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粑粑湖南人做法
蒿子粑粑湖南人具体步骤如下:
1.在锅中加入10克盐。2.水开后倒入200克蒿子。3.焯水30秒后捞出,放入凉水中。4.将蒿子捞出,挤干水分,反复揉搓。5.切成末。6.在碗中倒入300克糯米粉,放入少量的盐。7.准备100克70度的温水。8.放入10克糖,搅拌溶解。9.在糯米粉中倒入蒿子,搅拌均匀。10.逐次倒入糖水。11.将糯米粉搅成絮状。12.揉成团,不粘手即可。13.将面团搓成小球,按压成饼。14.起锅烧20克油,烧至6成热。15.再放入压好的饼。16.开中小火炸至两面金黄即可。
蒿子粑粑具有补充营养、促进代谢、润肠通便等功效。蒿子粑粑味道清淡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没有胃口的时候适当的吃一些蒿子粑粑,还可以起到开胃的作用。但是,蒿子粑粑不能多食,吃多了不好消化,容易出现消化问题。
艾叶粑粑的家常做法
皖南传统做法。
皖南传统做法做出来的蒿子馍馍颜色嫩绿,外观极其漂亮。
主料: 糯米面、艾蒿汁
馅料:竹笋、肉末、雪菜、或豆沙 糯米粉倒入容器中 再倒入艾蒿汁 混合均匀 另取个容器,放入澄粉(也可以用粘米粉) 再加入开水搅拌成团 将糯米粉面团和澄粉面团放在一起 揉均匀后,再放一勺猪油 再揉成团即可。如果有些沾,可以在案板上撒些澄粉 然后将绿色面团分成10份 包入馅料,最普通的就是红豆。惭惭发展成咸味的,肉的。果味的 包的时候不要着急,慢慢地用手推上去,和做月饼的手法一致 包好后,青团表面是光滑的 将青团放在涂过油的蒸笼上,或者放在硅油纸上 冷水上锅,蒸10分钟即可 安徽江北地区(安庆、六安部分地区)
材料:米面(通常用非糯米面,原因是糯米粉粘牙,口感是普通米面为佳)、牡蒿(区别于艾蒿)
1、春季,采下质嫩味鲜的蒿叶尖,然后将其洗净;腊肉切成丁,放在一旁备用。
2、用开水将蒿叶焯一下(去苦味),过冷水冲凉,拧干(以此法除去大量的墨绿色汁水和细毛,这样做出来的蒿子粑粑就不会太黑)。也可将蒿叶以洗净后锺子或鹅卵石冲碎,直至流出蒿草汁,再将锤好的蒿草放入装用清水的脸盆中,淘净捞出。
3、将蒿叶切的碎,与腊肉丁一起同早先准备好的米粉均匀拌匀,和水,调入少许盐搅拌。蒿叶不能放太多,以三四蒿叶成比八九成米面最好,然后加温水捏成圆形扁扁的蒿子粑粑。
4、蒿子粑粑可炸可蒸,味道都十分好。并炸至边缘泛出金**即可,外面的皮香酥无比,里面的味道很绵长,清香扑鼻,回味无穷,让人爱不释口。 主料:糯米粉
辅料:腊肉、葱
调料:食盐
做法
1、糯米淘洗后晾干。
2、将糯米磨成米粉。
3、把腊肉及香葱一起炒成腊肉馅。
4、篙子洗干净后剁碎煮熟。
5、将篙子和米粉揉在一起,要点力气的。
6、做好后准备上蒸笼的粑粑。
7、蒸熟了的粑粑。
小贴士
馅料可以自己选择:用芝麻、花生、核桃、甚至咸味的肉馅、蔬菜馅都可以,就像饺子一样无所不包,只是所包不多罢了。
艾叶粑粑的家常做法如下:
所需食材艾叶100克,糯米粉200克,水500克,油50克,红糖20克,芝麻。具体做法是芝麻中加入油、红,搅拌均匀成馅。艾叶放入料理机中,加水打成汁。将艾叶汁倒入糯米粉中,和成面团。然后擀成面皮,做成艾叶粑粑。将艾叶粑粑放入蒸锅中,蒸15分钟即可。
艾叶粑粑
艾叶粑粑又称蒿子粑粑,是一道传统的汉族小吃,一般在清明节,寒食节食用。因为香蒿叶子很像辟邪的艾叶,也叫艾蒿,故可能有地方叫艾叶粑粑。香蒿草小,气味其实比艾叶清淡很多。
清明寒食里面有一种是艾叶粑粑,外表是深绿色的、里面的馅或是豆沙或是碎花生的甜糍粑,也有放碎菜叶做成咸的,入口即闻一股艾叶的清香。大冶地区用的是蒿草做米粑,也坐蒿子粑。艾叶,又称艾草、香艾、蕲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
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在传统中国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极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药。
以上内容参考:搜狗-艾叶粑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