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蜴有什么用
蜥蜴类动物入药在我国医学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守宫、石龙子和蛤蚧等3项,而石龙子一项中,事实上又包括了石龙子、麻蜥、草蜥等多种蜥蜴类动物。可以作为药用的种类约占我国蜥蜴类总种数的10%以上,主要是壁虎科、鬣蜥科、蜥蜴科和石龙子科,尤其是蜥蜴科的种类更多、更重要,例如变色树蜥产于广东、广西和云南南部,因为身体的头至尾基部有一列直立而侧扁的鬣鳞,状如马鬃,所以又叫马鬃蛇,又因为传说它咬住物体后从不松口,只有遇到打雷受惊时,才能放开,所以俗称“雷公蛇”。体长约为10厘米,身体色调可随环境干湿及光线强弱而有深浅的变化。用它浸泡的酒称为“马鬃蛇酒”,有驱风湿、滋补健身的功效,可治腰痛、腿痛和骨痛等。 我国所产的壁虎属动物共有6种,共同特点是趾下瓣为单行,第一趾上没有爪,除东北和西北外都有分布,因为古时常见它们在宫墙上活动,所以称为“守宫”。关于守宫的另外一种说法是,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用于鉴别处女真伪的术药叫做“守宫砂”,传说是用壁虎制成的。据西晋时张华所著的《博物志》记载,将壁虎“以器养之,食以朱砂,体尽赤,所食满七斤,沿捣万杵,以点女人肢体终身不灭。唯房事则灭,故号守宫。”这种说法显然是十分荒谬的。 壁虎的干制品入药称为“天龙”,有补肝肾、益精血、止咳定喘、镇痉怯风及发散消肿的功效,可治淋巴结核、神经痛、慢性关节炎、乳房肿块,以及外用治皮肤溃疡等。脆蛇蜥在长江以南的大部分省、区都有分布,体长14—19厘米,由于四肢退化,外形似蛇,所以又叫“脆蛇”,其实它的体内仍有前、后肢带,并非蛇类。入药可解众毒,止泻泄,除邪热,疗久痢。石龙子科动物产于长江以南各省,一般体长10—15厘米,头稍呈圆锥形,体背为铜绿色或铜棕色,有黑、白条纹,肉有解毒、破结、行水的的功效,可治恶疮、石淋、小便不利、皮肤骚痒、扁桃体炎和乳腺癌等。近年来,临床上还试用沙蜥治疗布氏杆菌病,以壁虎试治食道癌,丽斑麻蜥试治胃癌,都取得了一定疗效,为蜥蜴的药用方面开辟了新的途径。 大壁虎的干制品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名叫蛤蚧。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为大壁虎能依靠舌同口腔底部的接触发出粗大而低沉的鸣声,一般每次连续鸣叫5—7声,从“格,格,格”的单音节到如同“蛤蚧——蛤蚧——”的双音节,由高转低,由快变慢,最后终于因为声嘶力竭而只能发出“蛤”而难以听到“蚧”了。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大壁虎雄性和雌性常常相互召唤,鸣声此起彼伏,就象一对情侣的纵情欢歌,有时还有整个家族的“大合唱”,声闻数里,跌宕山崖。在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中被称为“仙蟾”,广东人则叫它为蚧蛇、合蛇等。作药的方法有好几种:民间将大壁虎的内脏除去,用竹片将体壁撑开,放在火上烘干,即可作药,两广人民常将鲜大壁虎与猪肉或其他肉类一道煮吃;也可配制成多种中成药,如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酒、蛤蚧三七酒等;还可与蟾蜍、白果等配方制成“蛤青注射液”。一般认为蛤蚧的药效全在尾部,因而常将活大壁虎的尾剪下作药,等它再生一新尾后再剪用。至于大壁虎的药用价值,据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载,可补肺气,益精血,定喘止咳,疗肺痈消渴,助阳道。目前中医常用以治疗神经衰弱、肺结核、老人虚弱性喘咳、心脏性喘息、面浮身肿、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等。有补肾、湿肺、壮阳、益精血的功效,可治喘咳、咯血、神经衰弱、肾亏等,也可制成多种中成药,如蛤蚧精、蛤蚧补肾丸、蛤蚧酒、蛤蚧三七酒等。 