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是如何
根据近期公布的最新志愿投档分数线来看看,名校土木专业出现了断档和投档线下跌的情况,此事一出备受人们关注,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的这一现象,下面就跟随本站一起来看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985名校土木专业投档线暴跌究其原因是如何去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同时,今年一些名校的相关专业如土木工程类专业受到较大影响,投档线大幅下滑。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水利工程系教授、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黄国如对第一财经表示,近两三年以来,土木类专业的热度有所下降,即便专业头部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有所下调。这背后既存在短期原因,也存在中长期的转型问题。
名校土木工程专业投档线大幅下滑
河南省7月18日公布的2022年普通高招本科一批院校平行投档分数线显示,同济大学在河南理科投档最低分为564分,投档最低分排名为43252名,比去年下降了41522名;吉林大学在河南理科投档最低分为530分,排名在86614名,比去年下降了74915名。
四天后公布的河南本科一批征集志愿院校分专业名单显示,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计划未录满,分别有计划余额1名、8名。此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均出现计划余额。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截图
不只河南,相较去年,多省土木工程类专业今年的录取排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比如在安徽,安徽建筑大学相较于去年理工类招生的投档最低分排名由58650名后移至96517名,这所大学正是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
专家分析称,此现象反映出房地产行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吸引程度正在下降。
名校土木专业断档、投档线下跌
7月18日,河南省2022年普通高招本科一批院校平行投档分数线显示,同济大学在河南的理科投档最低分为564分,投档最低分排名为43252名。而去年,同济大学在河南的调档分数线是667分,只有前1730名考生才能录取。
7月22日公布的河南本科一批征集志愿院校分专业名单显示,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吉林大学土木类专业计划未录满,分别有计划余额1名、8名。
此外,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均出现计划余额。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截图
其中,同济大学的王牌专业——土木工程在河南的分数线变化十分引人关注。客观地说,一个学校的专业在某个省份的分数线出现巨大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有“大小年”因素的影响。去年,同济大学在河南的调档分数线是667分,只有前1730名考生才能录取。
不过,“大小年”并不能解释共性现象。同济土木类录取线在河南以外的省份也出现明显下滑。2022年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在重庆理科投档最低分为638分,根据一分一段推算,排名为1251名。而去年,该校在重庆理科的投档最低分为674分,排名847名。同时,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也成为2022年同济大学在重庆九个专业的理科招生投档最低分排名倒数第二的专业,仅略高于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
在浙江,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同济大学2021年和2022年的投档录取线最低都是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今年的录取分数是656,最低位次5665名,名次号比去年下降276。同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最低位次则为1981名。
在河北,2022年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理科投档最低分为633分,根据一分一段推算,排名为2156名,比去年下降了620名。在山东,2022年同济大学工科试验班(土木与环境类)理科投档最低位次为2919名,比去年下降了458名。
第一财经梳理本科院校投档信息发现,相较去年,多省土木工程类专业今年的录取排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甚至成为以工科见长的知名高校招生排名“垫底”的专业。
重庆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普通高校招生信息表显示,2022年中南大学土木类(土木安全类)理科投档最低分为600分,根据一分一段推算,排名为5967名,比去年后移了550位次。
山东教育招生考试院官网信息显示,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卓越全英班)理科投档最低位次为5654,较去年后移了263位次。天津大学建筑类理科投档最低位次为3945,较去年后移了395位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理科投档最低位次为36809,较去年后移了3574位次。
房地产从业者危机感最强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第一财经分析,大学专业录取分数线的变化和整体就业市场紧密相关。过往十几年,房地产以及上下游相关产业吸纳、解决了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从今年各大名校土木工程专业类的分数线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吸引程度正在下降。尽管房地产市场的增量在未来5到10年仍能保持一定的水平,但是行业在吸引新增毕业生数量、薪资层面,肯定不会像以往那样有那么高的预期。
张波分析,房地产行业涉及到很多专业,相对来说,跟房地产建造相关的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受影响较大。
黄国如分析称,一直以来,房地产行业是土木类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就业去向之一。但随着房地产行业进入存量时代,工程作业总量减少,对土木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有所缩减。与此同时,近两年来,由于调控收紧、地产企业暴雷以及行业景气度下行,地产行业的人才市场呈供需两弱现象。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报告,2021年,裁员力度最大的三个行业中房地产排名第二,仅次于文教传媒行业。去年七八月开始,不少大型房企都启动了裁员计划。
猎聘最新发布的《2022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显示,超6成职场人工作危机感增强,分行业来看,房地产从业者的危机感最强,表示危机感增强的人占到该行业的82.14%。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房地产行业人才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春节后开工第一周,房地产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减少29%,降幅远高于全行业的4.5%。同时,在2021年偏紧的政策环境与走低的市场需求中,房地产从业者的离职比例达到了28.8%。
36岁的李女士原来在广东一家大型民营房企,去年底离开了从业十多年的房地产行业,转身投入到金融行业。“我所在的部门大部分人都离职了。不离职的,留下来也比较难,降薪幅度很大。”
第一财经日报此前7月19日报道,90后的王明离开地产行业之后进入了一家发展前景还不错的医药企业。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像王明那么幸运,王明此前所在房企的一位管理层,辞职之后没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已经在家待业了半年。
从另外一家广东大型房企离职的陈琳(化名)说,其所在部门留下来的人,有的薪水大幅缩水,级别从中层管理降为普通职员。“没办法,房地产已经走过巅峰期了。”
第一财经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梳理发现,中国城市家庭住房中,88.4%的住房为1990年以后建设,68.1%为本世纪所建。这也意味着当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另一方面,出生人口的变化也广受关注。2021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比2020年下降约138万人。相比2020年,2021年净增长人口仅为48万人。第一财经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1949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梳理发现,2021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近60年来(1962年以来)的新低。出生人口下滑以及目前已经达到64.7%的城镇化率等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楼市的整体需求。
贝壳研究院近期发布的《2021-2035住房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分析,相较于“十三五”期间住房市场18.9亿平米的交易规模,“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预计降幅分别为17%、21%、27%。住房总需求呈现逐步下台阶的特征,到2035年,住房总需求降至13.3亿平米,15年间年均降速2.5%。
土木专业未来前景几何
黄国如称,土木类专业遇冷也是所有传统专业转型的一个阶段性现象。“信息化产业,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软件等相关专业近年来分流了一批国内优秀的高考毕业生源,相比之下,在一些家长和考生传统视角下‘下基层’‘去工地’‘搬砖’的土木类等传统工业的吸引力难免会减弱。”
前述猎聘发布的《2022上半年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报告》指出,在国家重点发展的新兴领域中,二季度新发应届生职位同比增长最高的是芯片领域,增幅为502.38%;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增幅位居第二、第三,分别为444.44%、200.00%。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人工智能、5G应届生职位增幅均为100%及以上。报告称,从这些新兴领域应届生招聘平均年薪来看,芯片、人工智能、5G位居前三,为23.40万、23.33万、23.01万。
即便如此,在黄国如看来,土木类专业需求远未饱和,无论是新老基建还是城市更新,均会为新型土木类人才创造大量优质的就业机会,相信一定大有用武之处。
何谓新型土木类人才?
