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太原蒙山大佛太原蒙山大佛景区怎么样好玩吗

1、蒙山大佛景点介绍2、探访太原蒙山大佛,距太原市区约20公里,仅低于四川乐山大佛8米3、太原蒙山大佛景区归哪里管蒙山大佛景点介绍

蒙山大佛景点介绍

太原蒙山大佛太原蒙山大佛景区怎么样好玩吗

蒙山大佛是一尊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的摩崖大佛,为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蒙山大佛开凿于北齐天保年间,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蒙山大佛景点有哪些?

蒙山大佛景点介绍

蒙山大佛建于公元559年(北齐天宝二年),北齐文宣帝下令修建开化寺,在寺后依山凿刻佛像,这就是蒙山大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太原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重新被发现,发现时,佛头不知去向,佛身埋于土石之中,风化特别严重。

蒙山大佛位于太原西南,景区大门处有停车场。驾车:沿着旧晋祠路往南,到达高速收费站罗城路口,靠右行驶,路边有明显标志通往景区,也可以导航过去。坐公交:到达景区的公交车有三辆:58路、58支路和329路。在下元乘坐5路、在太原站乘坐308路到罗城站转上面三辆公交到达景区大门。

到达景区大门后,离大佛大约还有三公里,在这之间有景区的游览车,12块一个来回。一般人们为了锻炼身体或欣赏沿途的风景,大多都选择步行进去,20-30分钟就到了。

快到大佛的路上,有一面宏伟的墙壁石刻,这便是景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景点,上面刻画着北齐修建大佛时壮阔的场景,气势宏大,这也是游客们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再往里走就到寺底村了,村子不大,里面有餐馆、卖纪念品的商铺,旁边有观音寺,可以去逛一逛。然后沿着房子中央的甬道向上走,甬道墙上挂着当初知青上山下乡时的留影,看着有一种回到刚解放的时候的感觉。

然后沿着小溪一直往上走就到了太原八景之一的蒙山晓月了,传说这里是见到月亮最早,也是月亮最后落山的地方,是观月是最好的地方。

再沿着石梯往上走就到了目的地---蒙山大佛佛像。大佛雄伟壮观,我第一次看见如此大的佛像不禁被震撼到。在领略大佛的魅力,拜完佛像后前方的石梯就可以踏上回程了。

沿着半山的小路走到庙宇群,在这里有铁佛殿等庙宇。在尽头留存着两座很古老的残塔,叫“连理塔”,始建于北宋,南塔为化身佛舍利塔,北塔为定光佛舍利塔,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下,塔身已经破败不堪了,但依然屹立在那。

看完连理塔后景点就观赏完毕了。沿着石梯往下就回到了来时的寺底村了,小憩一会儿,吃点东西,买点纪念品,然后步行或坐游览车回到大门处了。

注意事项

到了大门原则上不能驾车进去,自行车也不行,我当初骑自行车进去,不到100米就被逮住了。

由于罗城是一个中转车站,为了避开交通高峰,坐公交的旅客,在换成58路的时候可以在罗城前几个站换乘。

去拜佛大多需要烧香,可以提前准备好也可以进去后在现场买,该不该花这个钱,自己看着办吧。

;

探访太原蒙山大佛,距太原市区约20公里,仅低于四川乐山大佛8米

山西太原蒙山大佛,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金胜乡寺底村西北,蒙山大佛于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二年始凿,高17.5米,宽25米,仅低于中国四川乐山大佛八米,现在的蒙山大佛就是之前人们称作的西山大佛,80年的时候,当地政府在一次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但佛头已无,只剩佛身,07年当地政府对蒙山大佛进行了保护性的开发和修缮,并且根据北齐的佛头特点,新修了高约12米的佛头,并且加固了佛身,于08年10月,正式向公众开放。现在蒙山大佛的佛头,是后人按照比例加上去的,大佛前的平台上存有面阔三间的建筑遗迹,平台寺庙香火长年不绝,据说很灵验。

蒙山大佛在唐朝的时候唐高祖、唐高宗以及皇后武则天等都曾来此朝拜礼佛,遗憾的是,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经过当地政府的修缮和努力,终于于2008年向公众开放了。

