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信阳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经济结构高级化演变特征明显。“十一五”时期,围绕市三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大跨越”发展战略,信阳立足市情,积极稳妥地推动经济结构向高级化演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6:38.0:32.4演变为2009年的24.3:41.8:33.9,尽管“二、三、一”型的产业结构格局未发生改变,但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4年间提高了5.3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3个百分点,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二三产业领先发展优势继续扩大,占GDP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就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全市就业重心逐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由“十五”末的53.9:16.8:29.3调整为2009年的48.3:20.8:30.9,第一产业就业比重首度降至50%以下,累计降低5.6个百分点,2010年,上述就业转移态势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就业结构日趋优化。与此同时,非公经济活力绽放,2006年至2009年,全市非公经济年均增长16.7%,快于同期GDP增速3.7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4.5%,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

信阳市农业工业第三产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优。作为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始终是信阳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十一五”时期,特别是2009年4月河南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挂牌之后,上述调整筹码分量进一步加重,全市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生产能力继续巩固和提高,全市粮食总产量首度跨入百亿斤俱乐部,连续5年增产丰收,连续3年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农产品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优质水稻、弱筋小麦、“双低”油菜、茶叶、板栗、花卉、中药材、豫南黑猪、水禽、水产品等优质农产品产业带初步形成并加快发展,一大批优质、绿色农产品畅销国内外;农村生产经营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土地流转步伐加快,2009年末流转总面积为改革前的5.8倍,随之催生了一大批规模经营大户,并通过土地整治、科学种植、规范管理,土地产出率大大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迅猛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800多家,带动了50%左右的农户,转化了80%左右的农副产品,有效活跃了整个农村经济。

我也是宝应人经济在扬州不高~~但是还不至于到贫困县`宝胜是宝应骄傲,但是也不能说没了宝胜就是个壳子了`宝应城乡差距太大!多数人还是外出打工,我也是其中一分子~~目前宝应正在招商引资但是好像不怎么明显宝应是扬州的唯一的一个县`因为地理位置不好所以可能法政趋势可能不怎么好吧!

答:2021年县域经济百强排名:

