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是常见的海鲜,蛤蜊养殖技巧有哪些?
蛤蜊雌雄同体,一般两年性成熟、性成熟蛤蜊的性腺分布在内脏团周围,并延伸至足的基部。雌性性腺呈乳白色,雄性性腺呈淡桔红色(或奶**)。卵呈圆球状、卵径约为70-90微米,卵外有一层胶质的卵膜。精子呈狭茧型、长约3微米。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目前发现最高龄蛤蜊为507岁(不幸的是在研究的时候,科研人员把它弄死了)。此外蛤蜊也被称为地球五大不死神兽之一。?
蛤蜊的繁殖期在初夏,随种类和地区而有差异,辽宁、山东等地的产卵期在7-8月,江苏、浙江、福建在6-7月,广东、广西在5-7月。蛤蜊产卵期的海水表层温度约在27-29℃。
蛤蜊胚胎发育的适宜水温24.9-31.4℃,以26-28℃为佳,适宜的海水比重1.010-1.025,以1.015-1.025为好,幼虫生长变态的适宜温度为24.9-31.0℃,适宜比重范围与胚胎发育相似;饵料新鲜、丰富、质量好时、幼虫个体大、变态早主要是培养塘内饵料生物量为主。早春采用鲜小鱼虾浆全池泼洒以肥水及增加池塘有机碎屑量;夏秋季晴天利用复合肥、有机肥肥水;晚秋、冬季采用豆浆全池泼洒投饵。 。
蛤蜊幼苗适宜存活的底质,其含沙量要求在75﹪ 以上(全沙质最好);幼苗对低比重的海水适应性较强,短时间内海水比重降到1.003-1.005时幼苗仍能存活和生长。自然海区幼苗生长速度较人工育苗要快。 每隔一个月采用生石灰(10kg/亩)或二氧化氯(0.125kg/亩)等药物进行水体消毒杀菌以及疾病预防。?
花甲最适的饵料生物为硅藻、金藻、绿藻、裸藻等,其次是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有机碎屑。
在花甲的养殖过程中我们要根据花甲生长的大小来给花甲进行分群饲养,这样才能保证花甲的产量和质量,其次是就是我们要加强对养殖区域的温度管理,提高花甲的成活率,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基本上不用操太多的心,只要不定时给养殖场投放饲料以增强水中的养分和浮游生物等来促进花甲的生长即可。
扩展资料:
花甲的功效
蛤蜊肉以及贝类软体动物中,含一种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作用的代尔太7—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它们兼有抑制胆固醇在肝脏合成和加速排泄胆固醇的独特作用,从而使体内胆固醇下降。它们的功效比常用的降胆固醇的药物谷固醇更强。
人们在食用蛤蜊和贝类食物后,常有一种清爽宜人的感觉,这对解除一些烦恼症状无疑是有益的。
中医认为,蛤蜊肉有滋阴明目、软坚、化痰之功效,有的贝类还有益精润脏的作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花甲人民网-莆田城厢灵川下尾村:“花蛤第一村”面临第三次转型当口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8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