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有限空间作业常识

1. 密闭空间作业常识

有限空间作业常识

密闭空间作业常识 1.密闭空间作业安全要求有哪些

密闭空间作业是指生产区域内的各类筒仓、球、釜、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已及地下室、窖井、地坑、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

其安全要求有:1、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所规定的要求;2、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粉尘等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办理《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作业中也要求加强定时监测。3、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4、设备内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并做好安全应急措施。5、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办理《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

2.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有哪些安全要求

1. 有限空间作业前,有关人员应针对有限空间作业内容、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2. 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熟悉现场环境和作业安全要求,经考核合格;

3. 3. 有限空间作业前,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检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申请》,检查确认安全措施落实后方可作业,否则有权拒绝作业;

4. 4. 有限空间作业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

5. 5. 检测人员进行检测时,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检测记录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检测人员作业时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

6. 6.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者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作业人员应当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者置换。经检测,有限空间的危险有害因素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的要求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7. 7.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现场应当采取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或者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作业人员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作业监护人清点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

8. 8. 在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对作业场所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时检测或者连续监测。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9. 9. 有限空间作业场所的照明灯具电压应符合《特低电压限值》(GB/T3805)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作业场所存在可燃性气体、粉尘的,其电气设施设备及照明灯具的防爆安全要求应当符合《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

10. 10. 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必须配备监护人,掌握急救方法,熟练掌握救护器具的使用,确认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对现场的作业人员的违章行为有权进行制止;

11. 11. 有限空间作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2. (一)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

13. (二)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

14. (三)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

15. (四)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

16. (五)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17. (六)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

18. 12. 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

3.用人单位对进入密闭空间作业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执行“先通风、先检测、后作业”的原 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凡进入有限空间进行施 工、检修、清理作业的,应当实施作业审批,未经作业负责人审批,任何 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3、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在没有充分安全保障的情况下 不准许进入。

最好先对现场的环境空气进行检测,并采取通风、佩戴防毒面具 等措施。 4、在进入井、坑作业前,应系好安全带,佩戴氧气呼吸器面具,使用信 号联系,作业现场必须有负责人员、监护人员,不得在没有监护人员的情况下 作业。

严禁在事故发生后盲目施救。

4.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五项要求是什么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一、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二、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四、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扩展资料:

一、有限空间分类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1、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

2、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二、危险性

1、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气中氧浓度过低会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气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胁生命或健康的环境条件。如坠落、溺水、物体打击、电击等。

搜狗百科-有限空间作业

搜狗百科-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注意哪些事项

1、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2、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3、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监护措施作业。

4、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5、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

扩展资料:

危化品使用场所安全检查“十要点”

1、是否在醒目位置设置相应安全警示标志、职业危害告知卡;

2、产生可燃蒸汽、有毒蒸汽的作业场所,是否与其他区域隔断;

3、产生可燃蒸汽、有毒蒸汽的作业场所,是否采取有效抽排风;

4、散发可燃蒸汽的作业场所是否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装置;

5、使用易燃液体和散发可燃蒸汽的作业是否远离火源热源;

6、作业人员是否正确佩戴使用符合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7、是否使用容易产生火花的铁制工具进行敲打、开启、搅拌作业;

8、是否违章使用白电油等挥发性溶剂擦拭、清洗生产设施设备;

9、生产线使用危险化学品是否采用专用容器瓶分装并标示;

10、生产车间是否超量存放危险化学品(远远超出当天用量)。

有限空间作业的8项安全措施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应当符合的要求如下:

在工贸企业中,有限空间作业是一个很常见的操作。但是由于限空作业中通常会涉及到一些危险、不良环境等问题,因此也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下是有限空间作业的一些基本要求:

1、提前评估风险,制定作业计划: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首先针对该作业的特点和环境进行评估和分析工作。制定作业计划,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范围、目标、时间和过程,并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保证作业的顺利进行。

2、执行必要的安全措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安全措施非常重要。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穿戴专门的防护设备和安全带,并确保获得有关部门的许可证并进行指导。

3、作业现场设置合理警示标志: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必须要合理放置标志,确保人员安全,所有有关人员都应了解现场的情况,避免发生事故。

4、操作人员要经过专门培训: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操作人员方面,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要确保他们熟悉相关操作和技术,并且具有必要的安全知识,使他们可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5、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为降低限空作业过程中可能带来的危险因素,要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例如:电气检测仪器,气体检测仪等。

有限空间作业的意义

有限空间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也容易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一定要执行各种必要的措施和防范措施,保证所有相关人员的安全。对于不懂操作和不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工人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以免发生一些意外。

有限空间作业的8项安全措施如下:

1、在有限空间外敞面醒目处,设置戒区、戒线、戒标志,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2、对任何可能造成职业危害、人员伤亡的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应做到先检测后监护再进入的原则,先使用检测仪器仪表确认有限空间内有害物质浓度,作业前30分钟,应再次对有限空间有害物质浓度采样,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

3、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良的有限空间,应采用机械通风,通风换气次数每小时不能少于3次,对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4、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安全设施监管制度,同时应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

5、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具备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身体无妨碍从事相应工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并符合相应工种作业需要的资格。

6、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前应针对施工方案,对从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人员进行作业内容、职业危害等教育,对紧急情况下的个人避险常识、中毒窒息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措施教育。

7、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明确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监护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

8、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应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具,与监护人员进行有效的安全、报、撤离等双向信息交流,作业人员意识到身体出现危险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向监护者报告或自行撤离有限空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0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