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茶园有哪些采茶好去处推荐
四月是采茶的好季节,而温州也是一处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当然就有很多茶园,那么在温州有哪些地方是非常适合踏青品茶的地方,下面就为大家推荐了几处地方,一起来看看吧!
永嘉乌牛早
“楠溪江水育香茗,琼枝玉叶非凡品。”永嘉乌牛茶是浙江最早上市的名茶,一般在2月下旬到3月初采制上市。优越的生态环境,珍贵的早芽良种,精湛的工艺技术,诞生了优质名茶“永嘉乌牛早”。
乌牛早茶扁平光滑,叶底幼嫩肥壮,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高鲜,滋味甘醇爽口,被全国引种推广,为全国茶树良种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永嘉乌牛早茶在2008年便被列入第二批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A级景区村三江街道坦头村是瓯窑小镇核心区,村庄背靠千亩乌牛早茶茶园,是永嘉乌牛早茶的核心原产区;碧绿的茶园,一眼望不到边,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茶园融为一体。采茶时节,三五成群的茶农,在茶叶丛中忙碌采茶的画面,宛如一幅清新的田园画,村前百亩良田,阡陌纵横,好似七彩田园。游客在这里还可以体验瓯窑制作,瓷板画制作,茶道文化活动等。
瓯海黄叶早
瓯海黄叶早是我国“珍贵的特早生茶树良种”,一芽一叶至一芽二叶初展在2月底、3月初就可采制名优茶上市,比一般品种提早20多天,据说自宋朝起这里的茶叶就屡屡列为宫廷贡品,久负盛名。
原产地在瓯海茶山等地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山高雾重,林木葱茏,气候温湿。“得天地之灵气,吸云雾之精华”,在这里出产的名茶制品扁平光削、色泽翠绿、气香高远、味爽回甘、独具风韵,享有“浙南龙井”之称。
如果想在市区周边来一次寻茶之旅,不妨上大罗山巅找找黄叶早,在山间民宿、农家乐里寻一份清静。
瑞安清明早
“清明早”是瑞安特色农产品,在唐朝就开始种植,是温州四大名早茶之一,历史久、上市早、品质优,具有“香高鲜、色绿亮、味浓爽”的品质特征。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瑞安清明早”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瑞安清明早”比西湖龙井群体发芽早20余天,是罕见的特早品种,春节过后即开始采摘,清明前后进入采制旺季,比一般品种提早十多天上市。
平阳早香茶
早香茶产于平阳县鳌江镇海拔528米的大坪山上,发芽特早,一芽一叶初展开采期在2月底,是罕见的早发珍贵品种。并且“平阳早香茶”是省级名茶,省优产品。具有独特的色、香、味、形。扁平光滑挺直、色翠,香气持久,滋味鲜醇、爽口回味甘,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明亮,芽叶成朵,为平阳名茶之最。
精品绿茶雁荡毛峰
雁荡山由火山岩发展而成,基本没有含水层,但大龙湫流域和雁湖底层却因风化壳,形成了海绵般的蓄水层。蓄水层滋养了大龙湫,也成就了雁荡毛峰。
雁荡毛峰产在龙湫背上,又名雁茗。因长在高山之巅,终年沐云浴雾,形成了雁荡毛峰幽香清甜的典型品质,雁茗自古就是朝廷贡品。雁荡毛峰加工工艺独特,烘青工艺中糅合炒青工艺,制作出的茶叶有“外形肥壮翠绿,白毫显露,内质香气浓高,味鲜爽”等特点。
无事闲坐雁荡山,品一壶龙湫背的毛峰,观大龙湫白练飞泻,美景配香茗岂不美哉?
