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扬镇的高效农业
中扬镇立足本镇丰富的“水”资源和“林地”资源,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规模农业和城郊型农业经济。采取“政府投入搭台,能人大户唱戏”的方法,在全镇建成“三大基地”、“一个示范区”。“三大基地”即:3万亩稻蟹共作生态养殖基地,年产优质河蟹1.2万吨;2.5万亩绿色无公害优质大米基地,年产优质大米15万吨以上;1000亩中国林蛙养殖基地。“一个示范区”是通湖路两侧利用程庄、中扬两个村(居)的林地发展林间养殖、食用菌栽培和大棚蔬菜,初步建立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300亩。兴建圈舍46栋,育菌棚2栋,蔬菜大棚100余个。成功注册“楚牛”牌乳品饮料和“中扬”牌大米等品牌。青虾基地顺利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验收。
林蛙养殖
养殖林蛙的方法比较粗糙、达不到林蛙所需的条件或者行情不好,都会导致养殖效益不高。林蛙养殖场要符合林蛙的生活习性,必须有水源保证且排灌方便,尽量建在饵料资源丰富的地方,室外养殖还要考虑便于修筑防逃设施。养殖林蛙需要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
space
为什么养殖林蛙不挣钱,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要办什么手续
一、为什么养殖林蛙不挣钱
养殖林蛙需要比较成熟的技术,大部分养殖单位盲目养殖,养殖方法比较粗糙,达不到林蛙所需的条件,或者行情不好,各项因素综合起来,导致养殖效益不高或者直接失败,所以不赚钱。
space
为什么养殖林蛙不挣钱,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要办什么手续
二、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
1、养殖场要尽量符合林蛙的生活习性
(1)需要选择环境安静、植物丛生、接近水域的地方,如果是有工厂、汽车往来、人类活动频繁的环境,经常声音嘈杂、震动严重的地方,就不宜养殖养蛙,选择空旷地区作养殖场,需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人工改造。
(2)一般可通过种草植树或种植瓜果等经济作物增加植被,饲养场所必须是冬暖夏凉的地方,如果地面能稍向东南方向倾斜更佳,这种地形阳光照射面积比较大,地温和水温上升快,在夏天还可以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波动水面有利于增加水中溶氧量,对林蛙与水中饵料的繁殖和生长都有利。
space
为什么养殖林蛙不挣钱,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要办什么手续
2、养殖场必须有水源保证且排灌方便
(1)一般方便的水源可有效地控制水温、水的溶氧量和病虫害,有利于林蛙的生长和越冬,养殖场需要排灌自如,有利于池水的调节,暴雨天气不会发生水灾,遇上干旱能及时供水。
(2)少数养殖场用水可能与农田灌溉水源联系,需要考虑两者之间是否有矛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避免在天旱或排涝的时候,两者不可兼顾而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space
为什么养殖林蛙不挣钱,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要办什么手续
3、养殖场应尽量建在饵料资源丰富的地方
(1)选择饵料丰富的地方,能够提供大量的自然食物源,如浮游生物、昆虫、螺、泥鳅、小杂鱼虾等饵料,可有限降低饲料成本。
(2)或者在该地区有丰富而廉价的生产饵料的原料和土地,如周围有家畜家禽养殖场,有很多的动物粪便供应,或者有食品加工厂出售下脚料,如果附近有蛙的人工合成饵料生产出售,就可使用更为方便。
space
为什么养殖林蛙不挣钱,养殖林蛙需要什么条件,要办什么手续
4、室外养殖还要考虑便于修筑防逃设施
由于林蛙善于跳、钻和爬,因此需要建设肪逃围墙,防逃围墙不仅能够防止所养殖的蛙外逃,还能防止野蛙和水鼠等外来敌害的入侵,破坏养殖林蛙的卵和蝌蚪。
1.环境 (1)水环境:决定水环境好坏的因素主要有水温、水质、酸碱度。中国林蛙越冬、产卵及蝌蚪生长都要求在水中进行,水温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中国林蛙蝌蚪的生长发育及越冬繁殖。气温变化大,水温时高时低,蝌蚪的摄食就会明显减少,而其活动并不减少,这势必导致蝌蚪体质下降,此时一旦病原体侵入,则会造成蝌蚪发病,大量死亡。 水质也与蝌蚪疾病发生关系密切。水质过肥,易造成水质败坏,为病原体大量繁殖创造条件,使蝌蚪感染疾病;水过清,则为霉菌繁殖创造了条件,容易引起霉菌类疾病。 水中含有过量的磷、氮、一些重金属离子及水体不适宜的酸碱度也常会影响蝌蚪正常生长。池底有机质过多会产生沼气,常会引起蝌蚪大批死亡。过量的氨氮也会导致水中气体过饱和进而引发各种蝌蚪疾病。蝌蚪对水的酸碱度比较敏感,最佳pH为6.5~7.5。 (2)陆地环境:中国林蛙一生中有70%以上的时间是在生态条件较好的陆地环境中生活,因此其养殖环境应潮湿、清洁、通风、避光、安静。由于中国林蛙的生存环境湿度相对比较大,这种环境比较适于各种病原体生长繁殖,因此,中国林蛙养殖场地的定期消毒、定期清理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建场前要对周围环境进行调查,谨防工业粉尘、噪声、农药对中国林蛙的危害。 (3)温度:不适宜的环境温度往往会诱发中国林蛙发病。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中国林蛙的适宜生存温度,常导致中国林蛙产生不适生理反应,机体功能下降,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下降,此时,疾病会乘虚而入。温度的剧烈变化也会使中国林蛙产生各种不适生理反应,进而诱发疾病。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是蝌蚪疾病高发期,盛夏是幼蛙、成蛙疾病高发期。 2.病原体 诱发中国林蛙发病的病原体主要有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1)病毒:病毒体积微小,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一般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能通过滤菌器,只能在活的细胞内生长繁殖。