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地瓜叶摇身一变成茶叶,一亩地收入能过万,你信吗?

"来来来,先喝杯茶,再吃个我们这里的特色食品,五色地瓜。"

地瓜叶摇身一变成茶叶,一亩地收入能过万,你信吗?

前些日子去过汶上县的某镇,吃到了久违的地瓜,而且还是"五色地瓜",有黄瓤的,白瓤的,红瓤的,紫瓤的,还有一种面面的,他们这里叫"五彩地瓜"。你别说,还是很好吃的哟,香甜多汁。

我其实对地瓜并无好感,因胃口不好,爱返酸,在家里面我从不吃它,但那天被这"五彩地瓜"所打动,每种都尝了一片,确实不错。

"来,再喝杯茶,尝尝怎么样?"

"嗯~,这是什么茶?闻起来非常清香,而且入口发甜,回味也甜,有一股淡淡的地瓜香味,没喝过这样的茶啊。"

同行几人大为不解,都摇头说没喝过。主家哈哈一乐,指向那几盘"五彩地瓜"道,"是它的叶"。原来我们是品尝了一顿地瓜宴。哈哈~

一,五彩地瓜夏秋种,亩均收入八千元

这个地方种植地瓜达到了3000多亩。种过地瓜的人都知道,地瓜无论在黑土,黄土地上都能生长。主要是这五色地瓜所含的营养成分种类很多,而且还都是人体所需的。

该镇的地瓜春天种一季,夏天剪春秧接其他茬口又种一季。此地通过招商,土地流转,出台相关政策,让土地承包大户放心进行生产,而他们所做的就是修好路,配备好水源,提供专业化的储存环境等有利于生产的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得到实惠,提高经济效益。

据介绍,他们这里每当地瓜收获的季节,那是人山人海,收购商,农民工,种植户,每块地里吵吵嚷嚷,忙得不亦乐乎。农民工帮收刨地瓜,每人每天可得到150?200元的收入,有近千人成天忙碌在地瓜的收刨工作中。

他们那里的地瓜亩产量在8000?10000斤,去年的地头收购价是每斤一元钱,亩均收入可达到8000元左右。这仅是鲜地瓜的当时成交收入,有很多人并不急于销售,而是进行贮存,在鲜地瓜上市前,利用网上销售,收入成倍增长。

五彩地瓜的引进和推广,以及利用网络销售,都离不开那一群背后默默付出的年轻人一一驻村工作队和村官。正是由于他们才成就了地瓜叶变香茶,又添一条致富路。

二,突发奇想,让地瓜叶摇身成为香茶

原先此镇的地瓜叶也就是用来作饲料,喂牛,喂羊,也有一部分人掐鲜地瓜叶,地瓜头来拌凉菜吃,熬豆腐吃,"能不能开发一下地瓜叶呢?这不又是一条致富路吗?"。

一群年轻人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地瓜叶营养丰富,而且还含有人体大量所需的其他成分,可是能让它怎么变成一款商品呢?他们通过调查走访,深入了解,听取群众的建议,有说制成干菜,有说冷冻等。直到有一天,看到有人去挖苦菜和蒲公英炒茶喝,他们灵光一闪,地瓜叶可否制成茶叶呢?

于是他们专程前往茶叶市场,把他们的想法同熟悉的茶商一说,嘿,你别说,茶商还比较赞同,决定让制茶的作坊试一下。

功夫不负有心人,你别说,经茶作坊借鉴各大名茶的制作工艺,经过进一步的改良,解决了地瓜叶香气不足,易碎的问题,终于开发出了这款地瓜叶茶。

虽然地瓜叶茶开发研制出来了,但市场是否欢迎?是否符合无害化标准要求?最终经有关部门的检测,这款地瓜叶茶完全无农药残留,而且各项重金属含量均达到国家要求以下,是比较好的生态有机茶。于是他们就走向市场,通过茶博会的大力宣传,此茶以"茶体美观,闻之清香,茶汤红黄,品之甘甜,入口绵柔,经久耐泡"等特点,深受各大茶商的青睐。

现在此镇的地瓜茶名气越来越大,可以说供不应求,市场价格高达400?500元每斤,仅此一项又可增加收入10多万元。而且还带动了群众致富,因为仅参入采地瓜叶,制地瓜茶等工作,每人每天可有100?150元的收入,仅工资一项,去年他们就开出了8万多元,每亩地瓜又可增加收入6000?7000元。

