、桂枝、杏仁、羌活、白芷、苍术、泽泻、蚕砂、没药等;配以凉血、活血、行瘀的牡丹皮;驱风除痰的猪仔皂;理气止痛的香附、厚朴、木香、陈皮、小茴香、枳壳等。诸药配伍能驱风除湿,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主要用于风寒、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打损伤等。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传统组方及工艺以丁公藤为主药,占药材的绝大部分,针对其味辛、性温、有小毒的特点,将其与当归、川芎、补骨脂等中药材混合蒸煮,使药性和合,以降低毒性。药酒浸泡以白酒为主,以冷浸渍法为其核心工艺,浸渍过程中严格把握时间、温度等条件。因药酒浸泡的药材比例较大,为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析出,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传统工艺多采用定期人工抱罐摇动的方法,确保了药酒的药效。(做法准备材料:丁公藤240克,麻黄40克,桂枝、威灵仙、白芷、青蒿子各20克,小茴香、防己、羌活、独活、五加皮各15克,当归尾、川芎、建栀子各12.5克,白酒2375克。制作方法:将药物蒸透,与白酒共置入容器中,密封浸泡45天以上即成。浸泡期间,隔天振摇1次,或密封后置锅中隔水蒸2~3小时,再静置1周后可服用。用法每日2~3次,每次饮服15~20毫升。)

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以其独特的传统组方和制作工艺在佛山世代相传,并始终坚持选料正、炮制精、价格廉宜的经营理念,广为城乡坊间群众称赞,建国后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录,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传统组方及工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近年来,由于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主要原料野生丁公藤已十分稀缺,严重影响到该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此外,冯了性风湿跌打药酒的相关古籍史料和文物等散失严重,亟待加以抢救、挖掘和保护。

烟台至宝三鞭酒(至宝三鞭丸)

至宝三鞭丸从宫廷单传御方发展到大众中成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以神奇的“补血生精,健脑补肾 ”功效被誉为国宝名药,也是首批入选的国家保密处方。它与同仁堂安宫牛黄丸、云南白药、漳州片仔癀并列为中国中成药出口的“四大名药”。现今,内销全国的同时,也远销港澳、东南亚、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铸就了畅销海内外半个世纪的传奇经典。

至宝三鞭丸由6味动物药材、2味矿物药材、35种天然植物药材组方。中药材的来源主要是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质,至宝三鞭丸组方中除主药海狗鞭、梅花鹿鞭、广狗鞭这三鞭外,还有人参、鹿茸、肉桂、沉香、*羊藿、远志等近四十味生精填髓、壮阳补阴的药材。至宝三鞭丸属于少有的大处方,结构严谨,重点突出,“君臣佐使”,配伍得当。从中医药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处方有五大特色:健脑安神处方中包含了唐代名方“定志丸”,定志丸可以使人“心定、志定、神安、窍利”。另外中医认为健脑与生精有关,该方中有二十余种药材是生精益髓的,从而增强大脑的功能。延年益寿方中所含的人参、枸杞子、海马等20味药材具有抗衰老作用,这些药材经过科学配伍,形成体系,服用以后,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大补气血方中运用了十全大补丸的配伍,十全大补丸是著名的气血双补处方。生精强肾的至宝三鞭丸中有20多种药材是补助人体阳气的,起到益精髓、强筋骨之作用。而海狗鞭、梅鹿鞭、广狗鞭的组合则是中华医学理论的结晶,被誉为中药方剂的“黄金组合”。滋补肝肾该方汲取了经典名方七宝美髯丹和六味地黄丸的精华。七宝美髯丹和六味地黄丸的侧重点在于滋补肝肾之阴,补阴药与前述补阳药有机配伍,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阴阳双补之功效。

中国传统养生十分讲究“养元固本”,不仅补益有度,而且能调节阴阳平衡。中医学认为“肾主骨,骨生髓,髓通脑,为先天之本。”这其中提到的肾,并非西医解剖学中的肾,可以理解为生命之源、元气之根。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保持健康和延缓衰老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上海市内分泌研究所、中山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日本竹内医院、永谷医院等单位先后对至宝三鞭丸的药理、临床疗效开展了一系列科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至宝三鞭丸具有以下显著功效:治疗脑功能衰退,增强脑功能及改善视力、听力、记忆力、握力和手颤等。其原理是该药能够抑制脑组织衰退因子MAO-B(老化相关酶)活性,提高机体SOD活性加速脑内超氧自由基的清除,从而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促进和调整神经内分泌功能,调节神经递质多巴胺、性激素等多种激素的分泌平衡。改善机体整体功能,抗疲劳,抗衰老。至宝三鞭丸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这对神经活动尤其是神经递质活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机能,对虚弱者有抗疲劳作用;并对消化道血液供应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增进食量和体力。因而,对于全身性虚损症状如乏力、腰酸、记忆力减退、失眠、食欲减退等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对于至宝三鞭丸的这几大功效,香港人称之为“健脑力、强腰力、壮脚力”,而对中医中药感到神秘莫测,却又从至宝三鞭丸中受益匪浅的老外,则把至宝三鞭丸叫做“神奇的中国小药盒”。

