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如何读大学?

我得恭喜这两位朋友,他们说很迷茫证明他们脑子很正常,在不断地思索问题。在一个迷茫的时代里,不迷茫的人倒可能会更有问题些,很多不迷茫的大学生事实上脑子基本缺氧了——在一个连上帝都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哭的时代里,人不迷茫才怪。

如何读大学?

一、多阅读。阅读可以开阔你的眼界。阅读的范围不要仅仅局限于你的专业。要特别注意,我们四年叫“读大学”。老是看些专业的书,那你的四年就只能叫“读专业”了。比起“读大学”来当然要狭窄得多。同时,即使是基于就业的考虑,也要多涉猎其他专业书籍。事实上,在这个开放社会里,你未来做什么工作,有时候并不取决于你读什么专业。你读什么专业只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作家余华先前是位医生,毕淑敏也是位医生,韩寒是位赛车后,就连你们最喜欢的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那位当家男人何炅还是一位大学教师呢。美国人平均一生要换七八份工作。因此,要多涉猎专业以外的领域,让自己的眼界尽可能的开阔一些,专业面更宽泛一些。不要四年,只囿于专业书籍,这样,会让你失去许多发现自我的机会。

二、多实践。知识诚可贵,实践价更高。自斯宾塞发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追问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反思知识与人类的关系。可以肯定,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因为知识本身就是人对世界不断认识的产物。然而,知道的拥有并不直接导致实践活动。这也就是马克思为什么讲:以往所有的哲学家都在解释世界,真正重要的是如何改造世界。因此,年轻的时候,要多动手。宏大的梦想很重要,但立即、立刻、马上、即刻就做的行动力更重要!边做,边反思,边修正,会让你的大学生活过得更充实!事实上,在一个人吃饭全家不饿的时代,即使行动失败,你所付出的成本也是最低的。而通过失败所获得的反思可能会给你以后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尤其是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比如,义工、志愿者、团队活动,等等。即可以结交朋友,又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关注社会。“人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从本质上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的论断。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要学会关注社会现实,要将自己的发展同当下的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要学会正确地判断眼下所处的方位,要正确看待自己的梦想与眼前的现实。这样,你才会走得更稳健,读得更从容。否则,光有理想和抱负,而不会审时度势,只能徒生诸多焦虑罢了。当年,顾准在临死前对吴敬琏留下了四个字:待机而动。告诉吴,要将自己的学说在适当的时候发表出来,籍此引起社会的关注,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理论力量!后来的事实也印证了顾准的判断!

四、交一堆朋友。朋友很重要!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不要说“靠”,大家不喜欢这个词,至少有一“堆”朋友,能让你今后的生活无穷的乐趣。再不济的朋友都有一个最低级的功能,能在你最无聊的时候陪你打发时光——火车站候车的时候,无聊吧,发短信给他瞎聊,瞎侃啊,保准时光“匆匆过”!多好!人们常说有三种人非常容易成为事业的伙伴:一起扛过枪,一起睡过床,还有一种就不说了啊。一起睡过床的是谁啊?除了父母(小时候)、伴侣(结婚后),还有谁一起睡过床啊,基本上就是同学了。大学四年,大家在一起不设防,人的性情、品质都展露得一览无余。如果你用心,你就是一位组织部长和人力资源部部长,将未来的合作伙伴考察得一清二楚了。

五、跟一位导师。读万本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读百个人,读百个人不如名师指路。一所大学,总会有一些老师值得你尊敬和佩服。多跟他建立联系,多主动请教一下问题,有时候也谈谈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这种师生情着重的是精神上的引领。人生很多时候都会迷茫,都会无助,而精神上的激励和引领会让你明确方向,获得“重生”。

临了,我还想罗嗦一句:别太在意工作,工作会有的,就像牛奶和面包总会有的一样。哪有被尿憋死的人呢?如果真有,那也是他真的活该!我说这话的意思是,别让“虚无”的未来搅乱了你的现在。现在才是“王道”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0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