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养殖技术
1、野猪养殖技术: 特种野猪是经过人工驯化改良后的一个野猪品种,基因稳定。公母猪可长期做种繁殖而基因不变,它不同于家猪,形似野猪,故取名为特种“野猪”,开发前景极为乐观。
2、经济价值特种野猪保持了野猪瘦肉率高、适应性强、野味浓厚的优点,又克服了野生母野猪仅在春季发情和人工圈养下不易成活和难以发展等缺点,使之能正常饲养繁殖。特种野猪肉香味很浓,具有“野味”的特色,营养丰富,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后腿肉的脂肪只有家猪的50%,含有17种氨基酸、亚油酸、亚油酸(C18-2)含量比家猪高2.5倍。亚油酸是目前科学界认为唯一的人体最重要和必须的脂肪酸。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品摄收而获得的一种脂肪酸。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极为重要意义(也是治疗冠心病的特效 脂肪酸)。并有野味、保健、经济三大优势。
3、特种野猪作为猪家族中的一个新品种以及解决目前家猪生产跌入低谷需转换替代新品种的好机遇,作为外向型和旅游经济产品,市场容量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经有关科研单位的专家鉴定,特种野猪肉内,含有较高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可作为一种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于动酸,可作为一种新的保健食品,具有降低血脂,有利于动脉硬化所致的冠心病和脑血管硬化性疾病的防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口味的改变,特种野猪肉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保健食品, 经常吃特种野猪肉能降低血脂,可以防治动脉硬化,销售势头很好,目前供不应求。如在发展推广后饲养批量不大时可将特种野猪的腿加工成“野猪”火腿打入国内外市场。
4、其他分割下的胴体部分进行真空包装加工成野猪风味腊肉条(50克一包),价可售到5元,折合成公斤价为100元/kg效益非凡。 二、生物学特征 特种野猪仔猪产下时身上有条纹,长大时猪毛呈黑色或褐红色、耳小、尾比家猪短,嘴较家猪长,毛密,蹄黑色,性较温驯;但公猪行动比家猪敏捷。同等体积比家猪重10%,瘦肉率比家猪高出53.5%。经专家用剪切力与家猪比较证实其肉比家猪肉鲜嫩(剪切力只有家猪的50-61%)。
5、“野猪”的背膘薄、板油厂(只有家猪的六分之一),吃生食,头和腹部较小,日饲量仅为家猪的三分之一,合群性强、耐粗食、抗病能力比家猪强。年产仔2.25-2.5胎,每胎8-16只。 三、饲养技术 1、圈舍设计:分里窝室与外窝室。里窝室是供“野猪”饮食和睡觉场所,面积约为长3.5米,宽2.5米;外窝室是供运动和晒太阳、饮水的场所。设饮水槽,面积为里窝式的1.5倍。里外窝多均用水泥沙浆铺成,但不可太光滑,保持圈舍干燥和清洁卫生。
特种散养野猪是近年来在养殖业不景气的大气候下持续走俏的一个新品种。野猪主食草、玉米、红薯等,成本很低,仅为普通家猪的十分之一,并且肉质相当鲜嫩、瘦肉率高达90%,是真正的放心肉和绿色食品。由于野猪长期自然生存,所以抗病力、成活率都比普通家猪强,养殖很保险。因此,养殖散养野猪已成为投资者的首选。但在我们多年养殖散养野猪过程中,发现一些养殖误区:
(一)故意断奶太早
许多人在养殖散养野猪时,为使它们早配种及让小猪提早上市,人为地提前断奶。但散养野猪乳腺也不发达、泌乳量也小、放乳时间也短,如果过早断奶会容易形成猪仔个体小、体质也较弱、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胃肠功能也较差、易出现疾病。根据我们的经验,散养野猪仔应以45天断奶最好。
(二)饲养方式不合理
散养野猪天生爱吃喜食青草、青菜等,食量少,最好是山养。而有些人养散养野猪时全部喂全饲料,使散养野猪长得太肥而不发情。而我们是全程散养,不仅抵抗力强,而且肉质好,深得客户的喜爱,所以订货量也持续上升。
(三)
不够重视猪种的来源
一些引种的朋友因贪图方便和便宜,或被一些人蒙骗,引进一些人工饲养的野猪,它们外貌、肉质已与普通家猪没什么区别,它们抗病能力、瘦肉率、营养成份等方面都较要差很多很多,因此,引种要慎重,建议从真正散养野猪育种的场地进行引种,能到现场考察最好,以确保后期的收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