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父亲暑假带儿女骑行川藏线,意义在哪里?

父亲暑假带儿女骑行川藏线,意义是为了增加感情、让他们学会坚持、让他们领略沿途的风景。网络上有一则视频很多网友的讨论内容是父亲在暑假的时候带儿女骑行川藏线自己的看法,并且大多数的网友都是十分赞赏的。而这件事情的确也是很值得称赞的,可以看出这位父亲有着很强的决断能力以及一定的责任心,并且父亲想借这次机会,让孩子体会不一样的人生。下面我就来详细说说这次事件的意义在哪里。

父亲暑假带儿女骑行川藏线,意义在哪里?

一、可以增加孩子和父亲的感情

这位父亲所做的事情是可以增加孩子和父亲感情的,因为在骑行川藏线的时候,父亲和孩子有着更多的相处时间并且能够更加深入的进行交流,这样可以使得他们的感情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可以让孩子们学会坚持

这位父亲这次所做的事情,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让他的孩子们学会坚持。因为骑行川藏线的时间很长,在途中肯定也会遇到很多未知的困难,这个时候只有不断的坚持才能够解决困难。并且在骑行的过程中也会感觉到疲劳以及想放弃。这个时候坚持的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父亲只有不断的鼓励孩子们坚持下去,才能够让他们有足够的毅力继续骑行。

三、可以让孩子们领略沿途的风景

父亲这次带孩子们在暑假骑行川藏线还可以让孩子们领略沿途的风景,因为骑行的过程中肯定会经过很多特殊的地方,遇到很多漂亮的景色。这个时候父亲就可以和他的孩子们一起来领略沿途的风景,让自己的骑行过程变得更加的充实,并且也可以让他们艰难的骑行过程,有着一抹亮色。

大家还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骑行川藏需要准备些什么?

川藏线,一直以来承载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它的神秘、美妙,吸引着人们去一探究竟。其终点所在地西藏拉萨是佛教圣地,纯净而高远,有人说,去了西藏,也许就不想再回来。

川藏线,是指连接四川与西藏的公路,几乎囊括了藏地所有类型的美景,从湛蓝的高原湖泊、丰饶的藏南谷地、苍翠的原始森林、牛羊与野花遍布的湿地草原、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的然乌地区,到三江汇流处险峻的峡谷地带、昌都康巴藏地浓郁的宗教氛围和邦达草原的牧区风光……在川藏线上,每天都可欣赏到截然不同的美景。因此,川藏线也被称为“天堂之路”。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踏上了川藏线,去领略属于那里独特的美,同时,这里也成为了骑行爱好者的天堂,他们用车轮,丈量了这段中国著名的绝美公路。

赤峰市的骑行爱好者邱永玲,也成为了众多骑行爱好者中,成功骑行过川藏线的人之一。

热爱运动,结缘骑行

邱永玲是一位美业从业者,似乎与 体育 完全不搭边,殊不知,其实她是一位“运动健将”。游泳,爬山,跑步,这些都是她的心头好,甚至连“铁人三项”也不在话下。游泳2000米,跑步5公里,这样的习惯,邱永玲几乎每天都在坚持。这样的一个人,爱上骑行,想来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当时身边的朋友有骑自行车的,他们都夜骑机场路,突然觉得我也想买个自行车,就这么简单。而且我也挺喜欢户外活动的,所以就觉得,可以买个自行车,然后就开始骑行了。”就这样,2013年,邱永玲开始了她的骑行生涯。

每位骑行者,都有一个“川藏梦”

和所有的骑行爱好者一样,邱永玲在开始骑行后,也逐渐萌生了一个想法:骑行川藏线。

不出所料,当她说出自己的梦想时,家人、朋友都不同意。特殊的地理环境,让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太过危险,车多,路又危险,还会涉及高原反应,每年都会出现骑行川藏线的人死亡的事件,所以这件事似乎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个梦想在邱永玲的心里装了两年之久,她不想轻易放弃,于是便开始了与家人,尤其是与丈夫之间的“博弈”。

邱永玲向丈夫承诺,自己一定会平安回来,一定做到让自己不受伤,不发生意外。虽然嘴上这么说,但是邱永玲深刻知道,这些是没办法保证的。“因为有些东西毕竟叫意外,你也不知道会不会发生,自己是没办法控制的。他还找了我两个闺蜜来劝我,但是我一直没动摇。”也许是被邱永玲的执着所打动,也许是怕自己的阻拦会造成妻子一辈子的遗憾,邱永玲的丈夫总算同意了她骑川藏线的决定。

