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养殖方法是什么?
鸡具有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的特点。雏鸡是指出壳的到42日龄这段时间的小鸡,其体温调节能力很差、消化系统发育还不健全,所以抗病能力低,胆小易受惊吓,自卫能力差。因此在饲养雏鸡时,要格外上心,不能有半点马虎。
一、进雏鸡前的准备
进雏鸡前一周就要将育雏室打扫干净进行消毒,整个育雏室最好用甲醛(40毫升/立方米)和高锰酸钾(20克/立方米)熏蒸24小时,地面墙壁再用1%-3%的热火碱水喷洒消毒。一般采用育雏笼育雏,因此再熏蒸前将雏鸡笼安装好。在进雏鸡的头一天进行预热,保证来鸡时室内温度达到33°C,同时准备好饲料槽、饮水器、照明用的灯泡等。
二、进雏后的管理
1、饮水
雏鸡进入育雏室后,要先饮水(温开水),然后在开食。出壳的雏鸡腹部卵黄尚未完全吸收完,这部分营养物质需要3-5天才能基本吸收完,这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很有力,雏鸡饮水能加速其吸收利用。有条件的可在饮水中添加少量的葡萄糖或维生素C,这样可缓解雏鸡从37.8°C到33°C等环境条件的变化产生的应激,补充体内水代谢平衡,防止脱水。水槽要充足,保证每只雏鸡都能饮足水。
2、饲喂
一周内的雏鸡采食能力差,可不用料槽,可将饲料撒在浅料盘或塑料布上,让雏鸡自由采食,保证大小强弱都能采食,一周龄后改用料槽,仍然自由采食。饲料的粒度要适中,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在24%左右),易消化。(一般饲喂专用的雏鸡饲料)
3、温度
开始进雏时,雏鸡舍温度控制在33°C-34°C,随着鸡日龄的增加,育雏温度也随之下降,一般以每周下降2°C为宜,直到降到20°C的室温。
温度过高,雏鸡散开,张嘴呼吸,温度过低,雏鸡扎堆压死,一般白天温度宜低,夜间宜高,阴天宜高,晴天宜低。
4、湿度
育雏舍湿度高,易患球虫病,大肠杆菌病,霉菌病等,湿度低,雏鸡易脱水消瘦,影响食欲,尘土飞扬,引起呼吸道病。因此要控制好雏鸡舍的湿度。0-10日龄,湿度控制在70%-75%左右,11-20日龄,控制在65%-70%,以后控制在55%-60%。鸡舍要进行通风换气,排出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5、光照
进雏的1-3天连续照明24小时(15-30勒克斯),让雏鸡熟悉环境,学会采食和饮水。以后采用11-15小时的恒定光照。
6、饲养密度及断喙
开始第一周,每平方米45-55只雏鸡,第二周,每平方米30-40只,第三周每平方米20-30只,第四周到育雏结束每平方米20只。雏鸡断喙一般在10日龄进行,用断喙器进行,上喙切除1/2,下喙切除1/3 ,这样可以防止啄羽啄肛。应注意的是,断喙前1~2天及断喙后1~2天应在饲料中按每千克料添加维生素K2~4毫克,可防止出血,断喙工作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断喙后3天内料槽与水槽要加得满些,以利于雏鸡采食。
7、雏鸡的免疫 要按照免疫程序及免疫方法进行。这里就不说了。
雏鸡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的幼鸡。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雏鸡的饲养方式,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雏鸡的饲养方式
雏鸡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的幼鸡,雏鸡消化功能力弱,抗病力差,但代谢旺盛,生长快,育雏期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鸡的效益,因此雏鸡的饲养管理要做到认真细致,科学合理。
雏鸡的养殖技术一、养殖场地
养殖场地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形干燥,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之处。笼舍的高应在1.2米左右为宜,笼舍要有活动室、产蛋室(窝)、饲喂室等,饲喂室要有水槽和食槽,运动场用网封闭,以防外逃。
二、选种
