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贝类常识

1.食用贝类 小常识

贝类常识

海产品口味鲜美,营养丰富,已成为餐桌上的“常客”。但是,食用海鲜也应有所讲究,因为海鲜可能会导致某些过敏体质者发病,引发危险。尤其是某些贝类产品,食用不当还会引起中毒。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海域,有些经常食用的贝类可能突然被毒化,食用后就会引起中毒。贝类被毒化的原因,当前公认的是生物链外因学说,即与赤潮有关。贝类摄食有毒的藻类,其本身不中毒,而是具有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的能力,当人们食用后即可引起中毒。这些贝类的有毒部位主要集中在肝脏、胰腺、中肠腺等部位。

因毒贝类中的有毒成分不同,食用贝类中毒的表现也各异,一般有以下几种:

麻痹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石房蛤毒素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最短为5分钟,一般0.5小时~3小时,长的可达4小时。食者早期唇、舌、手指有麻木感,进而四肢末端和颈部麻痹,直至出现运动麻痹即步履蹒跚,同时伴有发音障碍、流涎、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通常发生在中毒后2小时~12小时内,死前意识清楚。中毒者如24小时后仍存活,一般愈后良好。

腹泻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软骨藻酸及其异构体所致,主要表现是腹泻和呕吐,病情轻,尚无死亡的报道。

记忆丧失(遗忘)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大田软海绵酸及其衍生物所致,潜伏期3小时~6小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呕吐、流涎,同时出现记忆丧失、意识障碍、平衡失调,不能辨认家人及亲友等,严重者昏睡。重症者多为老人,并伴有肾损害。部分人中毒后记忆丧失可长达1年之久,重症者有可能死亡。

神经毒素型。这种类型的中毒由短裸甲藻毒素所致,潜伏期数分钟至数小时。主要表现为唇、舌、喉头及面部有麻木与刺痛感,出现肌肉疼痛、头晕等神经症状及消化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日,少有死亡发生。

日光性皮炎型。这种类型的中毒可能由泥螺中的对光过敏物质所致,潜伏期最短的为1天,一般3天,最长可达14天。初期,面部和四肢的暴露部位出现红肿,并有灼热、疼痛、发痒、发胀、麻木等症状;后期,可出现淤血斑、水疱或血疱,破溃后可引起感染,并伴有发热、头痛、食欲不振等。

我国发生的贝类中毒的表现以麻痹型及日光性皮炎型为多见。

食用贝类发生中毒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停止食用并妥善保管剩余贝类,送有关部门检验。注意当地海洋环保部门发布的有关海域的赤潮信息,不食用发生赤潮海域的贝类。食用贝类时,应去除其内脏并清洗干净。

