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中国细犬的细犬细说

在媒体上每年都能看到赛马、赛牛、斗狗等精彩场面,但是赛犬、而且是省级细犬赛却鲜有,连外国人也不远万里,乘飞机携带细犬参赛,这次赛事让记者感到新鲜。

中国细犬的细犬细说

元月2日 ,记者一大早来到临渭区故市镇桥马村的细犬展览会上,上千米的红地毯上,走秀的细犬在主人带领下,像服装模特儿来来回回,任专业评委对其评头论足,周围看热闹的群众人头攒动,助威加油。人们为何对细犬如此狂热?

三原县张新其先生是养细犬的老手,47岁的老张说他从小就和细犬一块玩耍,40多年几乎天天和狗狗在一起,长期养狗让他把狗当人看。说起细犬他滔滔不绝:“细犬性格温顺,机智灵敏,步态轻盈,气质高雅,生命力强,耐粗饲料,适应性强。”民间一直流传着“头如梭、耳如扇、腰如弓、尾似剑、四个蹄子一盘蒜”的说法来评价好的细狗。

记者提出要给老张和他的爱犬合影,可是细犬不配合,不看镜头,姿势摆不到位。这时,老张将狗嘴一吻,往地上一蹲,把狗往怀里一搂,记者“咔嚓”一声紧按快门,完成“纪念照”。老张说这条狗通人性,像以前雨水多,父亲外出放羊,不小心被倒塌的土坡压住双腿,这狗飞快地跑了回来,拽住他的裤脚往外拖,他紧跟着狗一路追踪到现场,看到父亲动弹不得,才知道狗跑回家为了救人。说要卖狗,老父亲先和你急:“狗是我的救命恩人,谁也不许卖。”

孙荣辉是西安的一位学者,也是细犬方面的专业评委,一生研究细犬。据他考证,西汉末年已有相关文图记载:“嘉彼御犬,即良可驯;蒙先朝之乃眷,向宫室而托身”。汉、唐、宋、明、清用细犬狩猎非常盛行。近几年文物考古,发现了许多绘画、壁画、雕刻、器皿都有细犬的影子,神话《宝莲灯》二郎神的哮天犬把细犬刻画得更加传神。

孙荣辉说:“细犬是中国古老的狩猎犬种。世界范围内为我国所有,是我国真正被当做猎犬用的犬种之一,它生长在陕西的关中,渭南地区是细犬的原种产地,在渭南用细犬来追逐、狩猎野兔,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据他介绍,细犬的文化旅游价值很高,关中农闲时候,细犬撵兔非常壮观,这一人类最原始的狩猎方式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这一民俗活动保留了先民们远古的生存方式,是不可多得文化活化石。要是将细犬狩猎和本地旅游结合起来,轰动不亚于“长恨歌”。

临渭区桥马村徐崇喜是本地有名的细犬养殖专家,他与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徐崇喜说:打娃都舍不得打狗!有一次狗不听话,孩子把狗打了一下,他就把孩子踢了一脚,媳妇看见,生气地和他吵了起来,埋怨他对狗都比对娃亲。徐崇喜说,狗和人一样,有不同的脾气,一定得顺毛抚摸,耐心教导。

自来卷的耳毛只有细犬才有。

细犬在山东济宁地区还有一个比较土气的名字“牙狗”。虽然名字不好听,但是也说明了细犬的一系列特征。(注:“牙狗”(音)在济宁话里指公狗,不指细犬。细犬在济宁话里一般叫“徐狗”、“习狗”、“细狗”。)

可以用细狗撵兔训练方法。

细狗撵兔流行于陕西蒲城一带的一种民间竞技活动习俗,在固定节日里,由狗主人带细狗逐猎兔子。

中国细狗最早记录周,于春秋秦国,曰猃,用于秦国贵族狩猎于关中平原,猃为关中地区本地产狩猎看家护卫犬种。

细狗对主人温顺,对陌生人有极高的警惕性,汉唐盛世皇亲贵族均有以细狗狩猎的传统。

现传统的细狗养殖区域以关中平原,山东局部为主,关中平原出产细狗品相佳,猎性好。

另有蒙古细狗,生存在东北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67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