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有什么特产
蒙山远离现代工业,山上的柿子、板栗、野蘑菇、山楂等都是天然食品,也是很好的馈赠佳品,蒙山天麻 、蒙山参、何首乌、灵芝、紫草、连翘等是很好的中药补品,还有荷包等民间工艺品。 蒙山全蝎: 属节肢动物,盛产于蒙山间,栖息于地堰、石板下,每年秋末进入冬眠,来年春季,清明前后出蛰,昼伏夜出,以昆虫类为食物,体态雄壮,性情凶猛。据医学专家介绍,外地蝎子全身只有六爪,而独有沂蒙山区的蝎子全身八爪,再加一对钳,共十爪,故而得名“蒙山全蝎”。自古以来,由于“沂蒙全蝎”具有驱毒、防癌、治病之奇效而驰名中外。“油炸蒙山全蝎”更为蒙山特产、珍品佳肴。 光棍鸡:是付家三兄弟经多年研究和实践,配制成了由十三种中药材组成的鸡料,精选蒙山草鸡,用木柴分别用旺火和温火炒煮而成,味道鲜美,并且有舒筋活血之功效。 兔子头:选用一年生野生兔头,用特种配料烹煮而成,食之可美容,又可健脑,为广大游客所青睐。 蒙山全羊:采用蒙山放养的黑山羊和蒙山水为原料,用蒙山柴旺火煮制而成。蒙山羊吃尽蒙山百草,人称蒙山羊又为“百草丹”,有多种健身之功效。 蒙山煎饼:采用优质小米和大豆,配以适量的芝麻、核桃、花生、大枣、胡萝卜等物质,采用传统手工工艺精制而成,含有多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维生素等,煎饼薄脆绵软、老少皆宜。
牛蛙跟石蛙的区别
野生石蛙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人工养殖的子二代、三代是可以食品买卖的。
石蛙(Quasipaa spinosa)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
该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安徽、江苏(宜兴、溧阳)、浙江、江西、湖北(通山)、湖南、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国外分布于越南(北部)。
石蛙的食物习性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喜食蚯蚓、蛆虫、蚱蜢、蚁类、泥鳅、河蟹、蝼蛄等活饵,味觉感受器很发达,对其摄食行为具有重要作用,视网膜上感觉细胞对运动着物体特别敏感、活的动物是其摄食对象、对死的物体就不灵敏,无采食行为。
牛蛙:体长约7-17cm,最大可达20cm以上,皮肤光滑,没有背侧褶,体背多为绿色,杂有棕色斑点,腹面为白色,喉部有**条纹。
石蛙:雄蛙体长约8-12cm,雌蛙体长约13cm,皮肤粗糙,背部有长形疣或小圆疣,体背多为黑棕色或棕**,腹面为肉色,有灰褐色云斑。
一、自然界分类
1、牛蛙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
2、石蛙(棘胸蛙)为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棘胸蛙属。
二、分布地区
1、牛蛙原产地为北美地区,1959年我国从古巴引入用于养殖,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浙江、福建、四川、重庆等省份地区。
2、石蛙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安徽、云南、浙江、贵州、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份地区。
三、大小
1、牛蛙成体体长约为7-17cm,最大可达20cm以上,是目前最大的蛙类之一。
2、石蛙雄蛙体长约为8-12cm,雌蛙体长约为13cm。
四、外形特征
1、牛蛙皮肤光滑,没有背侧褶,而石蛙皮肤粗糙,雄蛙背部有长形疣和小圆疣,头部、体侧及四肢背面有小圆疣,胸部有肉质刺疣,雌蛙背部有小圆疣,疣上均有刺。
2、牛蛙体背多为绿色,并杂有棕色斑点,腹面为白色,喉部有**条纹,而石蛙体背多为黑棕色或棕**,腹面为肉色,布有灰褐色云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5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