2.贝类的海洋生物知识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

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

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

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

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

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

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

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

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

3.贝类的天敌有哪些

玉螺为肉食性动物,以双壳类软体动物或者其他动物为食,为淮涂养殖贝类的敌害之一。

一些海星喜食贝类,危害贝类养殖。此外,海象和海豹也取食贝类,海象的长牙用来翻掘贝类食物,强有力的嘴唇也可将贝类从岩石上剥下来。

还有肉食性鱼类等,都是贝类的天敌。贝类的这些天敌,如一些鱼类、肉食性螺类、海星等一般属于优势性种群,很难消灭,因此尚没有有效的方法防治,唯一的办法就是提早预防。

如近年来青岛海域发生的海星大暴发,一般就是采用人工捕捞的方法,清除贝类养殖区的海星。另外,通过生态调查,可以预测某种生物在海区的分布情况。

如在某个海区发现某种螺类大量的卵块,则要转移养殖贝类或采取其他措施,预防肉食性螺类对养殖的影响。

4.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有哪些

我国常见的经济贝类,可分为海产类和淡水类。

其中,海产类有:①腹足纲的皱纹盘鲍、九孔鲍、角蝾螺、节蝾螺、脉红螺、红螺、泥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台湾 东风螺、香螺、管角螺、细角螺、大角螺、广大扁玉螺、泥螺、蓝斑背肛海兔和石磺等;②瓣鳃纲的泥蚶、毛蚶、魁蝴、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栉江珧、马氏珠 母贝、大珠母贝、企鹅珍珠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 贝、海湾扇贝、虾夷扇贝、长肋日月贝、近江牡蛎、长 牡蛎、香港巨牡蛎、葡萄牙牡蛎、四角蛤蜊、中国蛤蝴、西施舌、双线紫蛤、尖紫蛤、紫蛤、缢蛏、小竹蛏、刀 蛏、日本镜蛤、菲律宾蛤仔、杂色蛤、波纹巴非蛤、文 蛤、青蛤、紫石房蛤、彩虹明樱蛤、中国绿螂、砂海螂 和象拔蚌等;③头足纲的乌贼、章鱼和鱿鱼等。淡水产及陆生的贝类有田螺、福寿螺、褐云玛瑙 螺、河蚬、三角帆蚌和褶纹冠鲜等。

5.贝类的海洋生物知识

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或双壳纲)。

因一般体外披有1—2块贝壳,故名。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

现存种类1.1万种左右,其中80%生活于海洋中。贝类的生活方式因种类而异。

陆生种类属于腹足类,都用肌肉健壮的足部在陆地上爬行。 水生的种类生活方式有浮游、游泳、爬行、固着、穿孔和寄生等类型。

浮游生活的种类都是随波逐流地在水中过漂浮生活。一般个体较小,贝壳薄或无贝壳,游泳生活的种类能在海洋中长距离洄游,如头足类中的乌贼、枪乌贼等,它们的足特化成腕和漏斗,靠漏斗喷水和鳍的摆动可迅速平稳地游泳。

某些双壳类如扇贝、栉孔扇贝等虽不是游泳生活的种,但必要时可凭借贝壳的急剧开合和外套膜触手的作用在海中进行蝶式游泳。大部分水生贝类营底栖生活,或在水底匍匐、爬行,或在底质中挖穴隐居,或附着在其他外物上生活。

很多底栖贝类营埋栖生活,大部分的双壳类属于这种类型。它们的足部肌肉发达,呈斧刃状,适于在泥沙滩挖掘泥沙将身体全部埋藏于底下生活,它们靠发达的入水管和出水管与底表交通以摄食和呼吸。

新西兰青口贝与中国淡菜有什么区别?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矿藏,水流,国有的森林、荒地和其他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和第十一条:“国家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精神,为了繁殖保护水产资源,发展水产事业,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凡是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和植物的亲体、幼体、卵子、孢子等,以及赖以繁殖成长的水域环境,都按本条例的规定加以保护。第三条 国家水产总局、各海区渔业指挥部和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认真贯彻执行本条例。第二章 保护对象和采捕原则第四条 对下列重要或名贵的水生动物和植物应当重点加以保护。

(一)鱼类

海水鱼: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兰圆参、沙丁鱼,太平洋鲱鱼,鳓鱼、真鲷、黑鲷、二长棘鲷、红笛鲷、梭鱼、鲆、鲽、鳎、石班鱼、鳕鱼、狗母鱼、金线鱼、鲳鱼、鮸鱼、白姑鱼、黄姑鱼、鲐鱼、马鲛、海鳗。

淡水鱼: 鲤鱼、青鱼、草鱼、鲢鱼、鳇鱼、红鳍鳇鱼、鲮鱼、鲫鱼、鲥鱼、鳜鱼、鲂鱼、鳊鱼、鲑鱼、长江鲟、中华鲟、白鲟、青海湖裸鲤、鲚鱼、银鱼、河鳗、黄鳝、鲴鱼。

(二) 虾蟹类

对虾、毛虾、青虾、鹰爪虾、中华绒螯蟹、梭子蟹、青蟹。

(三)贝类

鲍鱼、蛏、蚶、牡蛎、西施舌、扇贝、江瑶、文蛤、杂色蛤、翡翠贻贝、紫贻贝、厚壳贻贝、珍珠贝、河蚌。

(四)海藻类

紫菜、裙带菜、石花菜、江篱、海带、麒麟菜。

(五)淡水食用水生植物类

莲藕、菱角、芡实。

(六)其它

白鳍豚、鲸、大鲵、海龟、玳瑁、海参、乌贼、鱿鱼、乌龟、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革命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地的水产资源情况,对重点保护对象,作必要的增减。第五条 水生动物的可捕标准,应当以达到性成熟为原则。对各种捕捞对象应当规定具体的可捕标准(长度或重量)和渔获物中小于可捕标准部分的最大比重。捕捞时应当保留足够数量的亲体,使资源能够稳定增长。

