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无菌车间都需要什么设备?

无菌车间分为几个大部分

无菌车间都需要什么设备?

风淋室

风淋室是现代工业洁净厂房中必不可少的洁净配套设备,它能去除人和物表面的尘埃,同时又对风淋室两侧的洁净区和非洁净区起到了缓冲与隔离的作用。该设备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工程及精密电子等领域。风淋室分为“普通型和联锁型”两类:普通型采用手动启动吹淋的控制方式,个别操作者会选择“不经过吹淋就离开”的逃避方式。这使得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难以保证。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产品质量。洁净室内,在动态情况下,细菌及尘埃的发生源是操作者,当操作者进入洁净室之前,必须用洁净空气吹淋其衣服表面附着的尘埃颗粒。

高效送风口

广泛应用与电子工业,精密机械,冶金,化工等工业及医疗,制药,食品等部门的净化空调系统。本装置主要由静压箱,高效过滤器,铝合金扩散板,标准法兰接口等组成,造型美观,结构简单,使用可靠。 本送风口为下装式,具有在洁净室内安装和更换过滤器方便的优点,过滤器采用机械压紧或液槽密封装置,确保风口安装无泄露,密封可靠,净化效果好。

传递窗

传递窗主要适用于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或洁净室与洁净室之间的小货物传递,可有效的减少洁净室门的开启次数,把洁净区的污染减少。根据使用要求,传递窗箱体表面可喷塑,内胆可用不锈钢,外表美观。传递窗的两扇门采用电控连锁或机械连锁装置,可有效的防止低洁净等级区内的灰尘带入高洁净区内。

洁净工作台

无尘车间内的洁净工作台可根据产品要求或其他用途的要求,在操作台上保持高洁净度的局部净化。洁净工作台可以在操作台的局部空间形成无菌、无尘的局部净化,其主要组成部件有预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风机机组、外壳、静压箱、台面和配套的电器元器件等。无尘车间的洁净工作台的构造要求:台面,采用木质塑料贴面贴于层压板上做成台面,或采用不锈钢做台面;箱体,用热扎薄钢板与骨架气焊易变形,可采用冷轧薄板折边搭接,大电流电焊,内表面需粘贴消声材料,尺寸应以通过一般房门为宜;箱体密封,所有缝隙均采用密封胶密封;操作区截面应尽可能与空气过滤器送风截面相同,尽量减少盲区;风机、电机,选用高压低噪的小型风机,风机与箱体的连接采用软连接,电机及风机均应采取减振措施;灯罩,日光灯要尽量设置在灯罩内,灯罩内要通过洁净气流;预过滤器,须设置预过滤器,容量要大,在使用风量下,初阻力宜小于50Pa;高效过滤器,尽量采用大面积的过滤器,减少空气过滤器的数量,过滤器与框架之间的密封应采用封导结合的双环密封系统。

FFU风机过滤单元

FFU为英文缩写,全称为 Fan Filter Units, 中文意思为“风机滤器单元(机组)”,也称空气过滤单元。风机从FFU顶部将空气吸入并经初、高效过滤器过滤,它为不同尺寸大小,不同洁净度等级的洁净室、微环境提供高质量的洁净空气。各净化工程企业的FFU执行标准略有不同,业内通行的指标为:过滤后的洁净空气在整个出风面以0.45M/S±20%的风速匀速送出,但稳定性差距很大。净化工程行业开始注重产品质量与稳定性的双向验收标准,并逐步以实地检测数据(之前多依靠行业报告)更真实的体现工程性价比.

