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美酒献英雄
歌词不是“也要喝二两”,而是“也得喝二两”,出自歌曲《我的家在东北》。
歌名:我的家在东北
演唱:庞龙
所属专辑:《两只蝴蝶》
发行时间:2004年12月
歌词:
哎…哎…
嘿…嘿哟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庞龙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我爸爸有事没事
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大碗茶大碗的酒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
笑声满堂啊
哎…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喝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
更加思念他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
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
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
哎…哟
哎…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哟
我的家在东北
我们都知道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壮族的主要聚居地,而广西并非仅仅只有壮族一个民族居住。在广西,不仅有壮族,还有汉族,苗族,瑶族等等许多少数民族。众多的少数民族也形成了众多的民歌文化,那么 广西文化 中广西民歌的特点都有哪些呢?
盘王歌--瑶族祭祀盘王时唱的歌。传说瑶族先祖因天旱逃荒、飘洋过海谋生,海中遇难,恳求盘王搭救,许下诺言。盘王派天兵神将救瑶民出苦海。瑶民每年还愿报恩,歌颂盘王恩德,便产生了盘王歌。最早出现在晋代。内容不断演变、充实,后来吸取汉族的故事传说,更加丰富,包括万物起源、伏羲兄妹结婚、瑶族形成、苦难斗争、生产劳动、名人巧匠、谈情说爱、瑶山风光等。
是一部反映瑶族历史文化生活的叙事诗,长达数千行。句式多用七言,也用三言、五言或九言,多以物为喻。结构上分为24路、32路、36路3种。由主歌、附歌、杂歌组成。唱调有黄沙条曲、三逢闲曲、万段曲、荷叶杯曲、南花子曲、飞江南曲、梅花曲等7种。
唱香哩--流行于金秀瑶族自治县自称为“珈”的瑶族的文娱活动。因所唱的歌句中有衬词“香哩”而得名。句子长短不一,每首句数也无规定。不讲押韵,注重句子的抑扬顿挫和排比、对偶,唱时音调和谐。衬词“香哩”是歌者对对方的称呼,其含义视对方身份而定。多在交友恋爱中酬唱。
苗族山歌--分独唱和对唱两种。在叙事、赞美和迎客时,用独唱,四句一段,七字一句;男女青年交往,用对唱,由“见面歌”、“问候歌”、“猜谜歌”、“相思歌”、“定情歌”等组成。其特点是采用比兴,借物喻意,生动含蓄,感情深沉。受汉文化影响而产生,多流行在苗族聚居区与其他民族交接地带。
侗族大歌--侗族民间多声部混声合唱歌曲。侗语称嗄老、嗄玛。流行于三江、龙胜等地。分为鼓楼大歌、谐声大歌、叙事大歌、礼俗大歌、童声大歌、戏曲大歌等。以长篇居多。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特殊形式。主旋律在低音部,高音部是全曲的派生部分。有二部、三部、四部和声。和声的音程有大三度、大小三度,也有纯四度,纯五度,大六度、小七度的。一般是一领众和,女唱女和。曲调优美,节奏自然,音调和谐,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侗族琵琶歌--侗族传说唱艺术。以自制土琵琶伴奏而得名。分为两大类:一是抒情歌,歌者自自唱,只唱不说。内容多为爱情,侗语称“嘎弹”。二是叙事歌,侗语称“嘎锦”。演唱者自弹自唱,边唱边说,一人多角。“嘎锦”一般是追述琵琶的起源和祖先开天辟地的功德等。说唱某一故事,唱毕还要对其中的人和事加以评价,并交代故事来历及作者。琵琶歌内容以婚姻恋爱悲剧居多,情节曲折动人,语言朴实优美,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侗族款词--侗族朗诵词或念词。流行于侗族南部方言区。历代侗乡自发成立有民众自治组织“款”,旨在团结群众,维护村寨和群众利益,制定乡规民约,亦称款约,为最初的款词。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款词内容扩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族源款、根源款、祭祀款等,其形式也由枯燥的约束条款发展成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款词常采用铺陈手法,句式整齐,讲究排比,有一定的节奏韵律,易念易记。款词中保留了大量侗族历史文化资料,有研究参考价值。
仫佬族山歌--仫佬族传统民歌。为二声部,在“走坡”和吉庆场合由男女对唱。主要有三种形式:一“随口答”。内容由唱者随编随唱,体裁自由但需押韵。二“古条”。多取材于民间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歌词有一的格式,不能随意编造,在祝贺新婚、新居、寿辰等场合酬唱。
三“口风”分“正口风”和“烂口风”两种,前者多劝人为善,后者多讽刺嘲骂。属即兴歌体,歌词字数规定严格,措词谨慎,难编难记,平时少用。山歌多用“土拐话”(汉语的一种方言),也有用仫佬语编唱的。
毛南族歌谣--毛南族民间传统歌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为引歌、神话歌、礼俗歌、劳动歌、讥讽歌、史歌、苦歌、儿歌、谜歌、叙事长歌、抒怀长歌和情歌等类。体裁有比、欢、排见、耍、朗5种。其中“比”、和“欢”是主体,即抒情,也叙事,为二声部民歌。“比”带“罗嗨”衬腔。故称“罗嗨歌”、有“比条”、“比单”、“比早”、“比三纽”四种。
“欢”带“罗威”衬腔,故又称“罗威歌”,有“欢条”、“欢早”两种。“排见”属于叙事长歌体,以独唱为主,格律严整,近似汉族“排律”。“耍”是一种轻松小调,曲调近乎“比”类者,称“比耍”;近乎“欢”类者,称“欢耍”,一般为五言四句,也夹杂七言句,形式自由活泼,多用于儿歌。“朗”也是一种小调,五言四句体,内容多是猥亵话,一般人不兴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3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