没想到的是,临出发前,邱永玲又差点与这个梦想失之交臂。“家里人确实很担心,我当时差一点走不了,机票都订好了,我老公突然又反悔了,又不同意了。他说,你还是别去了,又给我做工作。当时我俩好几天吃饭的时候都没话说,不说话,一说这个话题就僵在那了。他那么劝,我也没停下,我就一直在坚持,做准备工作。临出发三天左右的时间,我老公又同意了,要不然我都觉得我走不了了。”

“他也知道这个一直是我的梦想,虽然担心我的安全,但是不让我去骑的话,又怕我实现不了梦想,成为我的遗憾,所以就还是同意了。”

谈到这个问题,邱永玲多次提到,“觉得自己挺自私的”。“我走的时候,我妈和我婆婆她们都不知道,没敢告诉老人。只有我老公知道,孩子知道。有时候想想是不是挺自私的,如果我真出什么事回不来了,我老公怎么向家里人交代,怎么向我妈、我婆婆交代。”在与丈夫“博弈”的过程中,也许自己心里的两个想法也在“博弈”,但是最终,邱永玲还是选择了踏上这段“梦想之路”,而这,都来源于她对自己的信心。“我从骑自行车到现在都没有摔过车。我是个胆大心细的人。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摔过,摔得挺严重的,锁骨骨折、盆骨骨折这种的很多,我骑这么多年一次也没摔过。”

就这样,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现在就真真切切地摆在了眼前,骑车去西藏,真的要开始了!

邱永玲所骑行的川藏线南线

充分准备,踏上旅程

万事未雨绸缪,总是让人安心的。骑行川藏线并非易事,出发之前,邱永玲为此做了许多准备工作。

首先就是负重训练。骑行的时候所有的用品都要放在自行车上带着,比如洗漱用品、衣服等,有20斤左右,但是高原和平原骑行的感觉不同,高原上本身缺氧,负重10斤,在平原就是10斤,到了高原上,可能就是100斤的感觉,所以必须进行高强度训练。邱永玲在自行车的驮包两侧,每侧放15瓶矿泉水,也就是30斤的负重,骑行赤峰的红山、南山、马鞍山等山脉,一口气骑到山顶再下来,来回往返,每天训练。

另一个重要准备就是掌握修车技能。在川藏线上,“自给自足”显得格外重要,是真正的“技多不压身”。出发之前,邱永玲特意去和技师学了粘车胎。“因为山地车和咱们家里的普通小车还不一样,那个链子拆掉以后要会上才行,你得保证上完之后,车子的零件是上到位的,否则就会出现哪块松了、掉了的情况,就会摔车,所以这是个技术活,我是特意去学的。”

除此之外,邱永玲还会每天坚持跑步,增强自己的体能和腿部力量。

充分的准备之后,2017年5月,邱永玲先从赤峰坐飞机到了成都,在那里她见到了许多全国各地的驴友,和几个人组建了属于自己的队伍。2017年5月10号,他们正式从川藏线的起点出发,向着自己的梦想前进。

“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

在骑行川藏线的整段路程中,要翻过14座大山,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其中一座山,海拔超过了5000米。这一路,邱永玲被川藏线上的绝美风景深深地吸引,蓝天,白云,纯净的空气,这里的一切都让她心旷神怡,这条被誉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的公路,来一趟,值了!然而,正如她预料的一样,这一段旅程,必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在等着她。虽然提前做了攻略,但是到了实际之中,困难之大,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

中国人的景观大道

来到这里,首先要对抗的就是高原反应,无论严重与否,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最难的时候就是头疼,头特别疼,像要炸开一样,呼吸也困难。过了海拔4000多米的时候,能够适应一些,不那么难受了,最起码头不疼了,但是喘还是难免的,因为会缺氧嘛。”同时,到了下坡的时候又会出现“醉氧”的情况,海拔越低氧气含量越高,醉氧的情况就会越严重,最明显的症状还是头晕。

此外就是高度疲劳。谈到这里的时候,邱永玲感慨道:“特别特别累,那太累了。当时就想,自己究竟是为了啥呢。骑到第七八天的时候,会有一个疲劳期,那时候疲劳的感觉似乎到了顶峰。当时还想过,要不然回去吧,这么累这是为啥呢。自行车的座包是硬的,连续的骑行,屁股磨得都出血了。当时觉得特别难”。即便如此,放弃也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一闪而过之后,邱永玲依然坚定着信念继续前行。