我今日书写此文,一改我过去分享农业种植技术的风格,那目的是什么呢?我因为深知农村现如今的情况,农民已不再是以种地为生,而是当成了副业。三农问题又是国家比较重视的问题,三令五申的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领路人,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没有适销对路的特色农产品,仅靠种粮,很难做到振兴乡村。

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湖南圣恩茶业有限公司是2018-09-12在湖南省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长沙高新开发区文轩路27号麓谷钰园F3栋1204号。

湖南圣恩茶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30100MA4PXK5U95,企业法人赵华安,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湖南圣恩茶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茶叶种植(限分支机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分装;食品的互联网销售;茶具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湖南圣恩茶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关于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在某一情况或事件需要弄清楚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最后用调查报告将调查成果展示出来。那么你真的会写调查报告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

 街道位于市西北,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有农田10273亩、耕地4767亩、林业用地13650亩、茶园4445亩。目前,总人口5099人,基本上都属于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在家庭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他们迫切希望农业能增效,收入能增加。

  一、农业发展现状

 目前,农业经济主要为粮食、茶叶等传统农作物种植,辅以苗木、烟叶种植及牲畜养殖,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户的生产经营上。

 1、粮食种植。主要为双季水稻和小麦,其中,双季稻毛收入约2200元/亩,纯收入约1000元/亩,小麦亩产可达1000斤/亩,纯收入约600元/亩。种粮大户有:村熊旺生150亩、钱村杨有全280亩,汤村李永彬150亩。

 2、茶叶种植。茶叶正常情况每年机采三季,茶农不生产干茶,只买鲜叶,产量约600斤/亩/季,鲜叶价格约0.6元/斤,正常情况下毛收入1000元/亩,纯收入200元/亩。种茶大户有村曾浩110亩,郎能信100亩,洪义文350亩,李五四、郎能进合伙280亩。

 3、烟叶种植。20xx年度,共种植烟叶900多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亩。种烟大户有村李水生15亩,钱村李春水380亩,汤村徐造国60亩。

 4、苗木种植。苗木种植主要是苗木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值约60万元。

 5、牲畜养殖:主要是村养羊专业合作社,每年养羊170只左右,20xx年养羊纯收入12万元。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小农意识强。此次调研,我们选择参与座谈的对象均为各村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但在实际调研座谈的过程中,他们最关注的还是眼前的利益,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非常严重,缺少长期谋划和创新的想法。

 2、土地流转难。目前,种田大户承包政府国有水田和普通农户的散田,绝大部分签订的是只有一年期限的承包合同,这大大增加了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今年是你种,明年就可能是别人种,所以种田大户们都不敢在承包田块上投入过多,每年都是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土质得不到改良,产量提高难,长期规划实施难度大,从而限制了农业种植的扩大发展和提质增效。

 3、劳动力素质不高。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绝大多数青壮年弃农进城务工,留守农村发展农业的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人,多为老弱病残,他们的文化程度低,农业科技意识不强,在农业发展上思想相对保守,缺少创新的勇气和能力,这也会增加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项目实施的难度。

 4、市场风险。粮食有保护价格,烟叶是按计划种植,市场风险相对较小,但茶叶和苗木产业的市场风险就相对较高。近年来,茶叶行情不高,加上茶叶本身品质低,人工费又不断上涨,茶叶种植的利润也不断降低。据参与调研的农业大户一致反映,目前茶叶在主要农作物中,效益是最差的,前景不容乐观。

 5、政策制约。烟叶种植,效益可观,近年来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但自“调烟”政策出台后,20xx年的种烟指标仅为800亩,以后还有可能减少,烟农们想扩大生产已经没有可能。

 6、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大型农机具的增加,多处机耕路需要拓宽重新铺垫,部分水渠年久失修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多不便。

 7、宣传力度小。苗木合作社负责人反映,几笔生意均因合作社位置偏僻而失之交臂,究其原因,主要是广告宣传不够,外来客户很难知道的苗木基地,部分客户还会被318国道边的总场苗木公司拦截。

 8、管理不到位。水产养殖合作社,20xx年成立,20xx年创市示范合作社,20xx年创市标准研制基地,20xx年创农业部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可谓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合伙人思想不统一,管理上松散混乱,实际上该合作社已经停止运转。

  三、农业发展建议

 1、加强农民尤其是农业生产大户的综合素质培训,包括思想引导、技术指导、实地考察等,解放思想,增强本领。同时,积极鼓励引导事业有成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在农业生产上有所作为。