层流罩

层流罩一种可提供局部高清洁环境的空气净化设备。它主要有箱体,风机,初效空气过滤器,高效空气过滤器。阻尼层,灯具等组成,箱体喷塑或采用不锈钢材料。该产品即可以悬挂,又可地面支撑,结构紧凑,使用方便。可以单个使用,也可多个联接组成带状洁净区域。

(一)接种室 接种室为高度洁净的无菌区,一般长宽各2米左右,高约2.2米(图7-2)。墙顶装紫外线灯和日光灯各1盏。地面光洁有下水道,墙壁用防水涂料或油漆刷白,便于冲洗消毒。接种室外间为缓冲室,其长度与接种室相同,宽1米。缓冲室墙顶也装紫外线灯和日光灯各1盏,壁上有挂衣架。接种室和缓冲室的门均应为推拉门结构。

图7-2 接种室结构示意图

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既干净又无污染,是一种很好的消毒方法,因而长期被广泛地采用。紫外线灯管以悬吊在顶棚下为宜,一般应按装在离操作台1.5米处。紫外线作用最适温度为26.7℃。在潮湿情况下,效果降低。紫外线灯一般在最初使用的100小时中很快降低功率,故需在使用100小时后测定其强度(用紫外线光度计测)。如功率下降为原有功率的70%时,就认为失效了,应当及时更换。若不及时更换,不但没有杀菌效力,这个能量还会有利于细菌生长。紫外线灯管的维护极为重要,至少2~4周,甚至每周清洁一次。可用干净软布或酒精润湿过的棉花轻轻擦,要避免在玻璃上产生痕迹,禁止用有油或有蜡的布擦,装卸灯管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触灯管表面,以防灯管发生失透现象。在使用中,操作人员的眼睛和皮肤切不可直接暴露在紫外线灯光照射下,以防受伤害。

生物粒子如细菌及真菌孢子的直径大部分在0.5微米左右,因它们不能独立存在,都寄附于尘埃上而成为一个群体,凝聚直径都大于0.5微米,故高效空气过滤器在除尘时也除了菌。

接种室的洁净度如何,可用简便方法检验:在接种室的工作台上,以平均间隔位置摆放平皿3个,每个皿内装营养丰富并经灭菌的固体培养基约20毫升。打开皿盖暴露培养基30分钟再盖上,于37℃培养48小时检查菌落数,平均每个皿中不超过4个为灭菌合格。洁净度基本达到100级(国际标准:空气中≥0.5微米的尘埃的量≤3.5粒/升,即达到100级)。

接种室单独使用紫外线照射,而不同时进行无菌通风,是不能达到无菌要求的,其原因是:

(1)紫外线辐射面积有限 紫外线虽有很强的表面杀菌效果,但有效辐射面积有限,即使在应用合理的情况下,也不能杀死空气中全部细菌。因此,还需要配合使用化学灭菌及空气过滤法,来滤除未被杀死的细菌。

(2)紫外线穿透力弱 细菌多数依附在灰尘上,而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对灰尘上的(特别是较大颗粒)细菌,灭活效果并不彻底,而无菌通风是移除灰尘必不可少的措施。

(3)接种室通风不良 接种室为密闭房间,不能自然通风,如果不采用人工通风,则由于人体及料瓶(袋)水分的蒸发增加了室内温度和湿度,致使细菌和霉菌繁殖,且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条件允许时,应安装空气过滤装置,以滤除杂菌灰尘。无菌通风设备一般是由离心鼓风机、装有滤板的风箱和风道组成。理想的通风设备应有加热或和冷却空气的装置。无菌空气应自室顶棚中央进入,而由房间的下角风口排出,排风的方向应先经过缓冲间,再经过更衣室。标准接种室的气压应保持正压,大约高出室外30.4~50.7千帕,这样就防止了外界不洁空气的反流。

总之,接种室的空气处理,既不能单靠通风,也不能单靠紫外线照射,必须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室内空气净化的目的。

为节省投资,接种室内也可设置超净工作台。利用其过滤除菌的原理,先将空气过滤到无菌,然后将无菌空气从风洞处朝一个方向吹出,使工作台面成为局部无菌状态,然后进行接种操作。

(二)接种箱 采用接种箱接种较为适于农户小规模生产。接种箱(图7-3)的顶部两侧呈倾斜状,斜面为可开闭的窗门,窗门与箱框须密闭。箱底部两侧箱壁上各有两孔,孔上装袖套,接种时手由袖套伸入箱内操作。箱内有紫外线灯和日光灯。

图7-3 双人接种箱(单位:厘米)