穿过没有灯的隧道,可以说成为了骑行者们的“老大难”。这一路上,这样的隧道特别多,也是骑行者的事故高发点。让邱永玲最害怕的,并不是爬上海拔几千米的高山,而是穿隧道。“在隧道里面会有车开过去,声音特别大,在里面骑车什么都听不见。车过来的时候能给你照亮,它一走眼前就会一片漆黑,特别害怕。”

有一次穿越隧道的时候,邱永玲落了单,也许是上天眷顾,这次落单反而让邱永玲避免看到了“惊险的一幕”。当时她自己一个人在没有灯的隧道里小心翼翼地往前走,根本无暇顾及其他。出了隧道以后与大家汇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隧道里有一只被车撞到的小狗,已经血肉模糊,正因为漆黑一片,所以她没有看见,想来仍然心有余悸。

骑行川藏线的时候,驴友们总结了一句话,“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眼前的景色美不胜收,但身体也是实实在在的累。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还携带着生活用品,二三十斤的负重,让本来就像灌了铅一样的身体,变得更加吃不消。所以川藏线上流行着这样一句玩笑话,“我把我的银行卡扔了,因为太沉了!”虽然是玩笑,却将骑行者的疲惫和旅途的艰辛反映得淋漓尽致。

除了身体上的疲惫之外,对于心理的调节也至关重要。这一路上,邱永玲遇到了很多同样来骑行的人,大家一起聊天,就会知道彼此的状态,也会听说有很多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放弃了骑行。“有一位安徽的驴友,他的高原反应非常严重,嘴唇和脸都是紫色的,直接被接回了成都。看着他我也很害怕。还有好多人都放弃了,有的都不认识,到了客栈,遇到其他的队伍才知道,噢,他们队有个队友不去了,这样的。有的是高反严重的,有的是摔车的,就退出了。”这些事情对邱永玲的心理产生了影响,她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时不要紧张。

在高原上,如果感冒就会引起高原反应,所以为了不让自己感冒,邱永玲和队友们在骑行的前几天都没有洗过澡。“在高原感冒,如果一咳嗽,马上就会肺水肿、喉头水肿,非常危险,没得救。所以我们前十天都不能洗澡,每天出汗,衣服是湿了干,干了湿。最长的时候我将近十天没洗过头发,不敢洗。到八九天的时候,我没洗澡,洗了个头发,吹完以后不敢出屋,就怕感冒。”

邱永玲说出这些经历的时候轻描淡写,即便如此,经历之时的个中滋味可想而知。时过境迁,邱永玲感慨,“困难是真的挺多的,但可能人到那个时候,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了。”

折多山的“下马威”

折多山,位于四川省甘孜州境内,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关,这也是邱永玲在川藏线上翻过的第一座大山。“折”为藏语,是“弯”的意思,折多山意为“弯很多的山”。

折多山

在距离崖口,也就是山的最高点最后的3公里,邱永玲竟然走了2个多小时。“根本骑不动了,一点都骑不动,那腿像灌了铅一样。走的过程中没哭,就是一直坚持,我就想队友们都上去了,那我也得上去,只有上到山顶才能下坡,下去就轻快了。”到了山顶,邱永玲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也许是激动,更多的也许是委屈,给丈夫打电话,开始大哭起来。“我老公特别害怕,就问我,怎么了媳妇,你摔着了?我说,没有,我终于到山顶了。”

伴随着这种复杂的感情,邱永玲开始有点自我怀疑。这才第一座山,就这样难,下面还有十三座,我真的可以吗?我是不是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我能坚持下来吗?一连串的疑问在邱永玲的脑海中袭来,突然发觉,原来在家里骑行的红山、南山,与这相比,简直是小菜一碟。

缓和了情绪之后,邱永玲赶紧拍了几张照片,穿上了厚衣服和雨衣开始下山。不管怎么说,总算没有在第一座山的“下马威”前败下阵来。

“爬不完的觉巴山”

川藏公路上的觉巴山盘山路,有着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是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有着“爬不完的觉巴山”之称,也是在这座山上,邱永玲经历了自己最绝望的一段旅程。

在骑行觉巴山的时候,爱拍照的邱永玲落了单,当时已经下午三点多了,邱永玲已经看见了最高点,心里开始不那么紧张,想着到了那就可以了。继续前进的路上,邱永玲看到几位军人在清理路面,就问到距离山顶还有多远,军人说:“哎呀,那远了,你就抓紧走吧。”等到真的骑到那个“最高点”的时候,邱永玲心里咯噔一下,原来那个自己认为的“最高点”,其实只是一个拐点,离山顶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当时瞬间就崩溃了。

