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
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整理如下,快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
材料: 糯米、粽叶、猪肉、蒜、姜、酱油、五香粉、鸡精、少许料酒、盐。
做法:
1. 主料:
1.1 糯米洗净,泡3小时备用。
1.2 将新鲜粽叶洗净(如果是干的粽叶就先要泡一天,把粽叶泡软),摘出完整的摆放好备用,将不完整的粽撕成宽5mm的长丝备用。
2. 配馅:
2.1 将猪肉按肥瘦4:1的比例剁成肉末;
2.2 蒜、姜少许,捣成姜蒜泥;
2.3 将2.1~2.2两样备料倒入器皿,放入适量酱油、五香粉、盐、鸡精、少许料酒,搅拌均匀。
3. 包粽:
3.1 粽叶分清正反面(可以叶径区分,径往外鼓的毛的那面为反),正面朝上摊在两手中,双手外翻,将粽叶卷成圆锥状;
3.2 将卷好的粽叶卡在左手虎口,虎口面向自己,有长尾巴的一边靠外;
3.3 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叶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馅放在米上,再盖上一层米,压一压;
3.4 将叶尾盖下来,在合口处用右手将叶尾捏笼,盖顶形成等腰三角形,将多余叶尾上卷(注意,卷形时要留少许空隙,米煮后会膨胀,但空间不要太大,否则容易散形);
3.5 将撕好的叶丝自卡在虎口下部的圆锥,往上绕过盖顶来回两圈,系牢(线圈正好一边两个角对系);
3.6 将多余的叶尾剪掉(这样一个四角菱形的粽子看上去较漂亮点)。
4. 煮粽:
4.1 先将锅上倒入清水烧开;
4.2 放入包好的粽子,还要放入几粒蒜砣,少许盐,水要完全淹没粽子;
4.3 中火煮两小时左右,熟透即可起锅,沥水。
包粽子的过程详细描写如下:
1、糯米、豆类、花生、洗净,提前一晚泡好。
2、粽叶提前用温水泡发一个晚上,这样在包粽子的时候,粽叶就会变得特别软。
3、棉绳洗洗备用。
4、准备一张粽子叶,用手从粽叶尾的三分之一处将其弯折,把粽子叶折成一个漏斗形状,漏斗形状要将其折得稳固一些。
5、糯米加盐和生抽调味,在漏斗内舀上一勺糯米平铺,不要装得太满,刚刚放平即可,一定要将糯米按压紧实,粽子才会饱。再用手指把粽子前端两边挤压一下,使口子收成三角形,目的方便盖粽叶。
6、把多出来的粽叶,直接对折盖住糯米。
7、并用手压紧,再用手将粽叶的边缘,整理出菱角形状。
8、将多余长度的粽叶再对折。
9、折好,抓紧粽子,用绳子缠起来。
粽子: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馅料和箬叶(或柊叶)等。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4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