(三)蒸气装置 在蒸气流上方的无菌区域范围内接种,所需装置式样不固定,大多为加热器、水壶和工作台组成,菇农可根据其原理随意设置。加热器大多为电炉,也可用煤炉。炉上置小口的水壶或水锅,壶或锅上方为工作台,台面上有10厘米×20厘米的孔,台面孔和壶口或锅口紧密相接,使壶口(锅口)产生的蒸气集中从孔口喷出。接种前,先加热壶或锅中之水,蒸气产生后,在孔口上方就形成了一个无菌区域,这时就可接种。接种时,将原种和待接菌种的瓶口对准台孔,再按常规法接种。

(四)接种帐 接种是菌种生产最关键的一道工序,而接种场所又直接关系着接种的成功与否。采用接种箱接种,缺点是其密封性能差、空间小而操作不便;接种室空间太大,致使消毒难以彻底,染菌率高。为解决此类问题,采用“蚊帐”式塑料接种棚,效果很好。

1.制作“蚊帐”式塑料接种棚用3米宽、5丝厚的农用塑料薄膜制做。接种棚的规格长3米×宽3米×高3米。制作起来极为简便,先剪取13.5米长的塑料薄膜作为3米见方的接种棚围墙,另取3米长的薄膜作为棚顶。然后用塑料封口机或电烙铁将二块薄膜沿边封好,在棚的一侧留有一条掩合的交接线,作为接种棚的门,供接种人员进出和通风排湿用,在接种棚四个顶角各系一条绳子,便于吊挂。这样一个3米见方的类似蚊帐的塑料接种棚便制成了。

使用前先清理接种场地,再将接种棚吊挂起来,棚高2.5米,余0.5米折向棚内。然后将冷却的菌棒搬入棚内,沿棚壁堆放,将塑料棚折起部分压紧压实。棚中留一块空地,供放接种桌和工作人员走动。准备就绪后,关闭接种棚进行消毒。接种完毕后菌棒可就地培养,用种块直接封口,待菌丝团长到5~10厘米后再摘棚。每次可接1000袋菌棒,接种时间5小时左右。

2.效果 为了验证“蚊帐”式塑料接种棚的接种效果,进行了“棚接”与“室接”的对比试验,每个对比试验的接种时间、地点、天气、人员、消毒方法、菌种质量及原料配方相同或基本相同。结果表明,“蚊帐”式塑料棚接种2万袋,发菌成品率达93%;而接种室接种2万袋,发菌成品率仅84%,“棚接”比“室接”的接种成功率高9%。主要原因一是接种棚大小适宜且密封性能好;二是环境比较卫生,每次接种前便对接种棚进行一次清洗或翻晒,而且菌袋就地培养,不容易破损污染。同接种室(箱)相比,接种棚具还有如下优越性:

(1)成本低 制作一个“蚊帐”式接种棚只用三十几元钱,是接种箱的1/5,而且制作简单,一般可连续使用三年。

(2)劳动效率高 一般接种箱每小时仅接25个菌棒左右,接种棚每小时可达50棒以上,而且就地培养发菌,不再用其他东西封口,节省了许多劳力。

(五)培养室 接种后的瓶(袋)需要在适温条件下培养。为提高建筑面积的利用率,室内可设置菌种架。架数、层次、层距等的设计除考虑培养空间的利用率外,还应顾及摆放瓶(袋)及检查的方便性。床架可以是竹木结构,也可以用角钢制作。架上铺以木板或塑料板,以便摆放菌种瓶(袋)。架子的大小规格,依房间大小而定。中间摆放的床架,宽度为1.2~1.4米;依墙摆放的床架,宽度0.7~0.9米即可。床架的层数视菇房高度而定,一般5~6层,每层相距0.5米左右,底层距地面0.3米,顶层距屋顶至少1米。为了便于调温、调湿、换气,培养室应设地窗并安装空调。地窗设纱窗,保温时关闭,换气时开启。发菌期保持无光培养,检查时采用手持式工作照明灯或开日光灯。

