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马烧麦?
先说“烧麦”。《本草纲目》说:“米能养脾麦能补心。”烧麦最初叫“烧卖”,现做现卖客人在一旁不用久等。卖者包制时把面皮四角一拢收口,呈石榴或牡丹形,根据收口的形而定品名,于是便称之“烧麦”了。马家烧麦馆是沈阳开设最早、保留至今的回民风味名馆。
清代嘉庆元年(1796年),回族人马春手推独轮小车在街头叫卖此种食物,边做边卖,是个盈利微薄的小本生意。道光八年(1828年),其子马广元在外攘门(小西门) 拦马墙外开了个两间铺面,正式命名为“马家烧卖馆”(今为马烧麦馆),于是,马家烧麦就逐渐成了沈阳著名的清真风味小吃,生意也兴隆起来。1942年,马家烧麦馆在天津南市清和大街开设了分号,成为当时天津城饮食业中独家经营烧麦的。至今沈阳城制作回民烧麦者,马家馆仍居首位。
说起来,马家烧麦馆的成名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光绪年间,沈阳总兵左宝贵(回民) 奉命整修外攘门,马家烧麦馆正当施工要地必须拆除。于是,马家面临着破产的困境。左宝贵体恤民情,于是便在就近处另给马家一块地方,使其重建门市,马家馆才得以延续。左宝贵后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牺牲,马家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全家悲痛思念良深。
马家烧麦到四世传人马铭卿手中,改进了和面、压皮、制馅等工艺,使烧麦形成了名扬东北三省的独特风味。如今,其美名已经传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地区。第五代传人、国家特二级面点师马继亭,是马铭卿的侄儿,他继承和发展了这种传统风味食品。
现在, 老边饺子和马家烧麦的传统制造工艺,均已被列入了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马烧麦馆
广元两江口音乐烧烤广场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广元市利州区两江口音乐烧烤广场于2016年5月18日开设于苴国故地,入蜀要塞,三国重镇,先秦古栈道文化和中国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广元,音乐环境氛围热闹,服务好,各种小吃,生意很火。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53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