各种经济藻类和淡水食用水生植物,应当待其长成后方得采收,并注意留种、留株,合理轮采。第六条各地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如改良水域条件、人工投放苗种、投放鱼巢、灌江纳苗、营救幼鱼、移植驯化、消除敌害、引种栽植等,增殖水产资源。第三章 禁渔区和禁渔期第七条 对某些重要鱼虾贝类产卵场、越冬场和幼体索饵场,应当合理规定禁渔区、禁渔期,分别不同情况,禁止全部作业,或限制作业的种类和某些作业的渔具数量。第八条 凡是鱼、蟹等产卵洄游通道的江河,不得遮断河面拦捕,应当留出一定宽度的通道,以保证足够数量的亲体上溯或降河产卵繁殖。更不准在闸口拦捕鱼、蟹幼体和产卵洄游的亲体,必要时应当规定禁渔期。因养殖生产需要而捕捞鱼苗、蟹苗者,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产部门批准,在指定水域和时间内作业。第四章 渔具和渔法第九条 各种主要渔具,应当按不同捕捞对象,分别规定最小网眼(箔眼)尺寸。其中机轮拖网、围网和机帆船拖网的最小网眼尺寸,由国家水产总局规定。

禁止制造或出售不合规定的渔具。第十条 现有危害资源的渔具、渔法,应当根据其危害资源的程度,区别对待。对危害资源较轻的,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改进。对严重危害资源的,应当加以禁止或限期淘汰,在没有完全淘汰之前,应当适当地限制其作业场所和时间。

捕捞小型成熟鱼、虾的小眼网具,只准在指定的水域和时间内作业。第十一条 严禁炸鱼、毒鱼、滥用电力捕鱼以及进行敲(舟古)作业等严重损害水产资源的行为。第五章 水域环境的维护第十二条 禁止向渔业水域排弃有害水产资源的污水、油类、油性混合物等污染物质和废弃物。各工矿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放射防护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

因卫生防疫或驱除病虫害等,需要向渔业水域投注药物时,应当兼顾到水产资源的繁殖保护。农村浸麻应当集中在指定的水域中进行。第十三条 修建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在鱼、蟹等洄游通道筑坝,要相应地建造过鱼设施。已建成的水利工程,凡阻碍鱼、蟹洄游和产卵的,由水产部门和水利管理部门协商,在许可的水位、水量、水质的条件下,适时开闸纳苗或捕苗移殖。

围垦海涂、湖滩,要在不损害水产资源的条件下,统筹安排,有计划地进行。

一、性质不同

1、青口贝:青口贝,即翡翠贻贝,又名海红。

2、淡菜:淡菜是干制后的青口贝,煮熟后加工成干品。

二、特点不同

1、青口贝:贝壳较大,壳长达13~14厘米。壳长,壳长是壳高的2倍。壳顶位于贝壳的最前端,喙。背缘弧形,腹缘直或略凹。壳较薄,壳面光滑,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生长纹细密

2、淡菜:淡菜为海味珍品之一,性温,味咸。

扩展资料:

贻贝(淡菜/青口)的分布范围:

贻贝因生命力强,易于大量人工养殖,我国山东、辽宁、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沿海省份都有广阔的养殖海域。

贻贝(淡菜/青口)的经济价值:

鲜活贻贝是大众化的海鲜品。可以蒸、煮食之,也可剥壳后和其他青菜混炒,味均鲜美。由于贻贝产量大,收获后不易保存,历来多煮熟后加工成干品——淡菜。淡菜营养价值很高,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百度百科-青口贝

百度百科-贻贝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57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