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百富榜发布钟__居榜首
今天发布的胡润百富榜显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__凭借瓶装水成为中国首富,不仅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2020年排名第一的马云三年来首次跌出前三,此前中国监管机构加强了对蚂蚁集团的监管,并对阿里巴巴进行了反垄断调查。
有记录以来,中国首次没有房地产企业家进入前十,去年排名前五的李嘉诚和许家印双双跌出前十。
美团“2019胡润百富榜年度人物”王兴,42岁,财富翻了三倍多,达到2200亿元,跻身全球前50。
电子烟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大生意。45岁的电子雾化器制造商陈志平以1250亿元的财富几乎进入世界前100名,而39岁的电子烟品牌RELX约克的王赢以710亿元的财富成为世界上40岁以下的女首富。
“盲盒之王”POP MART王宁和34岁的杨涛以520亿元财富跻身世界500强。
由于行业整合,50岁的陈建华和54岁的苏州纺织材料制造商范红伟的财富增加了167%,达到2600亿元,跻身中国前十。
餐饮、酒店甚至航空公司今年都表现强劲。海捞50岁的张勇和51岁的舒平财富增长138%,达到2450亿元。生活在中国的戚迹,55岁,财富增长50%,至310亿元;春秋航空77岁的汪正华财富增长58%,至125亿元。
房地产交易平台壳牌50岁的左晖的财富增长了7倍,达到1360亿元。
疫苗、医疗器械和个人防护设备制造商今年表现强劲。飞天生物68岁的姜仁生财富翻了三倍,达到1700亿元。医疗设备制造商迈瑞公司70岁的李喜亭和59岁的徐航的财富分别翻了一倍多,达到1500亿元。64岁的李以525亿元的财富首次上榜。
38岁的黄金凤以240亿元的财富首次上榜。他是化妆品初创企业Perfect Diary的创始人。
股票市场如此火爆,股票经纪人今年赚了很多钱。事实上,这位51岁的东方财富的财富增加了两倍多,达到810亿元。
今年机器人市场不错。科沃斯63岁的钱的财富翻了两番多,达到465亿元。39岁的Roborock的常静以180亿元的财富首次上榜。爱尔眼科56岁的陈邦才,翻了三倍,达到1700亿元。
得益于汉森和恒瑞医药的快速增长,孙飘扬和钟慧娟的总财富增长了50%以上,达到2800亿元。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的财富增加了2000亿元。
秦英林和钱莹,牧原的“猪王”,他们的财富翻了一番,达到2650亿元,巩固了他们在中国前十的地位。他们的财富在两年内增加了2300亿元。
半导体公司威尔公司55岁的余的财富翻了一番,达到900亿元,他的财富在两年内增长了12倍。去年,于承诺捐赠200亿元在他的家乡建一所大学。
小米52岁的雷军财富翻了一倍多,达到2040亿元,跻身全球前50;45岁的中公教育李永新,从考公务员、培训起家,财富翻了一倍多,达到1420亿元,跻身全球百强,成为全球教育首富。
JD。COM 48岁的刘和百度52岁的财富翻了一倍多,跻身全球前100名;华为77岁的任是中国少数财富缩水3%至190亿元的企业家之一。
2021年最值得注意的输家是Luckin coffee Lu(去年财富240亿元)和44岁的钱(去年财富120亿元),此前瑞幸被发现存在欺诈收入。负债累累的HNA人陈峰(去年财富130亿元)名列其中。
从事新兴产业的中国企业家占36%,比上年增加4个百分点;传统行业占64%。
在上榜的新兴产业企业家中,先进制造业的数量最多,有167位,比上年增加60位,占上榜企业家总数的43%
在新兴行业中,上榜企业家数量第二多的仍然是大健康行业,有86位,比上年增加33位,占新兴行业上榜企业家总数的22%。本行业排名第一的是爱尔眼科的邦辰,其次是志飞生物的姜仁生家族和迈瑞的李喜庭。
以下是胡润榜单:
———————————————
相关问答:中国富豪榜上都有谁?2021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有马化腾、黄铮、马云、王卫、张一鸣等。
1、马化腾
马化腾,汉族,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人,197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东方县八所港(今属海南省东方市)。1993年获深圳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任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青联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
2021福布斯富豪榜马化腾以658亿美元位列第15名。
2、黄铮
黄峥,浙江杭州人。企业家,拼多多创始人,曾任拼多多董事长。
2002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2004年获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加入美国谷歌。2006年回国,参与谷歌中国办公室的创立。
2007年,从谷歌离职创业,先后创立电商代运营公司和游戏公司。2015年4月,创立拼好货,开创社交电商新模式。2016年9月,拼好货、拼多多宣布合并,黄峥担任新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2021福布斯富豪榜黄铮以553亿美元位列第21位。
3、马云
马云,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谷来镇,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理事会主席兼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联合主席。
2021福布斯富豪榜马云以484亿美元位列第26位。
4、王卫
王卫,祖籍广东顺德,1970年10月生于上海,顺丰速运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大湾区航空有限公司董事。王卫七岁移居香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他看中两地物流商机。