(六)泡沫塑板菇房 在灰树花生产中,菇棚是其主要栽培设施,普遍使用的有砖墙结构的改良式菇棚、半地下式土菇棚、竹木结构塑料棚、简易遮阳小拱棚等,这些设施虽然成本较低,在生产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但存在一些问题,如保温、保湿效果不理想,不容易调节;杂菌污染严重,特别是粗糙的墙壁、地面及屋顶,病虫不易彻底消除,且由于常年潮湿、竹木架、苇箔易烂腐朽,石灰或泥土墙壁易脱落,棚室的使用寿命短。

针对传统菇棚存在的各种问题,农业部规划设计院研制开发出塑料覆盖钢管骨架新型菇房,在北京通县、湖北武汉等科研及生产单位实验验证,该菇房保温、保湿、通风等效果良好,其环境条件能满足各种灰树花的生长要求,收到显著效益。

1.菇房结构 是以镀锌镍薄壁钢管组成骨架的装配式菇房,顶部是拱形,采用各种专用卡具及部件连接安装。菇房长度10~15米,跨度6米,肩高2.4米,拱顶高3.2米。菇房走向为南北向,东西长,南北两侧设通风窗及排气地窗,安装换气扇,拱顶设天窗,门安置在东边山墙上。整个结构组装方便,基本构件均在工厂制造生产。地基用角钢及铁丝将钢管骨架底脚连成一体埋入土层,以保证抵抗风载的向上力或雪载的向下压力。菇房地面抹水泥。菇房覆盖材料为三层,外层及内层为塑料薄膜,中间一层为泡沫塑料板,用专用卡具固定在骨架上。覆盖材料可使用8年以上,骨架可使用10年以上。

2.菇房性能

(1)保温隔热性能良好,冬暖夏凉 12月中下旬,在北京测试结果,外界气温-7~-15.5℃时,菇房内6~10℃,而普通砖结构菇棚为0~5℃。7月中旬,当外界最高气温34℃时,菇房最高26℃,普通菇棚最高31℃。如果在冬季寒冷天气适当增温,炎热季节适当降温,可以周年栽培灰树花。

(2)保湿性能良好 根据不同天气,每日在菇房内喷洒水1~2次,能保持80%~95%的空气相对湿度,而且保湿时间比普通菇房持久,便于调节。

(3)菇房温度比较稳定 在密闭门窗的情况下,昼夜温差明显小于普遍菇房,适宜培养菌种及恒温结实的灰树花。

(4)通风换气、降温排湿效果好 由于菇房设有对流窗口,室内空气新鲜,同时利于调节温、湿度。

(5)菇房内光线充足 由于可拉帘能进行光线强弱的控制,散射光分布比较均匀,利于灰树花发育及其色、香、味的生成。

3.菇房应用

(1)温度管理 在春秋两季,菇房内的自然温度基本符合灰树花生长发育的条件。在进行夏季反季节栽培,可利用降温措施满足灰树花的发育条件,如在棚顶覆盖遮阳网降温,室内采用风机强制通风,有条件的地方可安装湿帘系统进行降温,效果更为明显,可保持室内25℃以下的温度条件。冬季可以采取加温的方法提高菇房内温度,保持在15℃左右。

(2)湿度管理 新型菇房保湿效果明显,在栽培管理过程中,根据室内具体湿度变化情况及天气状况进行管理,在阴雨天不喷水,晴天每天喷1~2次水,结合通风,以防湿度过大而烂菇。

(3)通气管理 在自然温度适宜灰树花生长的季节里,门窗经常打开,室内空气比较新鲜。在夏季防高温高湿,每次喷水后或阴雨天要加大通风量;冬季生产由于需要保温,通风次数相对较少,但要保证菇房内空气新鲜。要注意通风透气,利用地窗及天窗每天要通风2~3次,每次10~15分钟。

(4)新型菇房合理利用 在人力、物力、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季节选择不同温型的种类和品种,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力争多收。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栽培品种搭配,尽量选择紧俏、经济价值高、宜鲜宜干的品种。如进行灰树花—金针菇的周年生产,亦可用做菌种或栽培袋的发菌库。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