由于长期以来,对蜥蜴目动物的保护工作不够重视,使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大壁虎的数量已大大减少,近年来还发生了数起倒卖巨蜥的重大案件。其实,蜥蜴类动物大多可以进行人工饲养繁殖,许多种类在我国民间都有丰富的养殖经验,积极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减轻野外资源的压力,而且也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大有前途。
大多数蜥蜴吃动物性食物,主要是各种昆虫。壁虎类(Gekkonids)夜晚活动,以鳞翅目等昆虫为食物。体型较大的蜥蜴如大壁虎(蛤蚧,Gekkogecko)也可以小鸟,其他蜥蜴为食物。巨蜥(Varanus)则可吃鱼、蛙甚至捕食小型哺乳动物。
也有一部分蜥蜴如鬣蜥(Agama)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由于大多数种类捕吃大量昆虫,蜥蜴在控制害虫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很多人以为蜥蜴是有毒动物,这是不对的。全世界6000种蜥蜴中,已知只有两种有毒毒蜥,隶属于毒蜥科(Helodermatidae),且都分布在北美及中美洲。
扩展资料:
生活习性
大部分的种类为肉食性,以昆虫、蚯蚓、蜗牛,甚至老鼠等为食。但也有以仙人掌或海藻为主食,或是杂食性的。
多数蜥蜴以昆虫及部分啮齿类为食,偶食家禽,其牙尖锐,具3个牙尖。草食性者(如鬣蜥)的牙冠宽,呈叶状,具锯齿状切缘。以软体动物、甲壳动物为食者(如凯门蜥属〔Dracaena〕)于腭後部有钝圆的牙用以碾碎。美国西南部的希拉毒蜥(Gila monster)及其墨西哥近缘种(Heloderma属)有毒,于激怒时方咬人,但罕致命,其下腭各牙内侧有纵沟或褶用以引出毒液。
多数蜥蜴的牙生于上腭骨、前腭骨及牙骨的边缘,少数种生于腭上。胚胎期前腭骨上有「卵牙」,从吻部向前突出,用于钻破卵壳,孵出後即退化。牙著生的方式多为侧生式,部分种为顶生式,避役的两眼可独立运动。许多蜥蜴有盐腺用以排出矿物质盐。肩带存在。
蜥蜴生境各异,生活于地下、地表或高大的植被中,沙漠及海岛中均可见。仅存的海生种为加拉帕戈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的海鬣蜥,食海藻。有几种蜥蜴部分水栖,食淡水生物。对蜥蜴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为温度,许多种有其「最适温度」,会晒太阳以升高体温,使之高于气温。
生活于寒冷地区的种冬眠。昼长对蜥蜴亦有影响。大部分蜥蜴为卵生,卵产于所挖穴中,树木、岩石的裂缝中,或落叶层下。有些蜥蜴(尤其是生活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者)为卵胎生或胎生。多无护卵习性,但五线圆筒蜥(Eumeces fasciatus)在孵化期间守在卵边。
少数种(如Lacerta属及Cnemidophorus属)有孤雌生殖。 泄殖肛孔位于尾基部腹面,是尾与躯干部的分界。後者的孤雌生殖型为两个两性种的杂种。许多壁虎将卵产于同一地点。豢养条件下希拉毒蜥寿命可达25年,壁虎达20年。
多数蜥蜴昼间活动,壁虎多在薄暮至破晓之间活动,并能发出大声(而大部分蜥蜴不能发声)。蜥蜴的捕食方式为静候或搜寻。许多蜥蜴能将尾部自割,断下的尾能迅速扭动以分散捕食者的注意,蜥蜴得以逃脱。许多蜥蜴有领域行为(包括领域表演)或求偶表演。
许多种有股孔,可能用来分泌化学物质以吸引异性。蜥蜴对于人的经济意义不大。某些鬣蜥可食,有些可制革。壁虎栖于居室,可捕害虫,但可能传播沙门氏菌。蜥蜴是生物学的重要研究材料,又常饲为玩赏动物。
参考资料:
蜥蜴(有鳞目蜥蜴亚目内爬行动物的总称)_百度百科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7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