觉巴山

“那段距离最少还要走两三个小时,太远了。队友们在那条路上骑着,当时一直微信联系着,他们就告诉我他们在哪,他们说,没关系,我们等着你,能追上我们,慢点骑。但那个时候太绝望了,因为心里以为到终点了,可其实还有三分之一。到了拐点,我看到那边有一个建筑,才知道那里才是山顶。而且要到当晚住的地方,东达山服务中心,还要从山顶再下去。

觉巴山

这个时候,邱永玲别无他法,只能努力让自己从崩溃的情绪中走出来,继续前进。山上全是森林,不可能在那里过夜,只能坚持走到服务中心。还剩最后五公里的时候,邱永玲意外地看到了曙光:有人来接她了,是队长!“当时见到他我觉得我哭了,我以为他们会在那等我,不会有人来接我,队长说,大家看你还没上来,我就来接你了,他们都在收拾衣服,我就过来接接你。他已经很累了,又下来接我一段,我就特别感动。”到了服务中心后,大家都出来帮邱永玲拿东西,彼此之间的照顾,为这段旅程增添了无比温暖的回忆。

觉巴山上盛开的花朵

说不出再见

2017年6月5号,邱永玲来到了川藏线的终点——布达拉宫。

这一天,邱永玲和队友们整整骑了180多公里。快要到终点了,心中的激动自然是不用多说,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大家心里的伤感也油然而生。这一路上,一直盼着能够早点到终点,到了终点梦想就实现了,然而真的到了这一刻,情绪反而有点低落,心中满是怀念与不舍。

邱永玲与当地孩子合影

到了拉萨,见到了神圣的布达拉宫,合影留念,这段川藏线的骑行之旅彻底划上了圆满的句号。23天,2160公里,邱永玲“骑行川藏线”的梦想经历了重重挑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得以实现。这一段旅程上,美妙的风景,壮观的大山,纯净的空气,朴实的藏民,都成为了最美好的回忆。

骑行川藏线,到底有什么意义,一千个人有一千种回答,对于邱永玲来说,她的西藏之行,可以说改变了她遇到困难时的心境。“这个说得好像有点像鸡汤了,但是也是事实。我就觉得这次骑行之后,好像没有什么特别难的事了,再难还能难过骑自行车去西藏嘛,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这样安慰我自己。”

“西藏,一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我用车轮丈量了执着,用信仰点亮了梦想!”

骑行中所磨炼出的坚韧的意志品质,如同一种永恒的激励,始终伴随着骑行者,在今后的人生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梦想一定要有,不是因为它“万一能实现呢”,而是你要坚信,它一定能实现!

作者:风瞬作者团—臻宁

骑行川藏,即便不是每个自行车爱好者的终极梦想,也一定是此生必去的目的地之一,因为这条充满挑战的线路不仅风光绝美,更是一个自行车骑手的试金石,骑行过川藏,几乎就相当于拥有了自行车骑行高级职称,因此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自行车爱好者云集在川藏线上,去享受身在地狱,心在天堂的奇妙感受,但真正能完整骑完川藏线的人并不多,更别说轻松完成了,如果想完整的体验骑行川藏,应该有什么样的准备呢?

首先,要有充足的体能储备

自行车运动对体能的要求极高,否则也不可能被列为铁人三项运动之一,要想完整地骑完整个318川藏线,全程共有两千多公里,正常的骑行需要用时二十天左右,看似每天只需要骑行一百多公里,但不要忘了,那可是在平均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需要翻越十几座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高山,对体能的要求更加残酷,以我个人经验,想要比较轻松地骑行川藏线,至少得有在平原地区每天风雨无阻骑行二百公里以上,并且能连续骑行十几天的能力。

曾经在川藏线上遇到很多年轻的车友,仅凭一腔热情就来骑行川藏,结果是刚过折多山就开始组队包车了,在高原上爬坡骑行,车上还得挂上硕大的驮包,真不是你想坚持就能坚持的,连绵不断的盘山路,连续二三十公里的大上坡,分分钟能让人崩溃,到时候真的是一步也蹬不动,放弃骑行,包车是唯一的选择。

自行车长途旅行,无论说得多高大上,其实就是 旅游 的一种形式,而 旅游 的目的就是要愉悦身心,自虐从来就不是旅行的目标,如果没有充足的体能储备,每天每时每刻都挣扎在崩溃的边缘,根本没有心情去欣赏什么美景,甚至偷偷包车从一个点到下一个点,然后骑上车子拍个照发个朋友圈,告诉别人我来过,反正当着众人吹出的牛,自己跪着也得走完,与其这样痛苦,那还是宅在家里打手游吧。