泰顺三杯香
“好山好水出好茶”。泰顺境内群山环抱,云雾缥缈,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多为黄壤、灰棕壤。含有石英细砾,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造就了得天独厚的产茶条件。泰顺产茶历史悠久,享誉甚早。三杯香更是其中佳品。其采自泰顺深山茶树上的嫩绿芽叶,精工细作而成。以冲泡三次后仍有余香成名,故有“香高味醇,经久耐泡”之称,因而连续多次荣获省级名茶奖,成为浙江省优质地方名茶,并列入钓鱼台国宾馆特供茶,从浙南山区走向国宴。
泰顺三杯香外开细紧纤秀、锋苗显露、色泽绿中带黄,有似莲子蕊色,香气清幽,含绿豆清香,味浓,三杯香因具有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的“三著黄绿”特色而闻名。
入选“2019年中国美丽茶园”的泰顺县仕阳镇“万排万亩茶园”是泰顺名茶“三杯香”的主要产地。置身茶园,放眼远眺,一垄垄茶树,长势喜人,绿意盎然,漫过一道道山坡。轻风拂过,传来缕缕茶叶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苍南五凤茶
五凤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四面环山,云雾缭绕,海拔300—600米之间,四季分明,冬暖夏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十分适应茶树生长。这里的空气里既有着淡淡茶香,也有着高山上的通透感,来这里畅游品茶可是茶友们的最爱。
产于五凤乡五岱山上的五凤香茗茶叶外形细紧卷曲、色泽翠绿,香高持久,味鲜醉口,汤色嫩绿明亮,为绿茶家庭中的佳品,五凤香茗茶曾在浙江省得过许多次优异的奖项。如果你是骑行爱好者,也可以来茶园绿道骑行,一切美景都恰到好处。
文成贡茶
文成贡茶,是历史名茶,传说明朝开国元勋—帝师刘基,每年会把家乡的上等茶叶进贡给皇帝朱元璋,得到极高的评价。
其共分贡绿、贡红、贡白。其中贡绿最为有名,其外形美观,条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芽峰显露,色泽嫩绿光亮。冲泡后,叶底嫩绿成朵,叶色,汤色清澈嫩绿明亮。品之,滋味鲜嫩爽口,回味甘甜,香气幽雅馥郁持久,带花香,品质特优,备受大家青睐。
文成县九龙山生态茶园位于文成县东北方的田东村,海拔500多米,该村茶园种植面积达到1700多亩,是个名副其实的“茶园村”。
雅致黄茶平阳黄汤
平阳黄汤茶属于六大茶类黄茶类中的黄小茶,是中国四大传统黄茶之一,与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知名黄茶齐名,2014年5月入选农业部2014年第一批农产品地理标志名录。以“干茶显黄、汤色杏黄、叶底嫩黄”的“三黄”特征傲立茶界。
其外形条索细紧,色泽黄绿,汤色杏黄明亮,香气清芬高锐,滋味鲜醇爽口,叶底芽叶成朵匀齐。在清朝,黄汤曾被奉为贡品,在京津一带,尤其是茶行业人士间颇负盛名。
被评为中国最美丽的三十座茶园之一的浙南平阳朝阳山万亩茶园,海拔约700米,一年之中有三分之二是雨雾天气,水源充沛,峰峦连绵,生长着平阳黄汤的茶树,就种在这地势开阔的丘陵缓坡上。举目眺望,四周山峦间,一垄垄、一片片连绵茶园,像一块块绿色地毯铺于山野间,满山翠绿映春光,足以令人心旷神怡。山间云雾时而飘逸而来,那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茶园梯田,在蓝天下、在山谷间,宛如仙境。
这里有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黄汤茶博园。景区由新联村和天韵茶园及其周边山体构成,其是平阳黄汤的发源地,拥有天韵茶园、子久茶叶基地、古茶树遗址、新联畲族村落等多个旅游资源点。
新秀红茶泰顺廊桥红
