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在家怎么养
1、准备工作:为田螺准备水质清新、饵料丰富的水域。购买种螺:购买外壳呈淡褐色、壳面完整、无砂眼的鲜活种螺。
2、饲养管理:每隔2-3天投喂一次新鲜的菜叶、瓜类等。注意事项:冬季低温时,在养殖地2/3的位置铺上一层稻草。
如何养殖田螺?
概括:田螺的养殖方法有很多,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田螺的养殖方法吧!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
农村许多沟渠、水田,池塘都可放养,若是开阔的池塘,水面上可放养红萍、水浮萍、水葫芦等遮荫,池中插上竹竿、木条等供田螺栖息,既可收水上绿肥做饲料,又可饲养田螺增加收入。
二、饲养的水温环境
田螺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若低于15℃或高于30℃时田螺便停止摄食,10℃以下便入土冬眠。
三、喂养的饲料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均可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肥沃水田,鱼螺混养或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可少投或不投饲料。
四、饲养期间的疾病防治
养殖的场地中农药的使用应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即使用也应采用低毒农药,而且应晴天用,宜在稻田一半一半用。在生长旺季可定期使用有机肥,原则是少量多次,不宜一次施肥过多。
五、田螺的繁殖与管理
田螺系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到30个小田螺,母螺产仔后一般需要14到16个月才能再次繁殖,刚产出的小田螺重量大约在0.5到1.5克左右。
六、田螺的捕捞与收获
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地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收获,盛夏、初秋水温较高,中午田螺多躲在泥土、草丛间,必须于早晨、傍晚去收获,也可排水后在进行捕捞。
田螺养殖技术:
1、养殖场所:田螺养殖场地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养殖池建造。
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2、饲养投放: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田螺放入池后,投喂青菜、米糠、鱼内脏或菜饼、豆饼等。
青角、鱼内脏要切碎与米糠等饲料拌匀投喂。菜饼、豆饼等要浸泡变软,以便于田螺摄食。投喂量视田螺摄食情况而定。
一般按田螺总量的1%-3%计算,每2-3天投喂一次。投喂时间每天上午,投饵的位置不必固定,饲料隔天投放。当温度低于15℃或高于30℃时,不需投饵。
3、水质调整:一是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尤其是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
螺池水深度需常保持30厘米左右。二是调节水的酸碱度。当池水pH值偏低时,每平方米施生石灰0.15-0.18公斤,每隔10-15天撒一次,使池水pH值保持7-8。
扩展资料:
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
田螺和其他贝类一样,是不能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的,而是靠鳃呼吸,所以养殖的水质应特别注意溶氧充足,如果氧气不足,不但影响田螺生长,甚至窒息死亡,因此应经常注意换注新水。另外田螺怕暑不怕寒, 冬天离水数天也不会死,而酷暑则数小时可以致死。
如在水田中养殖,遇上高温季节应加深水体或增加荫蔽物,以利防暑降温。田螺虽活动不灵活,但也逃跑,尤其在进出水口处易逃,必须在养殖池做好防逃设备。
田螺的功效:
田螺中的钙含量及其丰富,而补钙贯穿了人的一生,幼儿时期要补钙,因为要长牙,青少年时期要补钙,因为要身体发育,中老年时期更要补钙,减缓钙质流失,预防骨质疏松,所以钙是对人体骨骼而言很重要的一种矿物质。
田螺中的铁元素含量也很高,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就需要补充铁元素,所以有着补铁等于补血的说法。田螺性寒,所以食用田螺有清热的功效。田螺中含有利尿的成分,因此食用田螺能够消除水肿,利尿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
百度百科-田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3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