 2、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应地制宜制定相关规则,正确指导经营户与农户签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签订多年的流转合同,让经营户便于规划,敢于投资。

 3、根据农业资源状况,积极引进一两个高效、特色农业项目,培育基地,树立品牌,走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引领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

 4、积极鼓励农业创新增效,加大农业创新发展扶持力度,在资金借贷、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帮扶。如,村李水生计划种植“有机稻”,汤村李xx计划种植“黑糯米”等创新想法,都是一种应该积极鼓励的尝试。

 5、改善农业生产环境。一方面争取项目,整合资金,完善库塘、沟渠、机耕路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继续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施肥,保护环境,改善土壤肥力。

 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2

  一、基本情况

 二郎镇xx村地处合川市西北部,属龙多山台地区域,离二郎场镇4公里,耕地面积1336亩,其中,田520亩,土812亩,全村现有农业人口1513人,劳动力774人,20xx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11.7万元,其中,纯农业收入93.3万元,占总收入的44%,农民人均纯收入1730元,比全市农民人均收入低199元,低10.3%。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二、影响xx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从xx村农业生产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处于靠天吃饭的状态,自然灾害是影响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20xx年龙多山台地的遭遇春旱连伏旱灾害导致该村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玉米、水稻收成只有正常年景的四成左右。就其原因主要是该村水利设施不健全,仅有的一座水库(渣口子水库),至今没有排灌渠道,受益的只有6社部分农田,而其它5个社遇天旱连吃水都很困难,农田灌溉只有靠自然雨水。

 2、农业结构不合理。一是种植业结构不合理,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2140亩,玉米、水稻、红苕等粮食作物占95%以上,蔬菜、水果等多经作物极少,且品种老化、分布零星,质量低、效益差;二是养殖业发展缓慢,市场化程度不高。传统的猪、鸭养殖由于品种改良跟不上,集约化程度低,没有形成规模,再加上农民对“市场”知识了解不多,生产带有盲目性,有时还倒亏。如:今年xx村大部分农户养殖的“花边鸭”,由于品质差,目前市场价仅2。5元/斤,不够饲料成本。

 3、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民增收困难。一是传统的“粮猪”二元结构,生产效益低,严重地影响了该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和低效益,严重挫伤了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导致该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据调查统计,全村774个劳动力长期外出的达174人,占总劳动力的22.5%,举家外出的有20余户,其结果是导致部份土地搁荒,耕作粗放,农业税费收不起来等一列问题;二是基层组织对农民增收办法不多,措施不力。究怎样带领农民群众致富,怎样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不多;三是由于农产品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农业一般意义上的增产并不能使农民增收。如,今年该村鸭的养殖比去年有大幅度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低迷,不仅没增收,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4、农民文化素质低,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在我们调查中发现,大部农民连基本的农技知识都不懂,更谈不上科学种田。如,该村今年大面积的玉米、水稻发生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很少有农户懂得防治。对于养殖方面的知识懂得更少,疫病防治,饲料配制一点不懂,依然是传统饲养,靠运气,以致常出现“买得多活得少,老本全蚀光”的现象。

  三、xx村未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1、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一是要加快水利设施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渣口子水库,尽快将排灌渠道修通,同时加强小型水利设施的修建,如,水池、小塘堰等,以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加强交通、信息网络建设,主要是加强村级公路的养护和全村闭路电视网络的建设。

 2、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根据该村地理位置和交通、土壤构成情况,建议:一是加大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主要是品质的调优,要充分利用龙多山台地独特的地域优势,种植优质水稻、专用小麦和优质玉米,大力发展绿豆、高粮等小杂粮;二是适当发展优质果树,在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二社、三社、六社发展以早熟为主的伏淡水果;三是实现畜牧养殖的规模化、商品化。充分利用二郎“鸭乡”这品牌,做大、做强鸭产业,实现规模养殖,在品种上要进一步优化,选择适销对路、品质好的品种,饲养水平要不断提高,逐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

 3、实行土地合理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从xx村目前的状况来看,土地合理流转程度低,虽然有部分的土地无人耕种,但要扩大生产土地又集中不起来。实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关键所在,在加大业主引进的同时,村社一定要花大力气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实行以“业主制”为主的规模种、养殖,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4、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农民对农村实用技术需求迫切,百分之九十的群众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特别是养殖业技术的培训。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将先进、实用的技术通过不同的方式传递到农民手中。同时,要不断引导农民开展健康文明的娱乐活动,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开办村夜校、村图书馆、培训会的形式,引导农民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和实用的农业技术。