其次,是一定要有值得信赖的队友,不离不弃的团队

玩了十几年户外,最大的感受就是,去哪不重要,跟谁去很重要,自行车运动表面上是一个人的事,实际上是集体活动,尤其是长途骑行,当然如果你是经验丰富可以独闯天下的老车友,可以忽略这条。

两千多公里的川藏线上,挑战无处不在,一个新手要想独自完成挑战实在是太困难了,因此组队是最常见的骑行方式,很多车友在出发时都信誓旦旦不离不弃,就差歃血为盟了,但真骑行到路上,因为体能,习惯,处事方式,消费差异等种种原因,最终团队四分五裂不欢而散的比比皆是,真想找到能力相当,并能不离不弃患难与共的队友,绝不比找对象容易,千万别指望在成都能找到合适组团的队友,最好是在家里参加骑行俱乐部,大家在一起骑行磨练,彼此熟悉了之后再一同出行,效果才是最好的。

长途骑行,最能考验一个人的品质,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骑行在川藏线上的时候我就在想,情侣之间在结婚前,最好能共同进行一次骑行川藏这样的活动,在这地狱级的磨炼中,一个人的所有品性,无论好与坏,都会显露无遗,一个人想在这样的环境下隐藏自己的性情,难度比《潜伏》中的余则成还大,就算在我们自己的团队中,一路上也有很多分歧,很多争吵,但由于都是多年的老骑友,最终多数都选择了包容,现在旅途上众多的波折分歧与争端,反倒成了相逢时酒桌上最好的谈资。

三, 是一辆合适的车和相应的骑行修车经验

骑行川藏这样的路线,个人认为首选山地车,当然如果不追求速度,旅行车也是很好的选择,公路车千万不能骑,虽然我也见过骑公路车走川藏线的,甚至有骑公路车八九天骑完川藏的高手,但那都是大神级的人物,普通车友就不要想了。而且车子贵不一定就是好,一般三四千块钱的车子完全能够胜任,几万块钱的车子就算你不怕摔车,但万一有点毛病,无论是换件还是维修都极其麻烦,现在川藏线上的自行车骑游已经形成产业,很多单车驿站都能对自行车进行维修保养,但越贵的自行车配件越少,维修起来难度也越大。

自行车长途骑行,无论你骑多好的车,出故障都是一定的,最简单的就是扎胎,运气不好一天扎两三回都有可能,至于断链子,折辐条,刹车损坏,货架断裂、脚踏蹬断,车把摔断之类的事,骑多了一定会遇到,这时候你不可能什么都指望别人,自己必须有一定的动手维修能力,如果什么问题都指望队友来帮你解决,我可以很明确是告诉你,用不了几天,你一定会被队友抛弃。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带上足够的钱

俗话说穷家富路,出门在外带上足够的路费应当是常识,这本来是不需要的废话,但现在情况却出现了变化,所谓的穷游日渐兴起,很多人高喊着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一路招摇,再加上近些年网络直播的兴起,骑行或徒步川藏成了最好的噱头,甚至是敛财的手段,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骗子,从他们的蹩脚的装备、娇嫩的肤色、演员一般的表现上来看,不可能完成这样的挑战,完全就是背后团队的炒作,甚至有些城市的商业区出现一些假车友,以钱被偷了等等名义乞讨,这完全是在败坏车友的名声。

自行车长途骑行,是一件非常自我的事情,每个人都要量力而行,骑行比不了 汽车 自驾,能带的装备很少,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很低,虽然什么样的情况都能遇到,但就像人们常说的,无论多大的事,只要钱能解决的,都不是事。作为一个骑行者,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处之泰然,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安之若素,这些年在骑行过程中,我住过牧民家,十几块钱的小旅馆,也住过大酒店,饿了可以啃一个大饼,找到好地方也能犒劳自己一顿大餐,每个人都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有多大锅下多少米,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能力够了就努力实现梦想,实力不够也绝不向他人乞求。

骑行川藏,虽然难度很大,但也绝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任何普通人只要经过精心的准备,都可以顺利完成,但也绝不可能像某音某手直播里那样,吃着火锅唱着歌就轻松过去了。骑行川藏,对于准备充分的人来说,是领略风光感悟人生,一次骑行,一次旅行,一次修行。对于毫无准备,仅凭一腔热情一时冲动就来骑行的人来说,那肯定是一场噩梦。

川藏线的美和险,只能亲自去过的人才能体会,无论徒步、骑行、自驾还是采用任何方式,我都建议你亲自去看看,不过当年我们去的时候,路边的垃圾已经多到触目惊心了,不知道现在是否有所改观,希望各位再去的时候,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3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