常见品种有中国环颈雏鸡、左家雏鸡、黑化雏鸡、浅金**雏鸡、白雏鸡、特大型雏鸡等。优质雏鸡身上的黑白斑点大而稀疏,排列均匀如同花生米大小。优良雏鸡的羽毛显得松软、丰厚,给入其肉质脆软之感;年龄愈小头与体愈偏圆,嘴、足、尾愈短。
三、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雏鸡苗注意保温度,1?3日龄为40?35℃,4?5日龄为34?33℃,6?8日龄33?32℃,9?12日龄32?30℃,13?20日龄为30?28℃,以后可为常温。在实际操作中,保温以在箱内自由活动、非常活泼为准。保持舍内空气新鲜,特别是冬季,一定要处理好保温和通风关系。
开食时先用0.1%高锰酸钾水滴喂数滴,1天后用5%葡萄糖和0.1%维生素C混合液与少量饲料拌匀饲喂。根据营养、饲料需要量及饲料配方,制作质地较软的饲料。1?2周龄时,每3小时喂1次,每日喂5?7次;3?5周龄时,每4小时1次,每天喂4?5次,5周龄后每天3?4次,以后正常饲喂。
及时调整饲养密度。1-10日龄50-60只/米2;10?20日龄30?40只/米2;20?40日龄20只/米2;40-56日龄10只/米2。用剪刀或电热断嚎器及时断嚎。
四、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商品堆鸡的饲养,除发情期前后外,都以含动物蛋白质较少的饲料为好。在饲养过程中,保证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蛋用雏鸡舍10-23℃为宜,肉用堆鸡舍21-25℃为宜。相对湿度以55%~60%为宜。雨季节可在舍内及运动场多设栖架,避免潮湿对难鸡带来的不良影响。
青年难鸡的最适合饲养密度为每平方来3只。公母要分群翻乔,公母比例为1:3,150日龄后合群。运动场为10米2只,每群200只。蛋用堆鸡最好在180日龄时开产。
五、产蛋难鸡的饲养管理
在产蛋高峰期,雏鸡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应达到23%?26%,比普通家鸡高,饲料以全价优质配合饲料为主。应保证充足的青饲料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注意适当增喂沙砾,供给足49、清沽的饮水。
产蛋期难鸡每天保证16-18小时光照。每平方米设3瓦的灯泡,离地2米高。鸡舍要保持凉爽。配备足够的产蛋箱,严禁惊吓鸡群。
六、卫生防疫
搞好环境卫生,做好鸡舍和运动场消毒。消毒1周两次,可用氨酸钠、百毒杀、菌灭灵,水槽、食器每天用消毒水刷洗一次。
参考免疫程序:4?5周龄进行新城疫Ⅲ系、Ⅳ系疫苗饮水接种,9?11周龄时用鸡新城疫Ⅱ系滴鼻点眼或用Ⅰ系疫苗皮下接种。遇阴雨天还要注意禽霍乱、球虫病的发生。在饲料中常喂大蒜素或生姜粉末以增强抵抗力。
3七项措施降低雏鸡早期的死亡率编辑
调控适宜温度雏鸡的绒毛稀少,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对温度十分敏感,因此要掌握好控温技术,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出壳后7-21天内,温度要维持在32℃-35℃之间,以后每隔7天可降低2℃-3℃。
控制育雏密度育雏密度过大,鸡群容易生产大量有害气体,且有啄癖打斗现象,密度过小使育雏设备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费。采用笼养设备,每平米可养40-50只;采用圈养,每平米可养20只。同时,还需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做好湿度管理10日龄内,需要保持65%的湿度,才能促进雏鸡羽毛生长,防止脱水。之后的湿度要逐渐降低,以免诱发球虫病,影响雏鸡健康。
及时进行饮水?开食先开水?,可以促进雏鸡肠胃蠕动,吸收卵黄,促进食欲。一般来说,开水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第一次饮水给予5%的糖水。如果是经过长途运输,一定要及时给予清洁水,否则会造成雏鸡脱水死亡。
合理的光照光照对雏鸡的采食、饮水和活动都有影响,自然光照并不能满足雏鸡成活、发育的要求,所以要进行人工补光。一般来说,3日龄内,需要进行全天补光,4-7日龄,每天15-16小时的光照。2周龄-15周龄期间,每周递减30分钟的光照,直到每日光照为9小时左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