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蚌的养殖方法
1、河蚌养殖时水面不能太小,要求6000m2以上。如面积太小,水质环境变化大,不稳定,影响蚌的生长。
2、水深1.5-4.0米的水面可育珠,最好2-3米,低于1米或高于5米均不宜养殖。
3、水源充足,且无各种污染,有毒物质含量不得超过渔业水质标准。
4、一定速度的流水(每种流速不超过0.1米),对蚌的生长与珍珠的生长有利。生产实践证明,蚌育珠在有流水及其条件好的河、湖中,养殖一年可产珍珠5-8克/只,而静水水域中养殖3年才能产珠5-8克/只。
5、充足的阳光照射,能够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为育珠蚌及其饵料生物提供能量能源。光照对珍珠的颜色及其光泽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可增加水中的溶氧,又可促进水体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6、育珠水域土质以粘土最好,河土次之,黄土、砂泥土最差。池底要有适当淤泥。
7、PH值在7-8是最透宜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
8、溶氧一般夏季水体要大于5毫克/升,冬季要大于3毫克/升。
9、蚌水域透明度以30厘米较好。
10、蚌对水温的最适范围为18-28℃。
11、水体中无机盐的含量以钙离子最重要,因为钙是珍珠和珠蚌贝壳的主要成分。通常要求水中含钙量在10毫克/升以上,当水体中含钙量低时,可通过施生石灰来解决。
12、氮是一切藻类生长必须的营养之素。氨氮含量高说明水体比较肥,超过2毫克/升,说明水体污染较严重,对蚌的生长和成活有影响;当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时,说明水质太瘦,不能满足天然饵料增殖的需要。
河蚌怎么养?
鸟贝焯水5分钟即可。同时鸟贝的营养十分丰富,它可以作为补充优质蛋白质和钙元素的首选原料,且鸟贝肉含有多种氨基酸.营养甚为丰富,有润肺、益精补阴之功效,为其他贝类所不及。此外,它还有清热解毒、滋阴平肝、明目防眼疾等作用,适宜阴虚内热之人食用。
鸟蛤为大型、深水埋栖的双壳贝类,足部肌肉发达,能时常用足从海底飞跃跳起运动,故名鸟蛤,俗称“鸟贝”。多为暖水性种类,黄渤海常见有两种:滑顶薄壳鸟蛤和加州扁鸟蛤。生长速度很快,约1年即可长到壳长7厘米。滑顶薄壳鸟蛤自然栖息于潮间带至水深50余米的泥底内湾浅海,分布于我国黄海以北海域,为目前养殖种。贝壳近圆形,壳质薄脆,两壳极膨胀,放射肋细而平,约46~49条。雌雄同体,每年有春、秋两次产卵期,在北方为5~6月(水温17℃~23℃)和10月(水温在22℃~18℃)。产卵量随个体大小而异,壳长60毫米可产卵60~80万粒。
1、养水:取自来水,至少没过河蚌,在缸底铺上一层泥沙供河蚌栖息。可以和多起鱼一起混养,保证水中不缺氧。
2、温度:放在阴凉处切记不可暴晒。夏天一定要避免阳光直晒,否则很容易死亡。
3、喂食:河蚌的食性较广,以淡水中浮游植物如硅藻类和裸藻类,浮游动物如轮虫和鞭毛虫为主,其他水生植物和甲壳类动物的腐败碎屑也能为食。所以,如果跟与鱼一起养的话,就无需格外喂食,和帮会律师水中的便便和有机残渣吃,如果单独一个河蚌的话,可以一周加小半勺豆浆来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5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