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酒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2021年中国果酒行业发展机遇及痛点分析 消费逆势增长但市场缺乏龙头品牌组图
果酒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贵州茅台(600159)、五粮液(00858)等
本文核心数据:果酒线上销量涨幅、水果产量、水果产量分布等
1、中国果酒行业的发展机遇
——果酒消费逆势增长、需求潜力较大
果酒,即采用新鲜水果发酵酿造而成的酒,具有度数低、口感香甜、健康微醺的特点,符合酒业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正被越来越多消费者认可和接受,成为新的消费时尚。
近年来,我国酿酒行业产量不断下滑,但果酒的线上销售却十分火热,2020年“双11”期间,天猫平台的果酒战绩销量增幅达11倍,京东超市的销量增幅更是达40倍。在酿酒行业整体不温不火的态势下,果酒消费“异军突起”,展现出果酒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
同时,与全球市场相比,我国果酒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果酒的市场渗透率任然较低,目前人均果酒消费量仅为1-1.5升,而全球人均消费达3.5升,欧美国家的消费量更高。因此,相较于全球市场,国内国酒市场的增长空间较大。
——中国水果产量充足、果酒产业可助力“乡村振兴”
水果是果酒的主原料,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世界水果生产第一大国,在果酒产业发展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的水果产量不断增长,至2020年,产量达2.87亿吨。
同时,由于我国水果市场市场近年来不断发生“水果滞销”问题,但依托果酒行业与现代农产品精加工技术,延长水果加工产业链,进而解决水果滞销问题,也是受政策鼓励的发展方向。
2、中国果酒行业的发展痛点
——果酒加工技术仍待提升
首先,果酒加工技术仍待提升。水果加工最大的难点是水果的外形不同,要实现水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则离不开对水果高效的机械化加工,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机械化加工设备。
我国作为水果大国,但我国新鲜水果主要倾向为鲜食,深加工比例低,规模化果酒酿造与生产研发起步较晚。
——行业标准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有关酒的标准有160余项,其中国家标准90余项,果酒占到1/5,但大部分不是产品标准,而是流通标准、机械标准等,果酒的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建立。
——果酒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缺乏龙头品牌
我国白酒、红酒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集中度也不断提升,而果酒市场由于开发较晚、市场渗透率较低,在行业技术标准体系未健全的情形下,众多新生果酒品牌进入市场,且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竞争,导致果酒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集中度较低、果酒龙头品牌还未出现。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酒类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1)果醋工艺流程。原料→破碎→加热处理→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淋醋→灭菌→陈酿、过滤→包装→成品。
(2)果醋发酵原料配比。苹果500千克、麸皮75千克、食盐15千克、谷壳50千克、糖化酶0.2千克、果酒专用酵母0.5千克、果醋活性醋酸菌0.5千克。
(3)具体操作方法。将残次落果腐烂部分除去,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粉碎为糊状。把粉碎后的糊状物放入铁锅中加热至80℃,灭菌30分钟,然后冷却至45℃,加入糖化酶进行糖化。当温度降至28~30℃时,加入果酒专用干酵母,然后进行酒精发酵。酒精发酵期间要定期测定温度,发酵温度不能超过35℃,一般6~7天后酒精发酵结束。加入麸皮与经过体积分数为3%~4%的酒精溶液活化1小时后的醋酸菌,将其混合均匀,再拌入谷壳,进行大缸固态醋酸发酵。拌盐时把食盐和发酵醋酸拌匀、压实,最后再在表层撒上1层封面盐,存放2~3天即可达到后熟目的,然后加冷开水进行浸泡,淋醋。浸泡时间为1昼夜,反复浸淋2次,把这2次所得醋液混合,加热到65℃,灭菌25~35分钟,贮存于坛内,密封存放2~3个月进行陈酿。陈酿结束后取出,用4层纱布过滤,即得食醋成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2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