由于病毒寄生在寄主的细胞内,至今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针对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是预防。 (2)细菌:细菌是一类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缺乏细胞器,仅有原始的细胞核,该核没有核膜和核仁。严重危害中国林蛙的细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 (3)真菌:真菌是有细胞壁的单细胞或多细胞体,属于真核生物,多细胞体呈丝状,各分支交织成团。真菌通过无性或有性生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孢子进行繁殖。对中国林蛙危害比较大的是水霉菌。 (4)寄生虫:寄生虫是专营寄生生活的小动物。在蝌蚪和蛙体上寄生的寄生虫种类很多,如蚂蟥、原虫、线虫、吸虫等。寄生虫消耗中国林蛙的营养,导致中国林蛙机体消瘦、体质下降,为细菌、真菌入侵提供了机会。 3.机体 蝌蚪和蛙的体重、体质、年龄都和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般刚变态的幼蛙和年龄大的种蛙发病率较高,而青壮年蛙发病率较低。蝌蚪也是一样,个体小、营养不良的蝌蚪抵抗力差,发病率高;在高温条件下孵化出来的蝌蚪体质先天不足,畸形比例高,容易发病。 疾病预防 养殖过程中要以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积极态度对待疾病防治工作。在中国林蛙饲养过程中,人们一般很难及时发现林蛙生病,即使发现,往往已到中晚期,所以,疾病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中国林蛙的健康、快速生长打下坚实的基础。疾病的预防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考虑,首先要增强中国林蛙自身的抵抗力,其次要控制和消灭病原体,改善生态环境。 1.增强免疫力 中国林蛙饲养,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外,最主要的是提高林蛙自身的免疫力,即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机体细胞过氧化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而抗氧化物质则能防止细胞氧化。上海丰康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经多年研制,生产的FK有益微生物系列产品能使中国林蛙产生大量的抗氧化物质以及氨基酸、有机酸、多糖类、各种维生素、各种生化酶和使细胞快速分裂的促生长因子,以此提高蛙体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中国林蛙健康、快速生长。FK有益微生物产品还能抑制、杀灭蛙体内外的病菌(有害菌),用于环境,还能改良土壤、清除环境污染。合理使用FK有益微生物产品,并配以品种多样、营养丰富的饵料投喂,能使林蛙快速生长,多数中国林蛙当年即能达到性成熟,春天产卵,当年就能达到商品蛙的规格,使养殖周期大大缩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供品种多样、营养丰富、清洁卫生的饵料 多年来,在中国林蛙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往往采用单一饵料喂养,饵料营养成分单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饵料缺少变化、营养不全,常常会导致中国林蛙厌食、机体消瘦、抵抗力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饲养中国林蛙的整个过程中,必须注意到饵料的全面性和多样化。 饵料中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或某种营养元素供给不足,对中国林蛙的生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蛋白质供给不足时,中国林蛙的生长率降低,甚至停止生长,繁殖率、受精率和胚胎的正常发育等也会受到影响。蛋白质缺乏还会减少抗体和免疫细胞的形成,阻碍抗氧化物质的生成,导致抗病能力下降。但是过多的蛋白质将会加重肝脏和肾脏的负担,甚至发生因体内蛋白质代谢障碍而引起的尿酸盐沉积,损害健康,导致中国林蛙生长迟缓。 糖类是蛙类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供给不足时,会迫使蛙将体内的蛋白质转化为能量,引起体重下降。 钙、磷、钠、氯、铁、锌等矿物质是中国林蛙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钙、磷是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骨骼中所含的钙占全身总钙量的90%以上,所含的磷占全身总磷量的75%~85%)。钠和氯是形成胃酸的原料,并能促进消化酶的活动,有利于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如果钠、氯不足,会引起消化不良、体重下降、身体消瘦,阻碍中国林蛙的生长发育。 维生素的生理功能很大,维生素缺乏会造成中国林蛙新陈代谢紊乱、生长发育停滞、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发生各种疾病,严重时造成死亡。如缺乏维生素A,蛙会发生眼盲、腐皮病等;缺乏B族维生素,往往造成中国林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缺乏维生素D,则会导致钙和磷不能被充分吸收,影响骨骼和肌肉的生长;缺乏维生素E则会使中国林蛙的繁殖率及卵的孵化率下降。 投喂的饵料除了要有丰富的营养外,还要注意饵料不能发霉、变质、腐败。没有吃完的残饵要及时清除,以免霉烂。变质、发霉的饵料带有不少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常会干扰和破坏中国林蛙正常的新陈代谢,并引发各种疾病。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8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