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三国时期到底有没有马镫

三国时期有马镫。

三国时期到底有没有马镫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马镫。而三国属于东汉,西汉在东汉之前,所以说三国时期有马镫。

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

扩展资料:

西安汉墓里,出现了贵族游猎时马匹配备马镫的图像。我国最早出现硬质金属马镫的年代是东汉建安年间。中国在4世纪初形成的成套完备的马具(主要是鞍和镫),对海东诸国影响很大。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东北方的草原地区,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就可能已开始出现马镫。这种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

其后,这种马镫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继而出现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在欧亚大草原上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地区,约在公元4世纪也已出现了马镫。

1965年,考古人员在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国际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参考资料:

马镫--百度百科

最早骑兵作战时战马是没有马镫的,骑兵都是靠腿力与控缰来保持稳定.

最早出现的现代版马镫出现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国后在南京象山发掘东晋大族王氏的墓群发现有马镫的陶铸马. 在东北的北燕鲜卑贵族冯素弗墓中也有发现实物.

有观点说马镫是匈奴发明的:

但匈奴所使用的马镫只不过是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织成的腿带。由于无论是原来居住还是西迁途中经过的地域,多半是稀树草原和沙漠,缺乏树木;因此在供应不足的木材用于制造马鞍和弓的情况下,也不大可能再改进制造木质马镫,至于主要用于打造武器的金属则更加缺乏,匈奴没有冶铁技术,用其制造马镫更加不可能。因此4世纪时的软式原始马镫应与两汉时代的匈奴马镫无大差别。

反观冯素弗墓的双马镫,已经是很成型的东西,自然不会是后世马镫的祖先。那么在此之前,必定经历过一个相当长阶段的原始状态。因为西方记载中匈奴的“绷带”状软式马镫已具备了后世马镫固定双脚的功能,它更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马镫的祖先.

原始纯木质马鞍和用皮革、麻纤维制作的马镫(或者说只是一种“绑带”而已),甚至是后来使用木制而无金属外皮的马镫,都是极易腐朽而难于保存至今的,即使能够保留下来,那些外表仅仅是一条麻布、皮带的物品,要准确判断它们的用途也是难上加难。这就是为什么始终没有发现汉代马鞍尤其是马镫的原因。

所以马镫的造型创意一定是北方游牧民族,很可能是匈奴的.但是最终,完全版,应该还是华夏族改进后的.匈奴与汉作战时期有多次大战役是骑兵长途奔袭,若是没有马镫,这是不太可能的.

三国时期魏国的骑兵也很生猛,而之后的晋就有了实物马镫的发现,所以三国时期很有可能是有马镫的.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