黄国如表示,就是可以适应数字化时代发展需求,有着跨学科能力的土木人才。“今年我们学院新开设了一个专业,叫智能建造,旨在将一些前沿的数字化技术融合到传统行业的教学中去,还有水利行业目前大力推动的智慧水利、智慧水务等专业或方向;相对应的,在教师队伍中,我们除了聚焦提升本学院教师的数字化素养外,也会邀请计算机、人工智能等学院的老师开设课程,还会引进或培养具有交叉学科教学能力的师资力量。”
公开报道显示,华南理工大学新增的智能建造专业依托土木工程学科,适应建筑行业可持续化和智慧化发展趋势,大力培养具有土木工程、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工程管理等交叉学科背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加快促进土木建筑业升级转型。
此外,不同地区和同地区不同师资背景的土木类毕业去向也有所不同。黄国如举例称,在华南理工大学,土木、水利系有近半数本科毕业生选择读研深造。进入就业市场的,无论本地生源毕业生还是外地毕业生,留在珠三角就业的比例均较高。而同地区一些非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有部分流入粤西、粤东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以实现“错峰”就业。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一名老师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学科专业在填报志愿中的受欢迎程度有“大小年”,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和专业本身发展的趋势。土木工程作为一个成熟的、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专业不会消失,今年同济的土木毕业生找工作基本都不错也说明了这一点。
他分析,现在土木学科的发展在向三深:深地、深海、深空发展。地下空间、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设施等都是现代土木工程的方向。同时,即使东部建设已很多了,中西部也有很多潜力,也需要土木工程专业。“不能一提土木工程就联想到房地产。相反,房地产的土木技术含量并不高。”
自并购贷退出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考核后,春节假期后,监管层再次颁布第二个被剔除集中度管理的细项。
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向持有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认定书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发放的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
多名业内人士认为,从并购贷到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相继不再纳入房贷集中度管理考核,既体现房贷集中度政策在实际执行中的逐步优化,将增强房企的申请贷款动力;也将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缓解市民住房压力。
确保房企现金流良性循环
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按照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执行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有关统计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现在有关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贷款在房地产贷款市场的份额占比如何,今后又将有何变化?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目前来看,保障性租赁住房有关贷款是小众贷款产品,但后续可能会成为较大的贷款产品,毕竟国家支持。银保监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强调,对于长租房市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增速接近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5倍。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有序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房住不炒”、缓解住房租赁市场结构性供给不足的重要举措。通过政策落实,可使得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进度有序推进,房源供给快速增加,有效解决新市民、青年人阶段性住房困难。
张波分析,由于近几年房地产金融侧的持续收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开发节奏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现金流偏紧的房企更容易力不从心。通过明确有关贷款不纳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可以有效推进行业扩大投放的力度,这也是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黄卉认为,2022年上半年依然处于房企债务到期的高峰阶段,房企面临资金压力仍然较大。由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开发建设投资回收期长、利润回报相对较低,分开计算额度,有助于房企在积极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同时,确保现金流的稳定,建立房企资金、运营等层面的良性循环。
各地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
不仅投向住房租赁市场的贷款增速在提升,各地近期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要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力度。
住建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日前表示,“十四五”期间,住建部将采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等四大举措,提升住有所居领域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其中,“十四五”期间,初步计划在40个重点城市新增650万套(间),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年轻人等缓解住房困难等。
克尔瑞分析认为,住建部表示2022年要大力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全年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间),相比2021年任务量高出1.5倍,占十四五总目标的37%,2022年保障性租赁住房或迎来爆发式增长。
具体到城市来看,2021年底,北京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本市新供住宅项目配建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出台国有住宅用地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专项配套文件,北京新供商品住宅将按比例配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其他一线城市广州、上海、深圳确定“十四五”期间新增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为60万套(间)、47万套(间)、40万套(间),均达到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及以上。
而重庆、杭州、西安等重点城市,也制定了30万套以上的供应目标,力争达到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30%以上。金华、嘉兴、佛山、海口等二三线城市也被各省列为保障性租赁住房重点建设城市,明确具体供应目标。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8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