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我国肉牛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生产供给总体趋稳,屠宰企业面临竞争压力

我国肉牛业的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

散养户继续退出,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受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肉牛养殖比较效益低下等因素影响,肉牛养殖散户持续退出。根据农业部对16 个省区50 个县(市)250 个监测村(下面简称“监测村”) 的监测数据显示,养牛户比重自2011 年以来锐减, 近2 年降幅收窄(图1)。2011—2013 年,养牛户比重下降了4.6 个百分点。2014 年肉牛养殖散户继续退出,但降幅明显收窄。2015 年养殖户比重同比下降了0.5 个百分点,2016 年养殖户比重同比下降了0.2 个百分点。

母牛养殖受到重视,触底反弹逐步稳定

能繁母牛的稳定发展是肉牛业生产的关键前提。我国能繁母牛存栏在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大幅下滑后,市场牛源紧缺加剧,母牛和犊牛价格持续上涨;同时, 国家及时出台了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许多地方政府也重视当地母牛的稳定和恢复性发展,纷纷出台了多种扶持政策。在市场和政策因素利好的拉动下,从2014 年开始,能繁母牛存栏明显增加,近2 年处于基本稳定的态势。2016 年,监测村能繁母牛存栏同比略减0.3%

肉牛出栏小幅减少,奶牛资源给了有力补充

在肉牛养殖连续多年下滑的背景下,肉牛出栏量也相应下滑,近3 年出栏量处于稳定略降的状态。2016 年监测村肉牛累计出栏量比2015 年同期减少4.4%(图2)。结合出栏量及出栏活重,监测村2016 年牛肉产量比2015 年同期减少0.9%。

2.1 消费动力减弱,人均牛肉消费量微降

在我国目前的消费水平下,牛肉消费属于半奢侈品消费。受宏观经济运行放缓、集团餐饮消费下滑等因素影响,牛肉消费动力减弱,人均牛肉消费量微降。

2.2 电商平台的发展,助力80、90 后成为牛肉消费新主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电商的发展以及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80、90 后群体正逐步成为新型、时尚、高档消费主力军。

3.3 国内外价差和利益驱动催生大量走私进口

近年来,我国牛肉走私量较大,据相关专家调研分析, 我国牛肉走私量约占国内牛肉消费量的10%,主要有牛肉产品走私进口和活牛走私进口等。同时, 走私渠道也不断扩展,主要集中在深圳、长沙、上海、广西东兴、云南马关等地。在利益驱动下,一些餐饮企业也开始参与牛肉走私进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4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