我国已经有上千年药酒制备的历史,方法由简到繁, 多种多样, 各有所长。最初的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直接放入酒中浸泡,如唐代孙思邈就说:“凡渍药酒,药皆切细,生绢袋盛之,纳酒中,密封头,春夏四五日,秋冬七八日,皆以味足为度,去渣,服酒。”李时珍则另有方法,他在《本草纲目》中指出:“或以药煮汁和饭,或以药袋安置酒中,药入坛密封,置大锅中,水煮一日,埋土中七日,出火毒乃饮。”综合历代医家制作药酒的方法,按生产方法的不同,主要 有 浸渍法、渗漉法、酿造法等方法。

浸渍法系指用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浸泡一定的时间,以浸提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静态浸出方法。

冷浸渍法

 该法是在室温下进行的操作,故又称常温浸渍法。其操作是:取药材饮片,置有盖容器中;加入定量的溶剂,密闭,在室温下浸渍3~5日或至规定时间,经常振摇或搅拌,滤过,压榨药渣,将压榨液与滤液合并,静置24小时后,滤过,即得浸渍液。此法可直接制得药酒和酊剂。若将浸渍液浓缩,可进一步制备流浸膏、浸膏、片剂、颗粒剂等。

热浸渍法

 该法是将药材饮片置特制的罐中,加定量的溶剂(如白酒或稀醇),水浴或蒸气加热,使在4O℃~6O℃进行浸渍,以缩短浸渍时间,余同冷浸渍法操作。制备药酒时常用此法。由于浸渍温度高于室温,故浸出液冷却后有沉淀析出,应分离除去。

重浸渍法

 即多次浸渍法,此法可减少药渣吸附浸出液所引起的药物成分的损失量。其操作是:将全部浸提溶剂分为几份,先用其第一份浸渍后,药渣再用第二份溶剂浸渍,如此重复2~3次,最后将各份浸渍液合并处理,即得。多次浸渍法能大大地降低浸出成分的损失量,一般浸渍2~3次即可,浸渍次数过多并无实际意义。

常用设备

 工业生产中常用不锈钢罐、搪瓷罐、陶瓷罐等。压榨药渣用螺旋压榨机、水压机等。

应用特点

 简单易行;适用于粘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价低廉的芳香性药材。不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的制剂。因为溶剂的用量大,且呈静止状态,溶剂的利用率较低,有效成分浸出不完全。即使采用重浸渍法,加强搅拌,或促进溶剂循环,只能提高浸出效果,也不能直接制得高浓度的制剂。浸渍法所需时间较长,不宜用水做溶剂,通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白酒,故浸渍过程中应密闭,防止溶剂的挥发损失。

浸渍法是家庭药酒制作时最常用的方法

具体又有冷浸法和热浸法的不同。对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单味药,或味数不多的药物,或有较强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药酒的处方配伍众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应当选用热浸法。对酒精度数较低的酒,如黄酒、果酒,不容易将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也常常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能尽可能多的析出。

1、冷浸法: 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天搅动或摇晃1次,7天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次。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有些药酒需浸泡较长时间,如龟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渍3个月至半年,才可饮服。另有一种冷浸方法,不需压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时间,即开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药酒液时,再加入适量原料酒,如此往复,直至药味清淡为止。余下药渣,可研为细末,用第二料药酒送服。如参茸酒就可用此法泡制。

2、热浸法: 将药物轧粗末,或切薄片,放进酒器内,加入适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后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于荫凉处,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则压榨后取液过滤,两液合并,经澄清后,装瓶慢慢饮用。另有一种方法也属于热浸法,即将药物放陶器(如砂锅)中,加入适量酒,用厚纸将酒器口封固,浸泡数小时后,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凉,静置2~3日,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取汁,过滤澄清,两液合并,装瓶备用。

3、酿造法: 本法是用米、曲和药物,通过直接发酵的方法酿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间还有应用。其方法为: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米(糯米或黄粘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捡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摄氏30度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天,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摄氏度,以杀灭酵母菌及其它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较低,适于不会饮酒者。

药酒的关键在于其药物的特性,严格来说,它仍是药,仍然要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选择服用。目前,市面上售的比较多的药酒通常分为4大类,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虚实、症候特点,在中医师、中药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按规定的用法、用量饮服。

1.滋补类药酒: 用于气血双亏、脾气虚弱、肝肾阴虚、神经衰弱者,主要由黄芪、人参、鹿茸、当归等制成。著名的药方有至宝三鞭酒、五味子酒、八珍酒、十全大补酒、人参酒、枸杞酒等。选用滋补药酒时要考虑体质,形体消瘦的人,多偏于阴虚血亏,容易生火、伤津,宜选用滋阴补血的药酒。形体肥胖的人,多偏于阳衰气虚,容易生痰、怕冷,宜选用补心安神的药酒。

2.抗风湿类药酒: 用于风湿病患者,著名的药方有至宝三鞭酒、风湿药酒、追风药酒、风湿性骨病酒、五加皮酒等。症状较轻者可选用药性温和的木瓜酒、养血愈风酒等;如果已经风湿多年,可选用药性较猛的蟒蛇酒、三蛇酒、五蛇酒等。

3.壮阳类药酒: 用于肾阳虚、勃起功能障碍者,主要由枸杞、三鞭等制成。著名的方剂有至宝三鞭酒、多鞭壮阳酒、*羊藿酒、青松龄酒、羊羔补酒、龟龄集酒、参茸酒、海狗肾酒等。

4.活血化淤类药酒: 用于风寒、中风后遗症者,药方有国公酒等;用于骨肌损伤者,方剂有跌打损伤酒等;有月经病的患者,可以用调经酒、当归酒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