1.江苏江阴市

1.江苏昆山市

2.江苏常熟市

3.福建晋江市

4.湖南长沙县

5.浙江慈溪市

6.江苏太仓市

7.江苏宜兴市

8.山东龙口市

9.山东胶州市

10.湖南浏阳市

11.浙江义乌市

12.浙江乐清市

13.山东荣成市

14.江苏启东市

15.浙江温岭市

16.山东寿光市

17.山东诸城市

18.湖南宁乡市

19.浙江海宁市

20.江苏泰兴市

21.福建福清市

22.河南新郑市

23.江苏靖江市

24.浙江瑞安市

25.江西南昌县

26.江苏海安市

27.江苏溧阳市

28.浙江桐乡市

29.江苏如东县

30.江苏东台市

31.福建闽侯县

32.江苏沛县

33.福建南安市

34.浙江平湖市

35.河北迁安市

36.安徽肥西县

37.山东招远市

38.山东莱州市

39.山东平度市

40.浙江临海市

41.河南巩义市

42.浙江东阳市

43.山东青州市

44.福建石狮市

45.湖北大冶市

46.湖南醴陵市

47.浙江宁海县

48.浙江永康市

49.江苏仪征市

50.浙江嘉善县

51.河北三河市

52.福建惠安县

53.浙江长兴县

54.浙江德清县

55.江苏句容市

56.安徽肥东县

57.浙江象山县

58.湖北仙桃市

59.江苏高邮市

60.湖北枣阳市

61.浙江嵊州市

62.安徽长丰县

63.河南新密市

64.浙江海盐县

65.湖北潜江市

66.云南安宁市

67.浙江新昌县

68.浙江安吉县

69.浙江永嘉县

70.浙江平阳县

71.江西樟树市

72.江苏建湖县

73.山东蓬莱市

74.江苏宝应县

75.湖北宜都市

76.福建连江县

77.四川彭州市

78.安徽天长市

79.河南长葛市

80.四川金堂县

81.辽宁海城市

82.江苏射阳县

83.河南禹州市

84.安徽当涂县

85.河南汝州市

86.浙江建德市

87.湖北汉川市

88.安徽宁国市

89.安徽芜湖县

90.湖北天门市

91.湖南湘潭县

92.四川都江堰市

93.湖北枝江市

94.山东海阳市

95.江西高安市

96.四川仁寿县

97.安徽无为县

98.四川江油市

99.广东开平市

100.浙江兰溪市

宝应湖面积140平方公里

宝应湖江苏排名笫8名,有140平方公里。

宝应湖所在地区:江苏面积:42平方公里深度:最大水深2.20m,平均水深1.13m底栖生物见有底栖动物38种,其中软体动物20种;环节动物5种;节肢动物13种。

平均密度114.6ind./m2,生物量92.6g/m2。

形态描述运西湖群中面积最小的一个湖泊。

原是淮河入江行洪必经之地,面积192.1km2,三河来水流经该湖后于尾闾段大油子注入高邮湖。

1969年新建淮河入江水道和大汕子隔堤后,三河来水经入江水道直接泄入高邮湖,从此成为不受洪泽湖泄洪影响的湖泊。

由于原入湖水源被隔断,湖水位遂之降低,广大湖滩显露并被大量围垦,致使湖泊面积急骤缩小,状如圩内河道。

水位6.00m,长23.8km,最大宽4.4km,平均宽1.8km,面积42.8km2;最大水深2.20m,平均水深1.13m,蓄水量0.48×108m3。

水生植物计有水生植物16科30种,主要种类有芦苇、荻、蒲、菰、莲、菱、芡、荇菜、金银莲花、微齿眼子菜、聚草、黑藻、金鱼藻和水鳖等。

全湖平均生物量7700g/m2,现存量32×104t。

芦苇、荻、莲、菱、芡实是该湖的主要经济植物,合计分布面积19.5km2,可年产优势质苇、荻1.8×104t。

浮游动物见有浮游动物53种。

浮游动物平均数量356.9×104ind./L,生物量3.223mg/L。

浮游植物见有浮游藻类84属117种。

浮游藻类平均数量11.34×104ind./L,生物量0.18mg/L;其中蓝藻数量最多,占38.7%;硅藻生物量最高,占39.19%。

湖泊类型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淡水湖生态环境湖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3℃,1月平均气温0.7℃,7月平均气温27.3℃;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050h,辐射总量489060J/cm2,无霜期217d;降水量962.3mm,蒸发量890mm。

集水面积1057.0km2,补给系数24.7。

湖水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白马湖有部分来水经阮桥闸入湖,出水主要由大汕子闸下泄入高邮湖,年入出水量4×108m3。

多年平均水位6.06m,历年最高水位7.16m,最低水位5.09m,绝对变幅2.07m;年内水位最大变幅1.71m,最小变幅1.2m,水位6月起涨,8月达最高值,9月以后逐渐下降,直至翌年1~2月达最低值。

湖水黄绿色,透明度0.6~1.3m,年均水温17.5℃,7月平均水温28.5℃,1月平均水温2.7℃。

pH值7.9,矿化度208.2mg/L。

离子组成中,Ca2+约占阳离子总量的58%,为30mg/L;HCO3-约占阴离子总量的81%,为119.2mg/L,属重碳酸盐类钙组Ⅰ型淡水湖。

DO1.01mg/L,COD7.2mg/L,TN0.653mg/L,TP0.45mg/L,SiO23.1mg/L。

鱼类计有鱼类8目16科46属64种,其中鲤科37种。

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鳊、鲂、湖鲚、银鱼、蒙古红_、翘嘴红_、红鳍_、草、青、鲢、鳙、鳜、鲶、乌鳢、赤眼鳟等。

鱼产量原以鲤、鲫、_为主,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20%以上。

现以湖鲚、小杂鱼、青、白虾等占优势。

其产量约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60%左右。

70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较大成效,其中尤以投放河蟹收效卓著,1977~1981年河蟹总产量1562t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0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