 农业发展的调查报告3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平江县畜牧水产局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平江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县畜牧水产局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平江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状和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平江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强劲发展,起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作用。

 一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改变了一家一户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强了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合作意识,成为农民和市场的`联系纽带,不仅有效解决了畜禽水产品销售难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畜禽水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引进正大集团等战略投资者,有效解决了家禽产品的销售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二是推动养殖业产业化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把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从事产、加、销等经营活动,有效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促进养殖业向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三是加速品牌化建设。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科技示范、组织培训等多种方式,致力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意识和品牌意识。如丰益土山鸡、毛毛鱼、金峰宝等平江品牌已经深入人心。

  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不优,影响现代养殖业发展。

 受自然环境、农户意识和资金投入等因素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缓慢,流转不稳定,农村小规模养殖和分散的经营模式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严重影响规模养殖业的发展。

 二是养殖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养殖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水平相对较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畜禽水产品精品名牌偏少,农户和部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偏弱等问题突出;农产品加工产值较低,大多数产业还停留在卖原料的阶段,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是农民合作组织实力不强,影响农业综合效益。

 大多数合作社规模不大,稳定性较差,服务功能作用发挥不佳;合作社自身积累和各级的扶持资金少,资金缺乏,工作经费不足,培训、指导工作跟不上发展的形势;合作社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人才,导致合作社管理松散,社员的合法利益难以保证。

 四是现代养殖业发展资金不足,扶持力度有待加强。

 随着养殖业开发大户和畜禽水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增加,农民从事养殖业产业开发的热情也很高,但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基数低,存在生产发展和自主创业资金不足、贷款困难的问题,同时,由于经费短缺,养殖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科技人员得不到较好的学习培训机会,技术知识得不到新的补充,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无法完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养殖业服务的需求。

  三、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建议

 (一)以集约化生产为目标,加快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

 一是变散户经营为规模经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型畜禽养殖经营格局,已不适应现代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利于养殖业规模经济和规模效益的形成。因此,要积极鼓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养殖能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转让、转包、出租等形式,承包更多的流转土地,实施规模生产和经营。要加大政策宣传和扶持力度,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

 二是要加强劳务输出,促进土地流转。

 通过与外地及劳动就业部门联系,帮助劳动力进行就业培训,积极向外地输出剩余劳动力。三是要抓好养殖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做好主导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工作,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实现养殖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整合、聚集、转化。

 (二)以专业化管理为手段,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一是要突出创建养殖品牌。

 强化品牌意识,开展品牌宣传,重视扶持培育,把畜禽水产品品牌建设作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来抓,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知名度的畜禽水产品品牌。

 二是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要体现差异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将地方特色优势发挥好、保护好、宣传好、包装好。

 三是要推进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

 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行标准化养殖和标准化管理,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无公害畜禽水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要加快畜禽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拉长产业链。通过外联市场,内联基地和农户,积极引导和扶持龙头企业参与发展特色农业,实现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三)以组织化经营为路径,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

 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进一步健全完善扶持政策,加快企业上档升级、兼并整合,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模式,建立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如大力扶持县畜禽良种场、裕中源农牧有限公司、远洋特种养殖、犇腾牛业等龙头企业。

 二是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鼓励农民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办、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内部管理,健全运行机制,落实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扶持,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养殖业组织化程度。如丰益合作社,发展规模特色养殖,培育了平江丰益土山鸡品牌。

 (四)以社会化服务为保障,构建全方位的农业服务体系。

 一是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稳定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立健全农业科技网络,深化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研究,力争在生物技术、培育良种、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是加强畜禽水产品安全监管。

 指导养殖大户推进养殖业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专项整治,强化监测检验,加强执法监管,搞好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认证。

 三是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投入的总量和比重。加大涉农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倾斜投入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养殖业产业升级,在项目安排上向养殖大户多、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做得好的乡镇和加工企业倾斜。

 四是加大涉农信贷投入。

 发挥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主力军作用,拓宽信贷服务领域,提高信贷投放效率,努力满足农民和涉农企业信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五是要激活外来资金。

 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引好外来资金;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内部信用合作;采取各种奖补措施,引导、鼓励农民投资现代养殖业。

;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01993.html