泰顺依托传承百年的古老廊桥文化,依山傍水,用瓯南独特的茶叶制作工艺,打造的一款独具特色的温州茶——“廊桥红”。“廊桥红”是温州人的第一款红茶,立足泰顺这座绿色生态博物馆,高山活泉自然蕴盖,所产的茶每一芽一叶都是自然的馈赠。其以红润的汤色,饱满的气息,质朴而清晰的山野风味,很快在国内众多的茶叶评比中斩获连连,被誉为“茶叶中的廊桥”。
坐在廊桥边的小茶馆里泡一盏”廊桥红“,品味最古朴的生活味道,别有一番情趣。
文成公阳红
文成县茶叶历史悠久,早在明洪武年间南田武阳采制的茶叶因其制作工艺独特、品质上乘被列为贡品。茶叶外形条索紧细,身骨重实,色泽红润;高山韵香明显,汤色澄黄透亮,有光圈;杯底香浓,回润甘醇,香气持久。
雁荡山能仁红茶
“能仁红韵”用的茶,一叶一芽不带蒂,且必须在清明节前完成,用于制作红茶的茶园位于海拔500米以上,生长于雁荡山独特的香灰土中,结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制作工艺,条索紧结、香气芬芳、汤色明艳、滋味甘醇、叶底匀整。
雁荡山能仁村自古就是雁山茶的重要产地。近年来能仁村涌现出了“雁山龙湫”“能仁红韵”“上云清”等浙江省著名品牌与温州市知名品牌产品。
春风十里,不如一品春茶沉醉芳华
山里,萌动的草木,竞相绽放的李子花。我终于再次进山了,将身体所含的负情绪化为汗水,留给山里的草木石水,让我快乐归来。
大坪山,爬坡,80多公里的单边里程,让我是又心动又怂。歇息两个多月,体能估计吃不消,但还是心动行动,报个名,随组织一起前往。
窗外的雨声,夹杂着复杂的心绪,辗转难眠,这样的颓废,懒散什么才能终结。待闹铃一响,收拾妥当,六点五十出门。预计一个小时的15公里,最后40分钟就到群主店门对面,还没开门,等着红绿灯的功夫,看到小林哥开门出来了,我又来早了。
路程有点远,8点准时出发。沿着光华大道一路骑,与路边等待的骑友汇合,最后12人成行。这样的远程,公路车终于派上了用场,帮助我实现骑得更远的目标。可没想到的是,两三个月不参加活动,性质感觉大变样,前往大邑的路段,二十七八的速度只能掉在尾巴上,看都看不见人,想停车拍照的时间都没有。回程悦来古镇一路下的那段,三十的速度,也是跟不上,在后吃泡面的爬坡王都追上骑到前面去了,我这漫长的回家路。到底是我的体能下降,还是他们在拉扯,落在后面追不上,直到分岔路口才看见休息等待的他们。对于小林哥中午的问题,我也找到了答案,这样的速度,我都要退群了。后来我好像明白了,他们拉扯我是看不到人的,速度之后的缓休骑,我就不扫尾了。
大坪山,在崇州大邑,前往的路上经过鹤鸣山,一路在重拾回忆。不同的时间,相似的心境,来到同一个地方,那年行走的熟悉路口,现竟骑着单车在路上,心静山间。
而那坡,是出乎我意料的。因走错路,沿着光雾农庄的方向爬了4公里多的坡,耗尽我的体力,败光我的心情。爬坡路上,前面的骑友看不到,后面的骑友也不见影,难道这直直的上坡路就是张敏哥提的那几段,可花的影子都没有,只有山间的潺潺溪水,接山泉水的路边人。眉梢的汗珠滴滴落,脸被晒的发烫,终于踩不动了,还是停步休息片刻,推车往上,转角处看见前面的骑友,才知我们都走错了路。公路车还没练到家,我转换成大盘在爬坡。
原路返,又辗转于另一爬坡路,公路车真是爬坡爬得吐血,脸颊涨得通红,骑友说在前破风,最后我也跟不上了,停步于那三公里的三大坡前,不能再往上了。一没力,二害怕那陡坡回程的下坡路,三我也想赏赏花,在那李子花林走走。其间,还是试着推着车往上,但总迈不过那棵树,看着那个大转弯的坡,我就想我的山地车。最后,将车停靠在骑友的车旁,走进李子花林。
在山间呼吸,都是幸福的,甜甜的味道。在李子林里走着,看着随风飘落的李子花,铺满一地,心情自然而然的被治愈,大腿的酸软又被置之一旁,回程只要我坚持,就能到家。
下坡捏手刹,手掌心和手指都弄得好疼,看着码表,提醒着自己下坡路一定不能超速。车多,路窄,弯道多,安全下山。
回程路上,有着骑友的鼓励,一早准备好的两白水蛋,脸上挂着疲惫,脚还是不停的踩着。与小林哥他们分开后,还好有两骑友带着骑三环,要是让我带着摄影师大叔,不知得绕到多晚,因为修路,靠着导航我也找不到路,而且那路还没有灯。
曾说龚家山是我不想再去的地方,那大坪山也是我恐惧的一座山。在放弃那最后的三公里,心有不甘,也坦然接受,毕竟山里的骑行是让人身心愉悦。
带有爬山的单日里程200+,我又突破了自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