其时,两地工商业信件、货办派送需求日益增多,他毅然向父母筹资十万,启动创业历程。九十年代后期,顺丰已在该领域一枝独秀。随着淘宝、网购兴起,他从包机到自组航空公司,以最快、最安全方式送递货物,成就了顺丰速运的成功。
2021福布斯富豪榜王卫以390亿美元位列第35位。
5、张一鸣
张一鸣,男,1983年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客家人,南开大学毕业,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今日头条创始人、原CEO。
张一鸣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曾参与创建酷讯、九九房等多家互联网公司,历任酷讯技术委员会主席、九九房创始人兼CEO。2012年,张一鸣创办字节跳动。
2021福布斯富豪榜张一鸣以356亿美元位列第39位。
福布斯中文网——《福布斯》发布2021全球亿万富豪榜,上榜人
孤山
七
于是对于我们来说,新的问题变成了绝大部分经销商有了首批却没有复购,省区经理每个月的任务还是完不成,新的省代首批提货量能完成当月的,下个月又回归老样子,每次开会,其他地区的提货量报出来对他都是一种刺激,顶头上司回回骂的他狗血淋头,于是开始找我来商量,怎么能够增加提货量,完成每个月的出货任务,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飞货……(噗……又是一口新鲜的老血)
其实正常情况来说,省区经理一般都是给省代压货就可以了,因为省代可以把货压到下面的客户仓库里,但是C品牌的省代是没有客户的,客户都在省区经理手上,而当前阶段终端客户都是大爷,都得哄着,连他自己都不敢压,而终端客户不提货,压给省代也压不动,所以飞货就成了没有办法的办法。
飞货对代理商,肯定是级大的伤害,但人性就是这样,君子固穷小人得志,老老实实跑市场的人永远吃亏,费时费力跑下来的那点业绩,永远没有人家飞货来的数据漂亮,所以在一个一切以业绩为准的体系内,飞货者都是英雄,不飞者皆为傻瓜。
其实绝大部分飞货的源头就是品牌方自己,至少在C品牌,几乎每笔飞货的背后,都有省区经理的身影,表面上他们在区域市场大力整治串货,对下级经销商强调串货乱价重罚,而暗地里,串货乱价的源头正是他们,为什么?浅层次来说,他能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月度任务,而深层次来说,品牌方、省代、省区经理,三方都能从中受益,品牌方获得了出货量,无论是直接利润还是拿数据忽悠风投都是好事,省区经理完成了自己的月度任务,甚至受到表彰拿到奖金,而省代理也因为出货量的增加增长了收益,但大部分时候,省代理都是被省区经理以各种理由游说的去飞货,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飞货最后扛责任的是省代理,一旦品牌方需要抓串货,肯定就是拿省代说事儿,杀省代这只鸡给渠道看。
各位,请恕我无法告知你如何飞货,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飞货确实很爽,这是C品牌另一个省代大神原话告诉我的感受,他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提货量从零飙升到数百万,在C品牌的经销商里被奉为神一样的存在,而另一个省代朋友聊起他为什么不静下心来做市场,而选择飞货时说,在他看来,电子烟这个行业根本规范不起来,什么控价抓串货都是做给圈外人看的,做电子烟当务之急,就是把钱赚到手,至于类似C品牌这样的元年品牌,根本不值得为他们投入精力培育市场,因为他们自己明显也是捞一笔就撤的。
嗯,这就是人性,每个人都不傻,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于是,在一个多月的市场努力之后,我和省区经理抛弃了理想回归了现实,我们的出货量明显增长了……你不能理解这些货去了哪儿对吗?别忘了前面我给你说过,很多圈内实体店能拿到比市代更低的价格……
八
但是飞货很快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利润率。
我前面已经说过省代的利润率甚至跑不赢银行利息,那再加上飞货,利润就更低,意味着省代要承担着更大的资金风险,尤其是处在电子烟这个行业,而且又是C品牌这种刚创立不久,各种行为都体现是赚把快钱就撤的品牌上,我想这也是上一个省代选择放弃的原因之一。
其实电子烟真的不能说是一个暴利行业,所有你看到的暴利都是因为对市场的不了解,如果你因为终端高达百分之五六十的毛利就认为你发现了一个别人未知的新市场那就大错特错了,终端的高毛利恰恰说明的是终端数量的匮乏和稀少的客户群体。
整个电子烟行业大多采用多级分销模式,省代其实就是一级分销商,市代就是二级分销商,大部分时候,市代就会直接接触终端了,在这个体系下面,一般来说终端会被分配50%左右的毛利,市代15%的毛利,省代5%左右的毛利,当然这会根据品牌操作的方式不同有些许差异,但大概都是这么个范围,从这个体系里你能看的出来,当前阶段终端是最大的获益方,很多终端都不需要出资,因为他们的货品都是省代和市代铺的,甚至在部分电子烟缺乏普及的地区,省代和终端的利润出现倒挂,因为省代出货量太小了,同理,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近期这么多的电子烟专柜冒出来,正是眼前高比例的终端毛利率。
这个利润率似乎对于很多传统行业来说是比较高的,但做生意不能只看利润率不是吗?还要看利润额,真的对比起利润额来说,电子烟的利润额其实一点也不高。
我有和很多的新入行的异业朋友们聊过,虽然我无法确定,但我感觉大家都受到了网络上一篇帖子的影响,虽然大家看的可能不是同一篇,但至少是源自同一篇,在这篇帖子里提及电子烟是一个有着神秘色彩,闷声发大财的行业……这句话在当前的中国,真是太具有杀伤力了,大家都迅速的联想到自己所从事的苦逼行业,还有那可怜的利润,于是这两年大量的异业人士开始瞄准电子烟。
据我所知,电子烟行业里很多所谓的网红品牌的年销售额也就是一亿左右,这个销售甚至还不如很多网店,当然你如果不入局,是肯定不会知道这些的,从外表看这个行业实在诱人,这两年也有大量的风投进入这个行业,但实际上,电子烟因为政策监管的不确定性,产品安全的不确定性等等诸多原因,绝不是表面看的那么风光无限。
(未完待续)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5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