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请问如何选择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

随着名特优新水产品的迅速发展,有些单位和专业大户对养殖对象的市场需求、养殖技术等缺乏全面了解,把养殖特种水产当成一本万利,就盲目上马,造成决策失误。下面就从五个方面谈谈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应注意的问题。

请问如何选择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

一、苗种来源及价格。名特优新水产品的苗种一般来说是比较紧缺的,这样就造成价格昂贵。有些养殖户购种心切,少数商贩趁机抬高价格,掺假掺杂从中牟取暴利。苗种价格的抬高、假种劣种的掺入,严重影响了那些购种贪便宜、图方便、急于求成的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 二、养殖设施配套。名特优新水产养殖品种一般对养殖池塘、进排水系等都有特定的要求,如美蛙养殖必须有围栏,河蟹、鳖不仅能在水中生活也能离水上岸爬行,这些都增加了在养殖中的投资及管理上的难度,因此要解决池塘配套,管理应跟上。 三、饲料种类来源。不少的名特优新水产品种由于其生活习性不同,它们的食性也不同于常规品种,绝大多数为肉食性或杂食性种类,对饲料的要求严格。因此养殖户在引进名特优新品种时,应事先弄情养殖对象的食性及饲料来源。 四、养殖技术及生产周期。对养殖户来说技术要求越简易越有利,养殖周期越短越好。一般来说,如美蛙、黄鳝等水产品种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易、管理方便,而甲鱼、乌龟等品种生产周期长、投资大、技术性强、风险大。因此,在选择养殖品种上要根据自身的技术条件量力而行。 五、信息及销售渠道。俗话说:信息是金钱,销售是关键。作为生产者,要实行产、供、销一条龙,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特种水产养殖是否还姓“特”,决定在产前对市场预测的准确性。随着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的逐步完善,高投入、高产出的特种水产养殖风险性日益加大,市场价格的波动起伏不定,如果信息灵通,预测准确,销售渠道畅通,可以获利,否则就会亏本失利。因此,在发展任何一个新品种时,要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了解、分析,然后进行定盘。总之,发展名特优新水产养殖,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能力,决不可一哄而上,盲目进行。

池塘条件

水源充沛、清新无污染,水质符合NY5051-2001的要求,水深常年保持在2.6米、透明度为30~35厘米,保水保肥,塘底壤土疏松通透、平整略向排水口倾斜;实行进排水分流。试验塘配备一台微孔增氧机(按鼓风机功率0.3千瓦/亩配置,放置15个增氧盘)作为常规增氧设备,同时配备2台相同功率的叶轮式增氧机作为应急设备;此外,还有功率120瓦投饵机一台及捕捞定置网一张。

放养前的准备

清塘消毒:在苗种放养前30天,排干池水,整修池塘,清除杂物和过多的淤泥,使池底淤泥层保持在10厘米左右,经曝晒霜冻15天后注入新水8厘米,将选好的生石灰块灰(按75千克/亩)放入事先挖好的小坑内溶化成糊状,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并于次日将底泥推耙一遍,彻底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

进水和肥水:在异育银鲫“中科3号”苗种投放前7天,池塘加注经沉淀池沉淀的水至80厘米(进水管口加装60目钢丝筛网用于过滤补水,防止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及其卵进入),以后每隔7天加10厘米新水至2.6米的稳定水位。进水后,每亩施发酵腐熟并经漂白粉消毒的鸡粪500千克(鸡粪与漂白粉按100∶1充分搅拌均匀,彻底杀灭细菌和有害生物),以肥水培养浮游生物,透明度控制在28厘米左右,待池水变成豆绿色即施用芽孢杆菌。

鱼种放养

鱼种来源: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种从福建顺昌县兆兴鱼种有限公司引进;鲢鳙鱼和团头鲂“浦江1号”则来自宁化县鱼种场。

水质调控

水位调节和水体交换:适度换水和保持合理的水位有利于改善水体养殖环境,确保水质稳定、提升养殖鱼类的品质和预防疾病的发生。养殖初期水深控制在1.2米左右,利于快速提升池水温度;5月进入夏季,逐渐注水至最大深度2.6米,利于保持水温的稳定。根据水质变化和鱼群活动情况每隔7天换水1次,每次15厘米,约占总水量的6%;进入盛夏季节(7-9月)每5天换水1次,每次25厘米左右。采取先排后进,加注的新水在沉淀池经消毒和筛网过滤后才能进入养殖池,避免污染和病原流入。

追肥:选用小球藻利生素作为渔用生物肥来定向培育淡水小球藻等有益种群。5-9月每月施肥3次,选择水温和pH值较低的晴天上午按0.37克/米3?(首次每亩加2千克尿素配合使用)稀释1000倍全池均匀泼洒,同时开机增氧。全程调节养殖水体成“肥、活、嫩、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0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