蒙山大佛景区的景点不仅仅只有蒙山大佛一处,景区的经典景点有开化寺、观音堂、连理塔、蒙山浮雕、蒙山晓月、净池等景观,个人认为除了蒙山大佛之外,蒙山晓月也是景区的压轴景点,而且它还是太原著名的古八景之一呢,景区从2008年开园以来,一直到2017年8月1日之前都是免费向游人开放的,只是收取上下山电瓶车的交通费用,每天来此朝拜的游客络绎不绝,使得景区的火爆程度直线上升,加上景区不断完善的硬件设施,蒙山大佛景区终于于2017年7月26日发出公告,公告内容显示“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文化品质,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蒙山大佛,实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经晋源区人民政府同意,决定对游客收取门票”。

门票试运行期间执行惠民价为每人50元,试运行期间结束后,执行每人70元的票价,这个票价对蒙山景区来说,史无前例,执行新票价政策之后,本人去过几次,感觉游客比以前明显减少,所以建议景区无论在软件和硬件设施方面,都要加以提升和改进,但是说实在话,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 历史 文化背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值得一游,对于70元的门票价格您认为怎么样了呢?

目前景区票价政策,周六、日实行半价优惠,周一至周五根据山西省 旅游 景区的政策,蒙山景区在免门票之列。

交通信息:太原蒙山景区交通相对便利,公交车有58路以及58路支路可直达景区,自驾沿旧晋祠路到罗城,路边有通往景区的明显标志,景区停车场宽敞,车位充足,小车票价为十元,大车20元。

在这里特别提醒,根据景区的公告显示“吉林和湖北的游客暂时无法入园,所以两地的游客如果前来游玩需提前咨询景区,北京的游客需要出示一周之内有效的核酸检测报告方可入园”。

太原蒙山大佛景区归哪里管

太原蒙山大佛景区归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管。

蒙山大佛太原蒙山大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太原蒙山大佛,太原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寺底村西北。

蒙山大佛,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中国北朝时期体量最大的摩崖大佛和佛阁。原是蒙山开化寺后的摩崖佛像。唐高祖李渊、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后唐武皇帝李克用、后汉高祖刘知远都曾来此礼佛。元朝末年,蒙山大佛被毁。1980年的太原市地名普查中,蒙山大佛被重新发现。

蒙山大佛现场外露胸颈部分,高17.5米,宽25米,颈部直径宽5米,唐代记载“高二百尺”,按唐普通尺计算约合今63米。目前世界上有确切纪年、开凿年代最早、体态最大的巨型摩崖石刻释迦牟尼佛像。

2007年起,太原市对蒙山大佛进行太原蒙山大佛了保护和开发。2008年10月,蒙山大佛向公众开放。

乐山大佛[lè shān dà fó]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

2018年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2019年4月1日,历时近半年的四川乐山大佛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结束,乐山大佛正式“出关”,景区的九曲栈道和佛脚观光平台重新开放。2020年2月,景区宣布对医务人员免门票:向全国医务工作者免费开放一年(含“夜游凌云山”、“夜游三江”体验)。

中文名称

乐山大佛

外文名称

Leshan Giant Buddha

地理位置

四川省·乐山市

建造 历史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佛像结构

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乐山大佛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衡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通洞里保存,可惜在1966年被人毁掉了。

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乐山大佛景观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文革被毁。

官方名称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 科技 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4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 历史 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文物保护

乐山大佛在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1962年的乐山大佛

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

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

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2010年6月:大佛的保护工作正式启动,文物保护专家开始前期考察。管委会2010年内对大佛进行全身系统体检,确定和制定维修方案,并上报国家文物局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得到批准后,修缮工作在2011年正式实施。

2011年:大佛的修缮工程主要包括修复大佛头顶部分发髻附着物脱落和头顶长草,面部鼻黑脸花,胸部渗水,手脚部分表皮脱落和加固大佛左侧岩体五个方面。

2011年7月:乐山大佛和其周边的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被授予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称号。

2018年10月8日起至2019年2月4日,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将进行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10月8日,乐山大佛景区九曲栈道处已经开始施工前打围封闭

2018年10月8日起至2019年2月4日,开展乐山大佛胸腹部开裂残损区域抢救性保护前期研究及勘测工作,届时大佛本体将被部分或全部遮蔽。从2018年10月8日开始,经过66天的紧张施工,用了近两千根6米长钢管搭建脚手架,搭建的脚手架总重量达45吨,钢管的总长度加起来达到11700米,而围在脚手架外的防护网则使用了2000平方米左右。包括头部在内的乐山大佛本体已被全部遮蔽。

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书》,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 时尚 。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